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辅助课堂教学的技术,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切不能让这种新兴的授课方式搅扰了师生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影响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一项以直观的图像、实物、音乐、视屏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营造轻松简洁的课堂环境,以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教学技术手段。作为教师,在把握教材、崇尚个性,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掌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优秀课堂的产生十分有帮助;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的低段小学生来说,课件使课堂变的更有趣生动了。然而随着该项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运用,出现了相当一些设计繁杂、使用不当的多媒体课件,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这让我们也认识到寻求问题根源及解决策略的必要性。
1 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多媒体课件之应用的讨论越发多样。有关研究论文频繁见诸各类期刊杂志,且在教学活动中,它还被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首要评判条件。几乎每一所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从横向上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乡村小学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而且并非每一位老师都能熟练进行课件制作并且将其驾轻就熟的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现实情况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大多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教材本身自带的素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课件仍没有真正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其优势。分析课件在小学课堂中的使用情况,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课件稍显“画蛇添足”,即承载的知识量较少,“浪费”使用的现象颇多。
化难为易是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引入课堂的初衷之一。希望课件的有效带入,能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学生学习更容易。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虚华表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和运用课件去重复一些原本已经非常简单易懂的知识点。画蛇添足之现象浮于表面。
1.2 课件成为教学的“杀手锏”
一般情况下,课件中承载的是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可能觉得课件本身就很直观,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并掌握,或者有些教师想利用课件来追赶教学进度。所以当课堂上出现有同学互动的声音时,一些教师就会很快切换幻灯片,进入下一个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间存在差异性的客观规律,也与课堂的教学根本目标大相径庭。
2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2.1 课件的运用使知识更为直观具体,更容易被学生掌握。
课件以其直观的声音、图像等优势。被教学工作者引入课堂教学。它的运用不仅改善了传统课堂沉闷和机械的授课方式。而且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听众”。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刺激。以及动听的音乐感染。 都使学生乐于接受这些原本呆板、枯燥的知识。而他们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又为这些知识的快速接受创设了最有利的情境。
2.2 课件帮助教师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境:教师在讲台上已竭尽所能,但底下听课的学生仍然一脸茫然,对于这种尴尬场景,很多教师选择“打持久战”,即投入大量的课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造成类似现象的原因并非教师教的差或者学生反应慢,而是有些知识点确实比较抽象,单凭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演示是无法很快让学生理解吸收直至掌握的多媒体课件恰好弥补了这一教学缺陷。它直观的表现手法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出问题的关键,再加上教师的深入讲解。学生便能按时定量的完成学习目标。此外,课件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为跟进教学进度增添了不少动力。
2.3 课堂上课件的适时运用,可以节省学生课后的复习时间。
传统课堂因其无法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所学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听课仅仅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更无从谈起课堂的后期效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声色俱备的感性世界,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该知识领域的潜在兴趣,为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动力。比如:一堂关于邮票题材的课。教师便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漂亮的邮票、厚厚的集邮册。这些五花八门、色彩丰富的邮票,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激起学生对于集邮的兴趣,产生集邮的想法。通过集邮还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很多课外知识,达到扩充他们知识面的目的。这样有意无意的刺激教学,远比填鸭式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3 正确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其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同时避免过分依赖于它。
3.1 教师应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提升,平日里便有意识的收集可以制作课件的素材。
课件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角色。它所承载的感官知识,包括图像、音乐、色彩等都是教师个人内在的体现。比如:如何选用背景音乐和填充色彩,让课件看起来清晰舒服而又不失美感。因此,教师应该时时不忘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3.2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以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
课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单调枯燥的知识变换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所以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该注意:首先,那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是不方便演示的内容能够通过相应的多媒体信息来体现;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和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量的教学内容;最后,不应强求于课件的花样各异,最本质的还是对所讲知识的掌握和充分的授课准备。
3.3 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授课方式,切不能惟“课件至上”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我认为运用先进形象的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讲,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在现代化技术十分先进的当下,熟练掌握课件式教学也是我们年轻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和要求,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不应该“惟课件至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追逐于课件制作的精美和出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小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兴趣方向,针对他们的需求,来提升完善我们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冬梅.模拟教学法在管理教育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6,05
[2]张燕.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2006
[3]潘馨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2011
[4]王岚.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13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一项以直观的图像、实物、音乐、视屏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营造轻松简洁的课堂环境,以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教学技术手段。作为教师,在把握教材、崇尚个性,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掌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优秀课堂的产生十分有帮助;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的低段小学生来说,课件使课堂变的更有趣生动了。然而随着该项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运用,出现了相当一些设计繁杂、使用不当的多媒体课件,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这让我们也认识到寻求问题根源及解决策略的必要性。
1 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多媒体课件之应用的讨论越发多样。有关研究论文频繁见诸各类期刊杂志,且在教学活动中,它还被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首要评判条件。几乎每一所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从横向上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乡村小学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而且并非每一位老师都能熟练进行课件制作并且将其驾轻就熟的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现实情况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大多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教材本身自带的素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课件仍没有真正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其优势。分析课件在小学课堂中的使用情况,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课件稍显“画蛇添足”,即承载的知识量较少,“浪费”使用的现象颇多。
化难为易是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引入课堂的初衷之一。希望课件的有效带入,能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学生学习更容易。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虚华表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和运用课件去重复一些原本已经非常简单易懂的知识点。画蛇添足之现象浮于表面。
1.2 课件成为教学的“杀手锏”
一般情况下,课件中承载的是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可能觉得课件本身就很直观,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并掌握,或者有些教师想利用课件来追赶教学进度。所以当课堂上出现有同学互动的声音时,一些教师就会很快切换幻灯片,进入下一个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间存在差异性的客观规律,也与课堂的教学根本目标大相径庭。
2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2.1 课件的运用使知识更为直观具体,更容易被学生掌握。
课件以其直观的声音、图像等优势。被教学工作者引入课堂教学。它的运用不仅改善了传统课堂沉闷和机械的授课方式。而且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听众”。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刺激。以及动听的音乐感染。 都使学生乐于接受这些原本呆板、枯燥的知识。而他们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又为这些知识的快速接受创设了最有利的情境。
2.2 课件帮助教师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境:教师在讲台上已竭尽所能,但底下听课的学生仍然一脸茫然,对于这种尴尬场景,很多教师选择“打持久战”,即投入大量的课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造成类似现象的原因并非教师教的差或者学生反应慢,而是有些知识点确实比较抽象,单凭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演示是无法很快让学生理解吸收直至掌握的多媒体课件恰好弥补了这一教学缺陷。它直观的表现手法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出问题的关键,再加上教师的深入讲解。学生便能按时定量的完成学习目标。此外,课件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为跟进教学进度增添了不少动力。
2.3 课堂上课件的适时运用,可以节省学生课后的复习时间。
传统课堂因其无法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所学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听课仅仅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更无从谈起课堂的后期效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声色俱备的感性世界,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该知识领域的潜在兴趣,为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动力。比如:一堂关于邮票题材的课。教师便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漂亮的邮票、厚厚的集邮册。这些五花八门、色彩丰富的邮票,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激起学生对于集邮的兴趣,产生集邮的想法。通过集邮还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很多课外知识,达到扩充他们知识面的目的。这样有意无意的刺激教学,远比填鸭式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3 正确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其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同时避免过分依赖于它。
3.1 教师应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提升,平日里便有意识的收集可以制作课件的素材。
课件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角色。它所承载的感官知识,包括图像、音乐、色彩等都是教师个人内在的体现。比如:如何选用背景音乐和填充色彩,让课件看起来清晰舒服而又不失美感。因此,教师应该时时不忘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3.2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以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
课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单调枯燥的知识变换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所以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该注意:首先,那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是不方便演示的内容能够通过相应的多媒体信息来体现;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和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量的教学内容;最后,不应强求于课件的花样各异,最本质的还是对所讲知识的掌握和充分的授课准备。
3.3 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授课方式,切不能惟“课件至上”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我认为运用先进形象的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讲,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在现代化技术十分先进的当下,熟练掌握课件式教学也是我们年轻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和要求,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不应该“惟课件至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追逐于课件制作的精美和出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小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兴趣方向,针对他们的需求,来提升完善我们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冬梅.模拟教学法在管理教育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6,05
[2]张燕.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2006
[3]潘馨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2011
[4]王岚.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