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8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站在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思想高度,探究方法创新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兴趣小组、引入游戏教学、开展任务教学等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以便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保证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方法 效果提升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65
  在青少年教育中,初中被公认为最难掌控的教育阶段。初中生思想还很稚嫩,但却具备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意识,介于懵懂与理性之间,处于较难掌控的阶段。因此,初中体育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教学有效性,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对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为保证体育教学的科学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十分必要。从以往的经验总结来看,体育教学的方法创新对初中生喜爱体育、参与体育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当前,迎合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保证教育真正落实在推动学生发展之上,教育教学逐渐侧重于“生本化”。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开展的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诉求,保证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就此点燃了其学习的热忱,使其愿意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愿意与体育教学间产生互动。这种学习积极性的转变,规避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产生的厌学心理,有助于知识的渗透,可确保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设计方案
  认清教学方法创新设计的实际作用后不难发现,拥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将保证体育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保证在体育课程教学内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此,本文根据现实经验总结,认为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方案包括以下几点。
  1.兴趣小组教学模式构建
  兴趣小组教学模式是充分站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天赋上思考,以尊重学生心理,满足学生诉求,发挥学生所长,建立学生自信的思维理念,为学生打造适合其学习与锻炼的科学模式。在兴趣小组教学模式中,无论学生是否擅长运动,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拥有较好耐久力的学生,可以选择长跑运动;爆发力或弹跳力比较优越的学生可以选择短跑、跳高、跳远,或者是篮球、排球类运动;体力相对较差,或者锻炼不足的学生,可以选择诸如羽毛球、乒乓球等技巧性的运动。根据学生的差异开展不同的兴趣小组,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并且愿意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在兴趣小组教学过程中发现,即使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或者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都开始喜欢上户外运动,还有些学生为了充分享受运动,会自行购买运动用具,在课间、放学后继续体育活动。由此可见,兴趣小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体育学习热忱,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
  2.游戏教学科学有效引入
  相较于兴趣小组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来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游戏教学法的目的则是利用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各项体育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不难发现,以往较为幼稚且传统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如丢手绢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感受力;老鹰捉小鸡则可以训练学生的协调性、组织能力以及身体对下肢的掌控力;捉鬼游戏则可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奔跑能力;丢沙袋则可以训练学生的准确性及反应速度。总体来说,很多日常游戏都是体育基础技能培训的科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不仅能令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并且迎合了学生爱玩、好动的性格,确保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内化体育技巧。
  3.任务教学模式科学开展
  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只有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才能实现教学开展的目的,凸显教育教学的效果。对此,应正确认识新课改核心理念中教育开展从教师“教”为主转化为学生“育”为先的教育主体转变现象,将任务目标布置从教师备课教案转化为学生认知目标。根据不同的兴趣小组,拟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保证每组的任务拥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以学习任务为指导手段,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盲目、不怠惰、讲科学、有方法,并就此实现体育教学价值,凸显体育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迎合其心理诉求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注重创新手法对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兴趣分组、游戏教学与任务教学等途径,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热爱体育运动,才能真正保证体育教学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凸显。
  (责任编辑 柳 紫)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去学习地理,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用学习过的地理知识认识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生活化 生活环境 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122  初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如循环经济、
提出了一个由供应商、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集成优化问题。供应商产品价格、风险等级、供应能力和零售商需求考虑为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应用可信性理论,建立了
[摘 要]虽然新课改已进行多年,由于多种因素,很多普通高中老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践行不足,往往还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地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普通高中 高一 地理教学 普遍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123  由于高中阶段招生批次的不同,普通高中普遍
[摘 要]当代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学生应当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开展多种活动,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开展初中美术手工制作教学可从趣味导入、结合范作、收集废品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初中美术 手工制作 导入 范作 废品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49  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挑战,其中,任务驱动法受到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但是,很多教师对任务驱动法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任务驱动法的含义、前提条件和实施方法进行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含义 前提 方法  自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出台以来,已经陆续有十七个省市进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