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顶板覆岩ӂ次采动裂隙实测分析

来源 :煤炭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煤岩体开挖会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位移进而造成煤层内瓦斯的溢出、裂隙水的流动甚至会造成地表沉陷等矿山灾害.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沿空留巷上覆顶板岩层裂隙破断规律,使用ZXZ20(A)型矿用钻孔成像装置对云驾岭煤矿12307工作面回风巷与运输巷进行上覆顶板岩层破断状态与裂隙发育的观测.在12307工作面回风巷沿走向布置1、2、3号测点,运输巷沿走向布置4、5、6号测点,6个测点的钻孔施工时间段相同、观测时间段相同.观测结果表明:1号测点上方顶板岩层极为破碎,顶板裂隙发育由浅及深不断加剧,在3~9m出现明显离层,在此区间可观察到6条离层裂缝;3号测点顶板岩层0~3.2 m存在发育充分的裂隙,3.2~6.6 m存在横向裂隙,且6.2 m处有离层现象;4号测点顶板岩层0~2.5 m岩层受到明显破坏,岩层内裂隙纵横交错,2.5 m以深裂隙逐渐减少,只存在原生裂隙;6号测点顶板岩层观测范围内并未发现大的裂隙,岩层整体发育较为完整.上述结果表明回风巷在一次采动后顶板覆岩主要破碎范围在2m内,在留巷期间二次采动造成顶板覆岩破碎程度加剧,深部岩层同样出现破碎与离层,尤其在顶板上方4m内离层较多.
其他文献
为解决浅埋高强度开采损害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问题,基于神东矿区地质开采条件、生态本底特征,总结了高强度开采的损伤特征.神东矿区采用大工作面快速推进降低非均匀沉降面积、 开采初期工作面注浆减沉、 建造地下水库保水及生态利用、 填埋地表裂缝持水保墒、 植物接菌微生物抗逆性提升、 驯化筛选适生植物等技术,有效降低了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损伤.遥感监测表明,神东矿区2011—2015年技术应用初期,植被覆盖度50%左右,处在中高植被覆盖度级别,2018年植被覆盖度提高到62.4%,达到了高覆盖度水平.结合开采实践与理论
目的: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实施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差距.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96例(时间: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经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精神状态及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两组手术前精神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2h、24h,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2h、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开展,研究时段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研究对象为本院79例冠心病患者,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单药治疗,观察组37例,以阿托伐他汀钙为基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心功能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0例,临床疗效高达97.2%,明显比对照组的83.3%高,P<0.05(χ2=4.2145).经治疗后观察组HDL-C、LVEF、c
针对我国1.0 m以下薄煤层开采空间狭小,作业困难,资源丢弃严重及生产能力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关键技术开发及现场验证,对制约1.0 m以下薄煤层无人智能化刨煤开采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大功率刨煤机与窄矮型液压支架配套的开采技术方案,建立了包含煤层适刨性评价,“单向双切”刨煤工艺、关键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制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的1.0 m以下薄煤层综采技术模式;研制了适应煤厚1.0 m以下刨煤机工作面的系列关键装备,包括液压支架采用了大伸缩比立柱、可调节式推移空间、可伸缩式控
为解决条带式旺格维利式开采(简称“旺采”)特有采硐间煤柱在回采过程中影响顶板稳定性,制约连采设备高效回采、安全退出,降低煤炭资源采出率的难题,以盛平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析了1.00、1.25、1.50、1.75 m不同采硐间煤柱宽度方案下的煤柱受力情况、煤柱塑性区分布、直接顶塑性区受力、基本顶塑性区受力、巷道顶板下沉量、支架受力状态,得出了条带式“旺采”采硐间煤柱影响回采的有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硐间煤柱在常规尺寸范围内,无法通过增加煤柱宽度来阻止其全部进入塑性区;随着采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愈合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VAS评分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应用核磁共振检查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4例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患者,全部给予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检出率.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CT检查中,有26例患者被确诊为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其中出现8例误诊,检出率为76.47%(26/34);核磁共振检查出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33例,误诊1例,检出率为97.06%,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在核磁共振检查当中,不同序列显示信号的情
目的:研究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右美托嘧啶后的麻醉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择选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22例,分组方式为手术先后次序,共分为两组:应用组和对比组,每组各61例患者,对比组全麻,而应用组行全麻+右美托嘧啶,分别对两组老年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评价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结果:T0中两组老年患者MAP、HR、BIS、SBP、DBP差异微小(P>0.05),但在T1至T3中应用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
煤炭开采引起的覆岩运动、变形和破坏直接影响地下水库的储水库存与水源补给能力,为了科学精确化计算地下水库库容,有必要考虑采空区垮落岩体在渐进压实过程中体现出的应变硬化力学特性对采场覆岩“两带”高度分布特征的影响作用.以李家壕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垮落岩体在压实过程中体现出的应变硬化力学特性,采用双屈服模型和提出的反演计算方法对采场覆岩破坏特征进行研究,推导得出垮落岩体应力表达式,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并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垮落岩体应变硬化特性对采场覆岩“两带”发育规律的影响
目的:对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高磷血症患者采用碳酸镧咀嚼片联合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高磷血症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患者统一编号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碳酸镧咀嚼片联合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n=35)和碳酸镧咀嚼片单独治疗(n=35),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35),常规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6/35)(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