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退化类型及防止途径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o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马铃薯退化的类型,包括病毒型退化和生理型退化,对马铃薯退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马铃薯退化的途径。
  关键词马铃薯;退化;现象;类型;原因;防止途径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115-02
  
  马铃薯俗称土豆、地蛋等,是我国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马铃薯用途广泛,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工业的重要原料,又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马铃薯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分布广,但是在其生长过程中,易发生退化现象。
  马铃薯在其种植世代中,出现植株矮化,茎杆纤弱,皱缩或花叶,叶片卷曲,叶片变小上竖,薯块变形瘦小,薯皮龟裂等症状;且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最后失去种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的退化可以由块茎留种而世代传递,所以又称种薯退化。马铃薯的退化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限制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
  
  1马铃薯退化的类型
  
  马铃薯退化,大致可分为病毒型和生理型两大类。病毒型退化在山区和平原都存在,但平原比山区发展快。生理型退化随海拔和纬度的下降而逐渐加重。
  
  1.1病毒型退化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马铃薯病毒型退化有30多种,是由于端正毒、类病毒等病毒引起的。在生产中常见的退化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卷叶型。①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蚜虫媒介传播,一般减产30%~40%,重者达80%~90%。症状:叶片边缘以主脉为中心向上卷曲,严重时叶片呈圆筒状,叶褪绿或叶背呈紫色,质脆易折。叶柄与主茎呈锐角,植株矮小常呈圆锥形,块茎小而密生,维管束环变褐色或发生网腐症。②花卷叶。由马铃薯花卷叶病毒引起。症状:叶片表现轻微卷叶,表现斑驳花叶。二是花叶型。此类型较为常见。由A、X、Y、S、F和G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主要通过机械摩擦传播。当X或S病毒单独侵染时引起轻花叶病,病株叶片表现绿或淡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极少数出现叶片不平或卷曲。病症常表现不明显,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则症状隐蔽。由F和G病毒侵染时引起奥古巴花叶病,感病植株下部的叶片出现鲜黄色斑点或大斑块,并逐渐发展到上部叶片。病株产生的块茎在储藏中易发生锈褐色网腐症。由Y病毒侵染引起重型花叶病,症状为叶脉及茎上有黑褐色壞死条纹,初期叶片有条斑花叶或斑花叶或枯斑,后期出现垂叶坏死,植株顶部叶片常表现斑驳或轻微皱缩。由X和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皱缩花叶病。叶片呈严重皱缩花叶,小叶尖向下弯曲,整个植株呈绣球状。另外,还有A和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粗缩花叶病和花皱叶病。三是束顶型。由纺锤块茎病毒引起,通过种子传播。病株表现矮化,分枝减少,叶柄直立,与茎呈锐角向上竖起,叶片变小,呈半闭合状,全株失去润泽的颜色,有时顶部叶片呈紫红色,植株早枯。块茎由圆变长,呈纺锤尖头状,芽眼变浅或凸出,芽眉明显,表面多出现大的龟裂,一般减产20%~25%。四是矮化类型。由马铃薯绿矮病毒引起。通过叶蝉传播。病株矮化,茎叶簇生,叶片呈短的椭圆形,颜色暗绿,并变薄变软。病株结的薯块很小,常有裂痕。
  
  1.2生理型退化
  马铃薯的生理型退化是由于生态因子不良而导致的种薯养分消耗及生理失调等。包括种薯生理衰老、种薯闷生缺苗、纤细芽等。一是种薯生理衰老。是高温地区一季栽培常发生的退化现象,由于种薯在高温条件下储藏时间过长造成的。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出苗多而纤细,无分枝或少分枝,不开花,植株易早衰,薯块多而小,产量低。二是种薯闷生缺苗。闷生,就是种薯出苗之前形成小块薯。种薯闷生后,表现出苗缓慢或不能出苗,造成缺苗和晚出苗,严重时缺苗可达80%~90%。三是纤细芽。春薯春播或秋薯春播,薯采收过迟时常发生的一种退化现象。表现为种薯失去顶端优势,发芽部位紊乱,长出的芽极纤细或发芽极迟。
  
  2退化的原因
  
  马铃薯退化的原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2个方面。内在因素包括品种的生活力和抗逆性,外界环境条件重要的是病毒和高温。
  引起马铃薯退化的直接外因是病毒危害,常见的有花叶病毒、卷叶病毒、普通花叶病毒和纺锤块茎病毒等,这些病毒通过机械摩擦、蚜虫和叶蝉或土壤线虫等媒介传播而侵染植株引起退化。高温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间接外因。马铃薯在高温下栽培,生长势衰弱,耐病力下降,有利于病毒的繁殖、侵染和在植株体内扩散,因而加重了病毒的危害,使种性退化。
  马铃薯抗病耐病毒能力强弱是马铃薯退化的内因。有些品种抗病和耐病毒能力强,使病毒难以感染或感染后不易繁殖和扩散。
  
  3防止退化的途径
  
  3.1防止病毒型退化
  一是培育并种植抗病毒品种。品种对病毒的抗性差异很大,通过培育和种植抗病能力强、经济性状好的品种是防止退化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其他防止退化措施的基础。二是汰除毒源。①选项优株,扩大繁殖。在病毒感染尚不严重的田块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指示植物或抗血清鉴定,优中选优,然后扩大繁殖、推广。留种面积按大田生产面积的1/10建立。②实生茎留种。用马铃薯种子繁殖所结的块茎叫实生块茎,实生块茎一般不带病毒。如果选择连续用种子繁殖,有排除某些病毒的作用,再配合一定的保护措施,基本上可以防止退化。三是茎尖培养无毒种薯。植株组织中病毒浓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茎尖分生组织基本上不带病毒。因此,可以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进而获得无病毒种薯。可切取0.5mm以内的茎尖进行离体培养,培育出无病毒植株,达到防止品种退化的目的。四是减少病毒再侵染。①调节种薯生产的播种期。在冷、凉的条件繁殖优良种薯,可减少病毒的再侵染。在无霜期较长的二季作区,可实行秋播留种的二季作留种,即春薯以生产为目的,秋薯主要留种。秋播留种是将健康种薯秋初播种,使其在冷冻条件下结薯,供翌年春季生产田种。秋播留种面积与翌年春播生产田面积之比为1∶5~10。二季作留种,即春马铃薯收获后,经过短期储藏,经人工催芽后秋播,收获的种薯作为翌年春季生产用种。②高山留种、调种。高山气候凉爽,传毒介体少,有减少病毒再侵染的自然条件,适宜作种薯繁殖基地,是实现马铃薯留种的有效途径。③防治害虫。蚜虫和叶蝉等将多种马铃薯病毒传给健康马铃薯,导致马铃薯退化。因此,彻底防治害虫是防止马铃薯病毒型退化的重要环节。
  
  3.2防止生理型退化
  一是选用良种。除上述培育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外,还必须注意选用壮龄薯、无病斑及生活力强的薯块作种。二是改善种薯储藏条件。在储藏期间,要避免薯块受高温影响或低温冻害及失水皱缩,最好建立低温储藏库,保持储藏温度在1~3℃,对防止马铃薯生理型退化有明显效果。三是改进栽培技术。做到春季早播早收,秋季迟播,避开高温;深耕细作,深沟台田,合理灌溉;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及时中耕除草,培土覆盖,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提高栽培技术等,可以防止马铃薯品种的退化。
  
  4参考文献
  [1] 范厚明.黔西北山区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25-127.
  [2] 李振平,林敏莉,吴伟华,等.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43,47.
  [3] 潘林,李强,别小峰.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及常规检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9-10.
  [4] 谷爱仙.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及防止[J].植物医生,1999(5):44.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表面换药中银离子敷料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16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80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伤口表
摘要介绍了2010年春季天长市农作物抗灾增收工作的体会,包括抓好新型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积极作用等内容,以期为农业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抗灾增收;安徽天长;2010年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364-01    2009年秋种以后,天长市遭遇了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对在田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田间苗情调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艺术最具核心的力量,对于书法的学习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长期的书法学习也让我总结了一些方便有效的学习心得。书法是一种功夫,需要大量重复练习。书法是
报纸
分析了安徽省旌德县祥云村茶叶生产中茶园修剪对茶叶生产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当地应改变观点,创新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打造名茶生产基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茶叶产业发展。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有迹规律,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输入,产生尽可能多的的教学成果输出,从而实现拟定的计划性教学任务,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文章以六盘水黄土坡体育中心区改造项目为契机,介绍位于城市中已有体育中心的更新改造设计经验与体会,说明其改造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效益性。文章阐述分析六盘水黄土坡体育中
摘要:结合濮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了组建食用菌产业技术联盟对濮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作用;河南濮阳  中图分类号 F326.13;S6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369-02  作者简介 谷延泽(1969-),男,河南清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