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观奇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x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上也门大地,看到人吃草、羊上树、男人穿裙子、女人黑袍黑头布的现象。其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笔者把个人的观察叙述如下,算作异国的旅游见闻。
  
  人吃草
  一下飞机,中国驻也门大使馆的官员就把我们接上汽车,驶向也门首都萨那市。
  这是很长的一段路程。司机是当地人。当时,我们没有集体注意到他的腮帮处鼓起一个圆圆的包。
  到了城里,问题就“严重”了,无论开车的司机,还是路边的行人,好多也门人的腮部都鼓了一个包,圆圆的,有宗色亮光。这似乎像得了腮腺炎的“病态”,但又与腮腺炎有部位、面积、颜色的不同。更不一样的是,得“病”人的嘴不停地咀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暗下里嘁嘁喳喳探讨究竟。正当大家都感到奇怪时,来接我们的大使馆秘书强伟笑笑说,他们没病,腮帮鼓起的大包里面都是草!
  啊?人吃草啊!
  幽默的强伟开始解谜:腮帮鼓包的人嘴里嚼的不是草,而是一种叫卡特树的树叶。这种树叶对人的神经有很强刺激,使人精神亢奋。有人说是毒品,有人说还够不上,有点像中国的罂粟叶。在过去,中国农村有很多人靠吃罂粟叶止疼治病,有的是直接吃,有的是煮成水喝。也门人吃“卡特”不是出于治病,而完全是出于寻求精神刺激,或者说像中国人喝茶,欧洲人喝咖啡一样,是种生活习惯。
  在也门的老王宫里,我们参观了国王嚼卡特的专用房间,里面布置得很华贵,嚼卡特的用具齐全。这座老王宫有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也门人就大量种植卡特树,人人嚼卡特。
  我们在街上看到嚼“卡特”的人多是平民。官员和有些身份的人则是在自己家里或朋友亲属家里嚼。每天下午,或休息日,人们便开始咀嚼“卡特”,几乎是雷打不动。在我们到达也门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向也门文化部提出到演出现场调试音响等需求时,文化部官员向我们一摊手,表示此刻找不到人。原来,大家都在家里嚼“卡特”。
  在也门的7天,天天目睹嚼草的人,见怪不怪了。每天,都有也门朋友一边嚼草一边为我们的演出做服务工作,倒觉得鼓着腮帮的人很逗也很可爱,甚至够得上是萨那城的一道独特风景。
  说怪也怪,也门嚼卡特的多为男性,如同中国的烟民。到底卡特对人体有多大危害?我们索性刨根问底,才得知也门的几个邻国已做出决定,把卡特定为毒品禁嚼。对于也门,据说联合国已有意向,如也门不禁嚼卡特,将不再对其实行国际援助。援助也门什么呢?原来这是个特别缺水的国家,据说,70%的地下水都用来浇灌卡特树,这实在是影响人民脱贫致富。
  而且,我们关心也门缺水缺到何种程度。在以后的也门时光里,我们又用细节观察,看到了这种程度——缺到羊上树的地步!
  结论:从看到“包”到得知人吃草,再到了解一种植物联系的国情,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真奇妙,游走的过程,你千万要观察细节,眼尖嘴勤。
  
  羊上树
  当初,从机场到城里的路上,我们的感觉就略带荒凉。
  一座座岩石裸露光秃到一棵树一根草也没有的山丘从眼前掠过,一片土黄色。一座座“金鸡独立”般的方形小独楼,用石块砌成的二、三层窗户很小,远看有点像日本侵略中国时在中国大地上修建的小碉堡。楼前楼后也很少有花草树木和围墙。
  
  尽管我们有这感觉,但谁也没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想到还会在路上看到羊上树的景观。
  那是在我们去老王宫的路上,远远看见荒山上很多树干上有东西向上爬动。走近再望,有人就惊诧地叫起来:“快看,哪里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是一树的羊哎,羊上树了!”
  为什么,为什么这里的羊在树上“长”着?
  随行的文化部官员神奇略显沉重,告诉我们,由于天气干旱,山上缺水,草都旱死了,羊没草可吃,逼得他们上树吃树叶。
  羊上树的现象在也门农村很普遍,牧民们不但不制止,而且还认为这是保证羊群能生存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此恶性循环,大概用不了多少年,树将一棵棵被吃光。
  要说也门的荒山秃岭,可谓一道景观。也门人说这是老天的不公,缺雨少水,山丘多砂土,没有树草生存条件 。乍一听,这话有理。可经过我们城里城外地一番观察,却不尽然。有的石山上就长起了一片片的大树,也有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茅草地,市内还有绿郁成荫的地方,我们入住的宾馆就绿茵环绕,景色宜人。
  也门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劳动力时光。这里的女人基本不从事社会工作,就连宾馆、饭店里的服务员,也清一色为男性青壮年,看不到小姐女士的身影。这样,就减掉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半边天。而男士中普遍嚼卡特,每天下午和晚上,每周的两天休息日,大多时间用来嚼卡特。这样,又减掉了不少改变自然改造社会的时光。
  其次,从“羊上树”的实情看,也门的现有政策肯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还没被全社会重视起来。
  结论:也门不是发达国家,因此羊上树也并非是让游人愉悦的奇事,走出国门,才更深切地感受到地球人共同面临的水危机,那是相当的严重。
  
  男人穿裙子
  在萨那市的每个角落,在古城的每条街巷,我们所看到的也门男人绝大多数身着裙装,多为白色。有的是连衣白裙,上身加穿西装,有的是上身穿西装,下身裙服,脚上穿凉鞋。
  也门的男人不论何等样式的裙服装束,腰间都要围个宽宽的色彩鲜艳的腰带,中间插一把刀鞘考究漂亮的弯刀,头上围块花巾。
  也门冬季不冷,春无大风,很适合着裙装。
  也门穿裙子的男人们,由于贫富相差悬殊,所以他们穿的裙子质量相差甚大。从富人区里走出来的男人,他们的裙服就亮丽多彩,质地优良;从贫民区里走出来的男人,他们的裙服质料相对粗糙。
  也门人穿裙子是因民族服饰习惯决定还是由宗教信仰决定的,我不得而知。但我们对眼下的也门婚姻习俗有了了解。
  
  有一天,我们在一条繁华大街的店铺门口,看到黑压压地围着一群人,渐渐地听到了男人们有节奏地呼喊声,车走近了一看,在高高的台阶上站着一个威武的男人,他身旁立了一个大花圈,胸前戴了一朵大红花,穿戴也比周围的人讲究了许多。台阶下面有10多个中青年男子手持尖刀转着圈儿跳舞。一问才知这是在举行街头婚礼。
  也门人婚礼很热闹,他们多用扎得非常漂亮的大型花圈立在门口或婚礼庆祝现场,来表明这里正在办喜事。他们的婚礼宴席很丰盛,用牛羊鸡肉做成的各种菜和足有半米多长的大饼,只是没有酒,因为也门是禁酒国家。
  在也门的一个名胜风景区,我们目睹了一个大型的婚礼场面。新郎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穿漂亮的新婚裙服,胸前戴着大红花,马后面跟着一群庆贺的队伍,队伍后面是一群舞刀的壮汉,他们手舞尖刀,打了一个场子,然后有章法地跳起了婚礼尖刀舞。别看也门男人平时穿个花裙子,围个花头巾,当他们跳起热烈粗犷的尖刀舞时,还真有男人的阳刚之气。
  也门人不骑自行车,是因为男人穿裙子、女人穿袍子。男人穿的裙子很长,女人穿的黑袍子不但肥大,而且基本拖地,如此装束,恐怕也就骑不了自行车了。我们整天穿梭于萨那城的大街小巷,真的没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只看到过一个六、七岁的男童骑着一台玩具小自行车在小巷里玩耍。
  结论:服饰或许真的反映着某个地域男人和女人的生存状态。在也门的街头和景区婚礼上,我们没有见到新娘,据说新娘是不能在街头露面的。
  
  女人黑袍黑头布
  在也门首都萨那市,我们看到的女人大都穿黑色长袍子,头围黑纱布只露两只眼睛。尤其是在商业街,如此装束的女人成群结队地在繁华的街道上行走,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店挑选着她们喜爱的各式各样的漂亮服装和金银首饰,这是也门独特的民俗、亮丽的风景。
  这种装束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仔细观察,发现她们的装束并不完全一致。包裹得最严的,把眼睛也用透明的黑纱遮盖上,手也用一种类似“不干胶”的东西贴上,上面画有各种漂亮的花纹。依次是全身只露眼睛,全身只露出脸来,只穿黑袍而不围黑头布等三种装束。据说,装束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她们对伊斯兰教的忠诚程度和家教的严格与否。
  
  女子如此装束,目的就是不让男人看到她们身体的任何部位。她们把自己的身体看作是最圣洁物的组合,是决不许异性的目光和邪恶的念头来玷污的。她们最恨异国他乡的女人暴露自己的身体,哪怕是胳膊和大腿。她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女人的不自重,不自爱,不圣洁,给女人丢脸。一句话,不是好女人。由于她们有如此想法,所以她们对裸露太多的外国女人会群起而攻之。
  一日下午,按也门文化部安排,我们来到萨那市商业街购物。在上街前,我们对女演员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律穿长衫长裤,胳膊和腿都不要外露出来。虽然天气很热,我们的女演员们还是都换上了符合要求的衣裤,衣扣也系得严严的。即便如此,我们的两个女演员在商业街里还是领教了也门女人排斥的目光。有一位黑衣女在一名演员的长长披肩发上狠狠地扯了几下。
  几为男演员观察着黑衣女购物的内容。在精品服装柜前,发现她们选购的衣服全都是漂亮时髦的连衣裙,这些服装在我们国家也只能是演员上台表演时才穿。翻译告诉,也门的女人很讲着装,别看她们都穿着同样的黑袍子,可里面穿的都很漂亮,很华贵,很时髦,可以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她们在家里时,是不穿黑袍子的,当然也不蒙头纱。她们把女人最漂亮的一面,献给她们的丈夫和最亲的人。
  也门的幼女不穿黑袍不围头纱,长到大约十二三岁以后,家里人才让她们穿黑袍、围黑纱。
  结论:也门女人的形象不能在公众面前展示,使生命失去了很多光彩。有的认为这是宗教信仰所决定的,有的认为这是对“教”的忠诚。一个国家内,尚且百里不同俗,国与国之间的穿衣戴帽就更加各有所好和自己道理。
  
  链接: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沙特、阿曼相邻,濒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906公里。境内山地和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沙漠地区炎热干燥,年平均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8℃。也门是个多山的国家,没有铁路及高速公路,航空业、海运业均不发达,交通主要靠公路。山路陡峭,尤其是每年三、四月、七、八月是也门的雨季,容易暴发山洪。
  
  旅游小贴士:
  1、吃:也门是阿拉伯国家,食品清真,一般宾馆不提供餐饮,除非提前预定。
  2、住:大部分宾馆不提供拖鞋、毛巾、牙膏、牙刷、开水等。电插座接口与我国有差异。
  3、行:
  (1)穿衣:在也门,女性穿着要相对保守一些,不要太露,以免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及招至攻击行为。山上、山下温差较大,多带衣服。
  (2)防病:也门平原沙漠地带夏季温度均在40℃左右,防中暑、拉肚子。
  (3)路途自带水、饮料,少带现金。
  (4)尊重当地人的风俗,男士不要邀请当地陌生女性合影。不要随意进入清真寺,想要进入清真寺拍照必须事先得到允许。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