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级结构比对和网络分析对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筛选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蛋白区块结构码技术和药物靶点网络对抗乙肝病毒药物进行筛选。

方法

采用拉米夫定作用的靶点区结构扫描晶体结构一维码数据库以期发现和拉米夫定靶点结构相似的潜在靶标。基于Drugbank数据库建立乙肝病毒相关药物靶点网络,并针对靶点结构比对结果建立相应的乙肝病毒相关药物靶点子网络。对所预测的子网络中药物同药物靶点网络中的药物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预测结果显示,14个靶蛋白结构和拉米夫定作用靶点结构相似。所预测的子网络中的13种药物位于已知的药物靶点网络中。已上市药物中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可能对乙肝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

结论

本研究从结构生物学和药物靶点网络角度筛选新的乙肝病毒抑制剂,进而为临床新药的开发提供有益的线索。

其他文献
目的对1996-2007年和2008-2014年中国狂犬病的分布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狂犬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狂犬病疫情资料,根据发病数将狂犬病疫情分为上升(1996-2007年)和下降(2008-2014年)两个阶段,分别对疫情报告、地理分布、人群和季节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96-2014年中国狂犬病报告病例共29 656例,年均1561例,发病率为0.1198/10万。1996-
期刊
目的明确安徽省一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原基因型别及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14年12月安徽省一起学校暴发的病例肛拭子(粪便)标本19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基因,并对阳性标本进行传统RT-PCR扩增、基因测序和鉴定基因型别,与国内外参考株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进化树。结果诺如病毒荧光定量RT-PCR显示19份标本中12份阳性,基因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1个为GII.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5092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亚型检测。结果1902例患者感染HPV,总感染率为37.4%。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2.54%,居前5位的HPV基因亚型依次为HPV16、58、52、53和18。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1.67%,主要基因亚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P-10mRNA水平与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5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并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单个核细胞IP-10mRNA水平;选取同时期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其PBMC中IP-10 mRN
目的构建登革病毒质粒型微复制子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方法以登革病毒4型感染性cDNA克隆p4为分子基础,通过融合PCR方法构建删除病毒结构基因和大部分非结构基因的表达盒,并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CMV启动子下游以构建包含病毒复制和翻译必需顺式作用元件和NS5关键序列的质粒型微复制子载体pcDEN-△prME。结果为验证微复制子载体的包装功能,将定性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
摘 要少年儿童组织文化是在具有少年儿童属性和特征的组织中体现的独特意义体系。少先队文化是以红领巾为标识、以“诚实、勇敢、活泼、团结”为宗旨的组织成员共同遵守并认同的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新时期培养和发展少先队组织文化,须要从少先队员、少年儿童群体和少先队组织三方面展开,培养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组织文化认同感,强化少年儿童群体层面的国家意识,提升少先队组织文化继承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
目的建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试剂临床研究方法,解析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样本选择、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方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试剂是指利用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人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特定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标记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试剂。结合体外诊断试剂现行法规及此类试剂自身的特点,对临床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解析。结果该研究详细解析了该类试剂的临床研究方法细节要求。对于临床
目的探讨IL1B基因-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EV71手足口病(HFMD)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1196例EV71 HFMD[(其中801例为轻症(M-EV71),395例为重症(S-EV71)]和573例健康对照人群(HC)IL1B基因-31位点进行分型,比较两组人群等位基因频率差异。(1)探讨IL1B基因-31位点S
目的探讨皮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口服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皮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口服伐昔洛韦组(A组,n=30);口服伐昔洛韦组(B组,n=30)。治疗后随访,对比分析两组疱疹、疼痛评价指标、带状疱疹后遗痛发生率、综合疗效方面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A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强度、疼痛缓解时间短于B组。30天随访,A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