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宿迁市宿豫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区质检机构运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区级质检机构建设的对策。主要包括:增强领导重视意识;强化培训效果考核;大力培养综合型专业检验人才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质检体系建设;对策;宿豫区
  中图分类号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1-0115-0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质检体系队伍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尤其是区级区级质检机构作为农产品输出的基层单位,在农产品质检体系中数量最多,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为重要[1]。
  1 宿豫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
  1.1 机构人员配置情况 目前,编办核准编制为8人,岗位设置为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其中管理岗位9级核准设置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专业技术岗位核准设置:农艺师8级1个岗位、9级1个岗位、10级1个岗位,助理农艺师11级2个岗位,12级1个岗位;年龄分布情况为40岁以上3人,30~40岁3人、30岁以下1人;学历情况为硕士3人、本科1人、大专3人;职称情况为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5人、助理农艺师1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员工4人。目前中心人员有7人,其他单位借用2人,正常工作5人。
  1.2 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通过省质监局资质认定计量认证、2013年通过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2015年通过省质监局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复评审及扩项认证,2016年通过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复评审。开展区级例行监测、监督抽检及专项监测,每年定量检测样品在500左右,配合市级、省级及国家级各类抽检1000左右个样品,同时做好每年“三品一标”、可追溯项目、农产品品牌等的申报续展监督工作,随着2017年和农技推广中心分开办公,党建、人事、财务等工作要相应开展,这种状况导致农检中心投入业务工作的人员精力不足。
  1.3 仪器设备情况 2010年度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购买了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及配套的小型仪器。以后每年陆续配套各类小型仪器能够检测,能够开展辖区内农产品及畜产品例行检测工作。
  1.4 资金落实情况 2010—2016年工作经费没有列入区财政预算,只是通过一定途径争取一些经费后开展工作。2017年列入财政预算每年40万元。工资由财政预算发放,其他一切自行解决。
  2 区级质检机构运行面臨的问题
  2.1 机构编制少,晋升难 地方政府及相应职能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机构成立时给的人员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考虑专业性,同时由于技术人员无岗位可以兑资,工资无上升空间,导致干劲不足,出现干不如不干,多干不如少干,反正工资一个样等情况;对承担单位主要检测任务的青年同志无任何激励机制,导致单位年轻人员工作无动力。
  2.2 检测素质不高,培训不足 随着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不断提高,农产品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检测的精度越来越高,检测设备更新换代率高,对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年来看,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比较慢;年轻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更不用说进行自主再学习提高检测技术了;另一方面,由于区财政给每个人每年的培训预算是一定的,导致单位从主观上尽量减少培训。同时学习氛围差,也导致检测素质不高。
  2.3 中心定位不明确,没有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能目标 宿豫区作为农业大区,水稻种植面积0.19万hm2,小麦面积在3.75万hm2,高效农业0.53万hm2左右,肉鸡每年出栏1000万羽左右,虽然被评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出口禽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及被江苏省省政府授予肉鸡生产基地县称号。但是,宿豫区没有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进行检测参数检测,而是和省市例行监测参数靠近。
  2.4 注重检测技术,轻质量管理 检测人员资历较浅,缺乏经验,导致最后不能有效严格的执行质量(下转154页)(上接115页)检测的操作流程。同时不知道如何运行体系,检测数据得不到质量体系的保障,其准确性和合法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3]。
  2.5 抽样工作不具有代表性 抽样是检测工作中的重要步骤,是保证监测结果是否具有公正性和代表性的重要环节,抽样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质量。由于例行检测结果纳入省市区对机构的考核,导致基层质检机构在配合抽检时会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导致检测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当地质量情况又浪费检测资源。
  3 加强区级质检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推进检测工作正常运行 农产品质检体系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就目前区级农产品质检体系现状,仅靠检测工作人员很难扭转局面,需要县区“一把手”高度重视,真正谋划,认识到检测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4],在人员、编制、职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不断完善提升,推进检测工作正常运行。
  3.2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培训效果考核 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现有检测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开展人员管理能力与检测能力的相应培训,提高区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管理能力与检测能力的提升,同时开展外部培训人员回本单位再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内容的培训,既提高了外出培训人员对新知识的巩固学习又对整体检测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节约培训费用并对讲课检测人员发放一定的讲课津贴,提高学习积极性。对培训效果进行相应的考核,在日常监测中由实验室监督员对每次学习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年终根据评价结果列入绩效考核项目。
  3.3 精准定位,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 县区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按其职责应以快速检测和半定量检测为主,注重在本辖区内第一时间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初步确认后及时上报上级质检中心进行确证,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得以及时控制。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做到适应产业和支撑产业发展,履行好服务政府和社会职能。
  3.4 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 农产品检测工作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等特点,同时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要求检测人员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比如质量意识、检测技术方法、法律法规等[2]。建立与机构职能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建立严格的体系运行机制并良好的运行,做好实验室监督管理、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等质量管理活动。
  3.5 规范抽样工作,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加强采样人员的技术培训,规范采样标准和检测流程,加强现场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通过采样系统,进行定位、拍照、追责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采样规范性。
  参考文献
  [1]王茜,叶琴,张莉.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的只能作用初探[J].南方农机,2013,12.
  [2]刘伟.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2.
  [3]潘义宾,陈敏.地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长效运行机制探讨[J].农技服务,2015,1.
  [4]马会平,徐梦萧.推进县乡两级农产品检测工作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04.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解不同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在淮南市的种植表现,优选适应淮南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2015年在淮南市进行了水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00、Y两优1998、徽两优630、皖稻121适合淮南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水稻品种;试验示范;淮南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27-02  为
摘 要:该文介绍了尤溪县生态公益林现状,分析生态公益林可开发利用的空间,针对越来越受到保护的生态公益林所出现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提出如何在公益林下种植药材,优化公益林的林分结构,挖掘其经济效益,按照现有公益林的植被类型探讨分类种植药材和多种目标经营的措施,有利于药材的种植和销售,让林农在生态公益林中获得收益。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药材;种植;尤溪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两优新90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荃银高科选育的优良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新安S与本单位自育的优良中间品系 XB90 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籼新组合,在安徽区试和试验示范中表现出熟期适宜、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稳定、株叶形态协调、耐肥抗倒、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该文介绍了两优新9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龄浅栽,合理密植;科学水管,促蘖增穗;平衡施肥,保穗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用。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大家齐心协力来完成预算目标。现在很多企业的基层通信单位对全面预算
基于香蕉基因组的信息,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巴西蕉PPO基因,结合RT-PCR验证,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巴西蕉PPO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获得编码巴西蕉PPO的新基因,序列长
该文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提取,采用Poly—SeryBAP苯并(a)芘专用SPE小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90/10(v/v)为流动相
摘 要:试验从生育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抗逆性3个角度出发,探讨、筛选适合芜湖市方村镇种植的杂交粳稻新品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当地粮食生产水平作出贡献。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高产和稳产2个方面,建议把浙科优388、浙科优288作为推荐品种。  关键词:杂交粳稻;品种;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27-03  芜湖市方村镇地处长江下游南岸
摘 要:通过开展固镇县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验证近年来审定和引进的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完善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参展的27个小麦品种,单产在478.39~609.56kg/667m2,比对照增产的有16个,其中徐麦31产量最高,单产达609.56kg/667m2,比对照增产15.77%;比对照减产的有10个,减产幅度在9.14%~0.84%。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展示试
该文利用2004—2013年辽宁省14个地市及所辖县级气象台(62个站)发布的预警信号等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得出近10年来辽宁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分布特征、发布频次。资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