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特征和维度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文化作为整合历史和文化的新概念,超越了传统上对于“历史”和“文化”概念的一般认识,历史文化通过历史回忆的方式,表现出时间诠释、主客统一和实践性的特征。历史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是认知维度,审美维度和政治维度,三者统一于历史文化概念之下。
  【关键词】历史文化 历史回忆 认知维度 审美维度 政治维度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在实践中,历史与文化密不可分,尤其随着历史学和历史意识的发展,传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考”等概念已经不能再有效涵盖历史回忆的作用,这些概念更多体现的是历史横截面,而无法充足体现出历史的纵深性和动态性。因此,建构一种历史文化的新范式,对历史与文化进行整合,能够对历史与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历史文化是传统的守护者,国家和民族的捍卫者,以及社会未来发展的预言者


  历史文化可以看成是一个综合概念或一般概念,历史上所有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文化中的所有成分都可以划归到历史文化领域。历史文化在实践中发挥着传统的守护者、国家和民族的捍卫者,以及社会未来发展的预言者的作用。
  人类的文化生活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广阔领域,历史文化通过把历史回忆的不同社会功效和回忆策略进行跨越式综合,将历史回忆在科学研究、政治斗争、艺术表现、学校教育、休闲娱乐和其他活动中分别采用的不同策略进行统筹和综合,使历史回忆统一于“人类精神力量”,这样历史回忆分散于不同场所的社会功能,如教导、启蒙、娱乐、谴责、评价等得以统一。历史文化通过发挥范畴的功能,把历史的不同现象和历史回忆的不同功能统一在人类生活实践的整体领域中,虽然“历史”原则上是一种特殊的自我的东西,既与所有文化领域相关,又在不同文化领域中表现出特殊性,但是歷史文化概念同时包含了这种统一性和特殊性。
  历史文化与历史意识紧密相连,历史意识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所不及,任何文化领域想要发挥其文化作用都离不开历史意识。历史意识通过人类实践生成历史文化,凸显着历史文化的实践主观性;相对应的,历史文化反作用于历史意识,引导人类实践,显现着历史文化的实践客观性。历史意识强调的是一种纯粹主观性,很容易把历史的客观性给彻底消融掉,而历史文化则通过实践的方式将历史与文化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更为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

历史文化与历史回忆密切相关,通过历史回忆的方式,历史文化表现出三个不同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在于历史文化通过历史回忆的方式实现对历史时间的诠释。主体的回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回忆,另一种是历史回忆,这两种回忆都与过去相关,但是历史文化主要指主体回忆中的“历史回忆”,仅限于自我回忆中那些能够超越自身寿命界限去追溯过去的部分,这些部分在对现在的生活实践进行诠释的时候,能够获得一种超越自身生命长度的未来视角。历史回忆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间维度融合在一起,生成一种能够自由穿梭于三个维度的时间意识,过去在这种时间意识中“鲜活”起来,不再停滞在过去某个时间,而成为现在的一部分,并具有了未来的指向。历史文化将时间的感知、诠释、导向和目的综合为一种时间方案,通过这种时间方案使历史回忆的功效得以发挥。
  历史文化的第二个特征在于历史回忆是人类主观意识与客观经验的统一。历史文化作为主观意识和客观经验的统一,承认“过去”经验的客观性,历史回忆基于客观经验之上不同于主观意识的任意想象;同时,历史回忆的主观性也决定了过去经验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不影响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历史文化是过去事实与历史评价的合成体、过去经验与历史意义的统一,始终处在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的张力之下不断摇摆。
  历史文化的第三个特征是实践特征,即历史文化通过历史回忆的方式,使历史主体对自我思维和自我行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完成对生活实践的时间导向。历史文化在实践中发挥着内在导向和外在导向的作用,历史文化的内在导向使人类形成历史认同,使他们在时间的变迁中保持自身与群体的一致性。历史意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历史认同也会相应的瓦解和坍塌。历史文化的外在导向使人类在实践中获得时间方向,借助于这种方向可以有效地组织行动、制定目标和策略,并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时间诠释模式。历史文化概念的实践性在于其不只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意识,而是面向人类现实生活和引导实践行动的,因此,所有关于历史与文化的研究都应该纳入到实践性的历史文化范式下进行。

历史文化的认知维度、政治维度和审美维度


  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概念,包括历史思考的众多维度,宗教的、伦理的、政治的、艺术的都可以归为历史文化的范畴。德国历史哲学家约恩·吕森根据文化在实践中的诠释作用,将历史文化分为三个基本的维度:认知维度、政治维度和审美维度。
  历史文化最基本的维度是认知维度。认知过去的事实与经验是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基础功能,这一维度也是历史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历史思考的目的在于学习前人的生活实践经验,通过认知和总结这些经验可以有助于现在的生活实践。历史文化如果失去了认知过去经验的功能,其他功能也就无从谈起。无论历史文化涵盖的范围有多么广,它始终包含着一种认知功能,专注于历史与文化的真实图景。
  历史文化的另一个基本维度是审美维度。历史文化的审美维度要求用一种美学或艺术的观点看待历史与文化,归纳和总结这些美学形式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清晰识别历史文化中美学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历史文化的审美维度注重探讨历史回忆在美学上的建构方法、标准和形式等,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扩大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并且强化历史经验的认知和政治维度。历史文化的审美维度看到了历史思考和文化记忆中人类审美意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审美对于历史叙述和文化传承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历史文化的第三个基本维度是政治维度。历史文化的政治维度主要是指历史被应用于政治统治中,用以解释统治关系和现在生活的合法化。历史文化通过各种历史象征符号说明和解释现存政治的存在意义,维系成员对现存政治体制的赞同。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政治的合法性只能通过历史文化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历史文化中已经先天存在着某种政治统治体系,历史文化脱胎于其中并为其服务。历史文化只有符合现存政治统治的实践导向和文化导向,并且一定程度上与民众的政治意图和利益相符,其实践功能才能切实发挥作用。
  历史文化的三个维度分别与历史真相、美和权力三个原则相对应,与生活实践中科学、艺术和政治三个领域相对应,与人类普遍的精神活动——感情、意志和理智相符合,三者不存在先后和等级,也不能够彼此替代与合并。历史真相决定了政治维度和审美维度的边界和限制,如果越过了真相的雷池,历史在政治维度和审美维度中的实践作用将会适得其反;审美维度决定了真相认知和政治利益的接受程度,同样是关于历史文化的表现,人们更乐于接受那个能打动人心和引起共鸣的;政治维度决定了历史文化不是存在于真空和想象中,不是抽象的文字堆砌和逻辑演绎。总之,历史文化的三个维度既可以独立对历史文化进行建构,又可以对建构的历史文化进行检验和批判。无论是历史文化的认知维度、审美维度,还是政治维度,都存在着一些对于各种文化而言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这也是构建历史文化新范式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通过采用二步浸蚀法对硬质合金(WC-12%Co)刀具进行预处理,应用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在经二步浸蚀法预处理过的硬质合金上沉积出高质量和结合力强的金刚石涂层.研究了
唐代在诸多领域皆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由于其强盛以及政策的开明等因素造就了唐代职业教育的自觉意识。其不仅表现在唐代技术发达,更表现为如职业人才规格、职业道德、职业教
当前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多种媒体进行自主学习时,存在导学服务方式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策略性的问题。欲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提高导学质量,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有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基。在新时代,有必要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利用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从而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 新时代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人们通过实践创造出的、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被统称为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不仅仅体
通过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等内容的研究,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整体设计方案,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
摘要:针对目前电子类专业学生“厌学”以及对将从事的职业缺乏自信心等心理现象进行研究,阐述产生这些心理状态的原因,提出了“成就式”教学模式。同时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说明“成就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成就式”教学模式;成就感;电子类专业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调研与观察发现,电子类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是“
作为一个年轻的共和国,美国在其200多年的建国历史中,由一个英属殖民地组建的邦联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除得益于特殊的地缘优势、资源禀赋和历史机遇外,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在美国思想文化史中,《五月花号公约》、政治理论家约翰·洛克的思想理论、《独立宣言》以及《联邦宪法》所提倡的“基督教傳统、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的原则和理念构成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核心。美国文化
摘要:构建对高职院校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制度,既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高校学生管理总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步骤,对良好校风的形成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违纪;跟踪教育;制度  构建对违纪学生跟踪教育制度是以学生为本,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首位的原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