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大月份流产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loud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月份流产,因其妊娠月份较大,不宜行单纯负压吸引术,手术操作较困难,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基于此,我院计划生育门诊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用于大月份流产,现将方法与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6年9月在我院门诊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2~15周的患者,共计86例,其孕周分布:12~13周36例(41.9%)13+1~14周29例(33.7%)14+1~1 5周21例(24.4%)其年龄分布:1 8~30岁43例(50%)31~40岁30例(34.9%),40岁以上13例 (15.1%)。所有患者均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妊娠,且双顶颈在2.1~2.8cm,常规妇科检查无异常。
  治疗方法:每例患者均在门诊采用米非司酮口服25mg,12小时口服1次,首次加量,连续服用2天,于第3天早6点种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并让患者于8点钟来院观察并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如2小时后仍未流产,则再次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米索前列醇总量1800μg。
  
  结 果
  
  组织物自然排出情况:86例有12例于口服初次米索前列醇2小时内排出,此12例患者均为经产妇且孕周在14~15周之间。有45例在口服2次米索前列醇后2小时内胎儿排出,有20例在口服3次米索前列醇2小时内排出,另有9例患者口服3次米索前列醇3小时后仍未见排出。
  宫颈扩张情况:服药后由于宫缩,宫口逐渐扩张,胚胎排出,对于宫颈成熟度佳者,宫口扩张较快,胚胎排出较早。
  手术时间:为避免药流后蜕膜组织排出较慢且不完全,易引起阴道淋漓出血,故在胚胎排出后即行刮宫术。因大部分组织已排出,组织残留少,且宫口极松弛,故手术操作容易。对于药流失败胎儿未排出者,则给予钳刮术。此9例药流未成功者,其孕周分布在12~13周者8例,14周1例,可见药流效果与孕周大小有关。
  出血量:整个流产过程中(从药流开始至刮宫术毕),出血量<50ml者80例占93%,出血量>50ml者6例占7%。
  
   讨 论
  
  药物作用机理: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可以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是一种孕酮拮抗剂,口服吸收效果良好,使体内雌激素/孕激素(E/P)比值增高,可促进宫颈的成熟与扩张。米索前列醇口服吸收快,30分钟达高峰,可使宫颈纤维组织软化,胶原纤维降解,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宫口扩张。
  米非司酮用于大月份流产的优势:大月份终止妊娠者,困难在于胚胎发育较大,宫口必须扩张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器械钳刮。我们以往借助于宫腔内置入探条(橡胶尿管或一次性尿管),以扩张宫口。此种方法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且增加感染机会,患者活动受限,且宫口扩张不完全,手术操作困难,患者较痛苦出血多。基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的药理作用,可软化宫颈、诱发宫缩、促进宫颈扩张,加快自然排空宫腔的流产过程,将此药用于大月份流产中,使胚胎自然流出,即使部分胚胎组织残留,经简单地刮宫术,即可刮出残留的组织,痛苦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不需要住院,门诊即可完成药流及手术全过程,刮宫术后留院观察1小时即可离院,患者乐于接受,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表明:岩浆活动是红阳煤田煤变质程度及含气性存在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燕山期隐伏岩浆对煤层气生成及富集总体有利,喜山期岩浆侵入导致局部产气量增加,同时形成了煤层气
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储层为裂隙型储层。因此,煤体结构对储层物性好坏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但目前缺乏简单、实用的煤体结构预测方法。本文以樊庄区块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