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的悖论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链接:近日,一名15岁的少年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声称由于分赃不均,自己杀害了一名男子并焚尸。经过警方调查,发现该少年系为假报案。原来,该少年由于在家中经常遭到父母打骂,失去尊严和温暖,所以才萌生了
  想进监狱躲避父母的念头。最后,由于该少年未满18岁,警方对其进行教育后由家长带回。
  
  棍棒教育,打出孝子还是逆子?
  曾几何时,温馨的家庭港湾竟变成了比牢狱更加阴森恐怖的魔窟?一个花季年华的孩子宁愿背负“杀人犯”的罪名也不愿回到本应其乐融融的家?中国有许多关于家教的古话,比如“棍棒之下出孝子”,比如“不打不成材”,更有“父母无过,天无过”等。自古以来,在我们这个古老的礼仪之邦,父母打骂孩子被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前几年有个小女孩环绕中国长跑,据说是她爸爸每天一巴掌拍出来的;不久前又听说一个两岁的男孩因不会背唐诗被父亲活活打死,还有一个13岁女孩被父亲的400耳光打成“钢琴才女”……每每看到类似的报道,我的心便止不住地痉挛、疼痛,为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更为那些信奉“棍棒”哲学、自以为对孩子“好”的父母。
  然而,源远流长的“棍棒教育”传统,真的就如太上老君的丹药一样能让我们的孩子成龙成凤吗?真的能一“打”永逸,永无后患吗?事实上,已经有许多无可辩驳的事实验证了这种做法的荒谬。所以,打从儿子出生前我就坚决地告诉自己: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坚决不打孩子,一定要让我们的宝贝在民主、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毕竟“棍棒教育”的弊端甚为严重——
  首先,孩子有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家长不能通过暴力的方式让弱小的他屈从于父母的强大意志,一旦孩子变得强大或麻木起来,家长没有了管制他的能力,那么爆发之下更有可能做出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行为。
  其次,打骂只能让孩子在父母的身体力行下学会用暴力来发泄或解决问题,如同上半年甚嚣尘上的校园暴力事件,行凶者用最不明智的方式报复了整个社会,大部分人只注意到他们令人发指的恶行,又有多少人能从凶手幼年的家庭教育上寻根究底呢?
  最后,打骂或许能在孩子尚且惧怕父母的基础上起到暂时的浅薄作用,但是所产生的副作用却是终生的,其中最严重的一条,就是造成孩子压力过大而智力下降。听话只是一时的,但性格品行、知识技能却是终生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方式,到底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多大成功系数呢?
  
  不打不骂,让孩子乖巧听话
  那么,既然不该随便打,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心悦诚服、轻松愉快地“听话”呢?作为家长,也许我们都该掌握以下几个法宝:
  
  当孩子撒泼耍赖时,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
  关于这一招的妙处,只要是做了妈妈的人一定深有体会。当孩子因为一些芝麻大的事情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时,气得让人真想一巴掌甩过去。然而,这一巴掌若真甩过去,孩子非但不会停止哭闹,连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也会造成破裂,可谓下下之策。每到此时,万事万灵的法宝只能是耐着性子哄他,想方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逗得他满脸泪痕地开怀大笑。到此为止还并不算完,一次完整的教育并不是到孩子情绪转好就结束了,聪明的家长会在孩子平静下来后,再严肃地告诉他:“妈妈最不喜欢的就是乱发脾气的小朋友,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好好商量,别人才知道你想要什么,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宝贝,对吗?”这时跟孩子讲道理,一般他就能够坦然接受了。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学会及时鼓励他
  民间有句话说:小孩子都是“顺毛驴”,就是说孩子都喜欢听赞扬和鼓励的话。赏识教育的可贵之处越来越为现代家长所肯定,这种建立在正面效果上的表扬鼓励,对孩子的积极引导作用可谓影响深远。有的家长总觉得自家孩子满身缺点,总也挑不出个表扬之处,可曾细想过,这也许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自身的期望值摆得不恰当。再顽劣的孩子身上也有闪光点,当孩子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学会翻身了,当口齿不清的宝宝能模糊不清地喊出“爸爸妈妈”了,当步履蹒跚的他艰难迈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人生第一步了,当小家伙能用简单的句子讲个短短的故事给父母听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进步,其实无一不凝聚着孩子的不懈努力。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他们缺的不是进步,而是父母善于发现的慧眼,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在每当孩子优点萌现时,亲昵地给他一个拥抱,真诚地告诉他:“宝贝,你做到了XXX,这实在是太棒了!”长此以往,优点多了,缺点自然就少了。
  
  不拿短处比长处,不在人前议缺点
  我们身边总不乏这样的父母,满怀望子成龙的期望,一心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别人英语说得好、钢琴弹得好、学习学得好……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意,便动辄像复读机一样在孩子耳边喋喋不休。有时家里来个客人,三句两句就能绕到孩子身上,恨铁不成钢地抱怨孩子如何不成器,丝毫不顾忌身边孩子的感受。此时扪心自问,家长是否忘记了孩子也是有尊严、有人格的?是否忘记了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和保护呢?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孩子也是一样,倘若家长自己都对孩子不抱信心,孩子又如何能鼓起勇气去追求进步呢?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并兼顾他们的弱项,适当地鼓励,帮孩子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这样比一味抱怨数落要有效得多。
  管教孩子是门大学问,这门学问需要爸爸妈妈全神贯注地用心研究;每个孩子又都有不同的个性,更需要爸爸妈妈在遇到问题时冷静分析,巧妙应对。棍棒底下也许能出三五个乖孩子,但绝不会成就一批顶天立地、进退有度的社会栋梁。放下扬起的巴掌,张开温暖的怀抱吧,让我们用智慧去育儿,让孩子在健康温暖的环境中,像茁壮的小树般健康快乐地长大吧!
其他文献
仔细想来,怀着女儿的时候,我就爱面食多于米饭。出生后,这丫头果然十分爱吃面条,不管用叉子还是用爪子,能吃进去就是好同志。我对幼儿食品烹调兴趣,就是从变着法子给她做面条开始的……  西红柿肉酱拌面  1肉馅加老抽、糖、盐腌制,西红柿切丁。  2热少许油,炒香肉馅,然后加入西红柿丁。  3加点肉汤,把西红柿丁炒软,烧到浓稠状。  面条买最细的有机挂面,多煮一会,适合宝宝的小牙。如果是大人喂,可以在下面
每天晚上,陪女儿睡觉是我的必修课。  “妈咪,我的眼睛痒了!”每当女儿揉着眼皮,打着哈欠这样对我说时,我就知道,陪女儿睡觉的时间到了。这时无论多忙,我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儿,把她抱到卧室的床上,在她入睡前陪她度过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  看到这,也许有人要对我说:“为什么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她学会独自在床上安然入睡?”我的一位同学,甚至从儿子一出生起,就让他自然入睡,不陪不哄,非但不肯花时间在睡
“学会生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生命个体在灾难来临时采取最佳方案趋利避害,还包括在日常生活中自立、自主、反思、创新的能力,因此“生存教育”包涵了更为广泛的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存教育”,我们将其分成自然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相关内涵的阐述:    自然生存能力  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在泰国度假游玩时, 忽然发现远处的海水开始不平静起来。蒂莉注意到海水开始出现泡沫,
“上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俗称感冒,春季气温乍暖还寒,病毒活跃,宝宝很容易遭受其害。一旦攀上“上感”,除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感冒药物外,食疗亦可助一臂之力,年轻父母们不可不知。   中医学强调,首要之举是分清寒热,辨证使用食疗方。    风寒型上感——  宜多安排辛温发汗散寒之食品来调配药膳,如葱白、生姜、大蒜、豆腐等。另外,鸡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可以有效地增强宝宝抵抗力,并有助于
对于消化性溃疡病,许多家长往往以为是成人的专利,殊不知,近年医学研究表明:不仅儿童会患上消化性溃疡,甚至连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会发生。儿童消化性溃疡究竟是如何导致的呢?  饮食不规律是一害  有的孩子吃饭不规律,常常边吃边玩;并且挑食、偏食的情况十分严重,不合胃口就不动筷子,而一旦有好吃的东西时又狼吞虎咽,还有的孩子自入学后日程安排过于紧密等等,都会造成儿童消化功能和消化液分泌紊乱。  精神刺激损
首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出炉  7月2日, “2012?全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我国首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对目前国内留守儿童的人格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段成荣表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健康人格问题的得分率显著高于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留守儿童人格缺陷问题堪忧,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等方面。 
“小贝!快点过来吃饭!”我喊道。小家伙两耳不闻,仍然在摆弄他的模型。我看他没马上过来,又冲他喊了一句:“再不吃,我就收掉啦。”听见我的“最后通牒”,孩子只好放下模型跑过来了,但表情却是十万个不愿意。平时看见孩子扔在地上的玩具,即使他已经表现出准备把它捡起的意愿,我也忍不住大声催促他:“你看,地上有东西也不知道捡起来吗?”又如他正准备关电视了,我还是忍不住补充一句:“怎么还不把电视关上?”结果孩子气
圆珠笔、荧光笔,甚至橡皮、铅笔盒、小本子,都带有各种香味,有水果味的,有花香味的,孩子很是喜欢,买了又买,还经常互相交流,闻闻哪个更香一点。但在芳香背后,隐藏着不少健康问题。    浓香背后是化工原料  现在使用的香料有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两大类,不管是哪种香料,只要质量合格、遵守标准,对人体就没有什么害处。但很多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廉价的香料,这些香料常常含有甲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甲苯
孩子的记忆力就像一块璞玉,而父母则是精巧的工匠,如果打磨得当,这块璞玉就会日渐完美,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孩子的记忆力好坏并非天生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升。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特殊的训练,来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呢?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提升方法:    音乐辅助法  音乐不仅可以增强识记内容的趣味性,还能减轻孩子大脑的负担,让孩子记得牢固。在音乐中反复听或诵读, 有意识地
在多年的儿保门诊中,我发现孩子的喂养问题,常常源于家长内心的纠结:希望孩子多吃,担心孩子少吃;希望孩子长胖,担忧孩子偏瘦。  这其实是家长在喂养中最大的误区。有些孩子食量并不大,家长喜欢将他们与那些胃口好的孩子比,盲目希望他们也能多吃些,甚至出现强迫进食的情形:延长孩子进食的时间,增加饭量菜量,不吃完就要受惩罚等等。结果孩子吃下去的不是美食,而是恶心和害怕,直到厌食和拒食。  孩子多吃最起码有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