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发展和耕地利用探析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01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及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保障。内蒙古耕地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本文对内蒙古农业发展和耕地利用的措施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内蒙古;农业发展;耕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71-01
  农业的发展与人民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独立自主。内蒙古农业发展和耕地利用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农作物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农田水利建设水准有所提高等,但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仍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加快农业的发展,加强耕地利用。
  一、内蒙古农业发展策略
  1.优化农业发展政策
  内蒙古耕地总面积700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加快内蒙古农业发展意义重大。要想促进内蒙古农业发展,首当其冲的是要立足于国家政策,走一条与自治区实际相符合的具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这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和过渡的必由途径。另外,还应当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基本经营制度,切实让广大农民从农业生产活动中受益,以此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新型的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更好地解决“三农”中所存在的问题。
  2.引进科学技术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第一,树立科技生产的理念,重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依靠科技的进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实现。第二,提高农民农业科技的素养。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生产方式与观念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活动。为了将科学技术更好地引进和落实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必须加大对农民农业科技的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使其成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在农业科技推广和指导活动中,应当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并将高科技人才下放到基层农业生产活动中,从事专门的农业生产活动指导工作。
  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生产活动是以一定的投入为前提基础的,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农业物资生产资料充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农业投入主要分为物质投入和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即是对农业生产活动投入一定量的农用资金,或者对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投入研发资金,以及对改善和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等现象,都属于资金投入行为。而物质投入是物资的形式,如化肥、农膜、农业机械、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加大农业投入,才能确保农业物质生产资料的供应顺畅,从而促进内蒙古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但在开展农业投入时,需要注意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优化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4.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科学的农业发展理念,是以市场为主导,农户为基础,工业化思路谋划和加快农业发展的方法。农业产业化是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模式,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方式,将千千万万个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加强农业生产活动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内蒙古地区还可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发挥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民就业等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以乡镇企业为载体的中转点,以此加快内蒙古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内蒙古耕地利用策略
  1.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
  农用耕地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前提,将农业耕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实现我国农业稳产的重要保障。农业耕地作为一种宝贵且相对紧缺的资源,数量有限,特别是对于内蒙古而言,近年来由于建设用地及生态恶化等因素,农业耕地范围大量减少,而且由于对耕地保护意识的淡薄,造成了部分农业耕地污染,导致土壤肥料下降,耕地品质不高等。因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一,实行最少耕地保护制度,明确规定耕地数量的最低限额,同时,加强对用地总量的控制和监督,严禁开垦荒地等行为,确保农用耕地总量在合理的范围内。第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于明确违反耕地利用和保护的违法行为,应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还要采取加倍处以罚款、赔偿等手段。
  2.做好耕地保护及治理
  耕地保护及治理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耕地治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面临的问题多样复杂,比如建造栽培设施、节水灌溉、土壤改良等,为了加快治理的速度和成效,必须以連续性投入大量治理资金为保障。所以,要加大对耕地的治理,就要保证资金的投入和供给。由于非耕地相对于可耕地而言,自然环境条件更为恶劣,因此,加强非耕地的保护及治理更为急迫,要把非耕地的保护及治理放在重点,要加大对非耕地地区的投入。另外,对于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的建设资金,内蒙古各级政府要建设专项农业治理和保护资金,专款专用,以此确保耕地保护及治理的有序、稳定进行。政府部门还可以发挥主导功能,主动牵头,呼吁社会力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融资体制,为耕地保护及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结语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耕地利用、农业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加强耕地利用,促进农业发展时,内蒙古还应当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促进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9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人性化护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现阶段中国公务员队伍高效廉洁、招贤纳士的诉求与工资制度的矛盾日益凸显.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实力、法制监督、反腐力度、新制度建立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该项审计工作应以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为重点,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分析当前
摘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举措,生态补偿已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立足于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市场以及微观主体三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生态补偿;市场机制;主体功能区;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5;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69-02 
文章先分析了人才市场中的档案管理问题,包括档案功能下降、档案归属关系模糊,随后提出了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包括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档案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镇痛药的问世,牙科治疗中的疼痛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观察了拔牙术前应用曲马多缓释片(下称曲马多)的镇痛效果,并对拔牙术后疼痛的相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的3月~2018年的3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哮喘患儿11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羌族传统村落代表着羌族地区特定环境中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人类聚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璀璨的地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将研究羌族村落生态景观与地域文化
本文根据四川省成都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得到有效问卷237份,运用SPSS软件分析新型城镇化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影响高中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种,就先天条件来说,学生的智力、认知程度以及发展规律等对学习都产生着影响.对后进生来说,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并不是智力方面的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下面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