重视创新策略与产权盈利的双重博弈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24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自主创新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知识产权制度则是自主创新成果的重要法律保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发展战略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性要素,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高新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强化,一方面表现在,中国高新企业数量及规模增长稳定,2008年达到了52632家,比2000年增长了2.53倍,其中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大干500万元的企业有26865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51%;另一方面,高新企业逐渐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按执行部门分配,企业占73.3%,达到了3381.7亿元,其中高科技产业中,企业筹集的科技资金为909.6亿元。同时,高新区的新产品产值达到14486.9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5363.4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8.9%。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高新企业经营者创新意识强,知识产权战略逐步成熟,从被动“防守型”转为主动“进攻型”。
  笔者曾承担国家“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主要针对我国高新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互动机制进行行研究。课题组对国内47家高新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调研企业涵盖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高新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特征和问题,发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高新企业自主创新投资结构有待优化行业协同效应尚未显露
  
  首先,高新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投入,但资金结构单一,而政府用于特定创新活动的扶持资金受到多重约束。调查显示,近60%的高新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5%以上,32.43%的企业该比例超过10%;76.1%的高新企业的研发资金中有超过50%来自于自有资金,来自市场融资和政府补贴的比例分别为4.3%和2.2%,由此可见,资金来源并未充分调动融资和补助的多渠道的作用。虽然各级政府为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出台了诸多政策,但限制条件使得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数量有限。
  其次,市场需求不足,创新成果转化受限,全行业协同效应未显。对于高新企业而言,早于市场需求创新的产品,市场尚未发育成熟,需求不足制约了企业继续研发投入,影响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及获利;对于中小企业,前期大量研发投入反而成为成果市场化的负担,形成市场需求和资金投入的双重压力。此时,企业更需要通过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机构获得相关信息,需要行业协会引导形成行业内各企业间的协同及良性竞争。
  
  专利失效严重,矢口识产权纠纷不断管理流程存在漏洞
  
  第一,知识产权纠纷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活动中愈来愈频发的现象。调查显示,17%的企业存在专利失效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未缴专利年费”(占12.77%)和“专利权期限届满”(占6.38%)。36.2%的高新企业面对过知识产权纠纷,31.9%的企业通过“委托律师或中介机构”这一最普遍的措施解决问题,小企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很难从政府或行业协会获得协助。
  第二,知识产权管理的流程存在疏漏,并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专人专职最容易被忽视。调研得知,保障知识产权管理流程顺利进行,需要从制度和人员双方面着手,重点是保密管理和制度制定。目前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严重不健全的缺陷,调研企业中过半数都没有知识产权纠纷的应急预案;大多数企业没有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往往由企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代理”或“兼任”,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人才。中小型高新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障机制亟待完善,特别是应在被动防御方面如“应急预案”或“专利联盟”上做更多的工作。
  
  创新盈利与产权策略双重博弈
  
  在高新技术行业中,企业的创新活动与知识产权战略紧密结合,通过归纳可分为线性模式、树状模式和链路环状模式三种互动模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链路环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新企业逐渐形成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保证“创新流”的良性循环,并且每年保持稳定的自主创新投入,结合集成创新及模仿创新,保证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即源源不断的知识产权产出,然后将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利益回报中的一部分继续在创新体系中循环。
  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管理能力及创新产出状况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依据:企业根据自身的自主创新层次和创新产出的主要方面决定相应的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以及商业秘密战略。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决定了创新产出到知识产权产出的转变。企业的任何一个创新成果,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管理:通过申报专利、版权等进行产权保护;通过进行成果鉴定向社会公开,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以技术秘密的形式留存于企业内部,形成知识储备。
  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环环相扣,并具有多回路的特点: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作用于企业的创新动力,在企业内部对创新活动产生影响。链环上的每个环节间存在相互作用,知识产权战略作用到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循环途径方式多,随着市场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产权管理及信用制度的不断优化,两者间的循环途径将不断丰富。
  
  政策指引,突破发展
  
  首先要专门出台专门支持中小型高新企业创新的贷款政策,促进行业协同效应。银行政策性贷款对于中小型高新企业的创新投入,尤其是针对新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两个阶段的创新投入,将明显提升中小型高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进整个产业的技术演进速度,活跃产权交易市场,拉动科技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大型高新企业的自主创新形成良性互动。高新产业要充分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组建有效的行业协会,建立充分反映企业共同诉求、增进信息技术交流、加强行业自律的各级協会,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维护竞争、行业管理等功能,逐步健全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形成行业协同效应。
  其次要注重专利保护,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企业一方面要及时确认专利权,明确专利权的归属;另一方面在专利申请与保护的过程中要适当运用各种策略技巧保护自身利益。当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积极应对跨境知识产权纠纷。
  此外,还要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激发创新动力、保障创新成果。由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性和技术性较强,需要有专门的组织、人员和制度保障。建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研发、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及时将自主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注册,以期得到有效保护。
其他文献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一大批科技成果为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
杨秋明在长期从事气象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短中长期天气预报经验,多次正确预报了重要灾害性、转折性天气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撰写了大量具有理论指
从1899年4月《清议报》刊载伯伦知理《国家论》译著开始,到1905年10月《直隶教育杂志》相继刊出严复《政治讲义》一文,这期间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萌芽期.这一
假如把“绿化”二字一分为二来讨论,首先,“绿”的益处不必多说,除了优化城市景观以外,绿色植物的增加将有助于空气的净化,因为绿色植物可以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消耗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同时,树木与草皮对于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改变城市小气候也有积极的作用。绿化问题出在“化”字上。“化”是个动词,此字表示了正在变化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所谓“城市绿化”,预先假设了城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7月22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设计出一种仅2μm高的新式表面发射激光器,可以实现单一芯片上的光学连接。新激
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中,应当有一个独立的小生产社会,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小生产者私有制、市场经济,这个社会是资本主义的直接前身。不管在理论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