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体会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为充分体现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高中化学新课程除了在各模块中加强了对实验的要求外,还专门为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学生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本模块与高中化学其他模块中的实验内容相比,在内容的侧重面和编排方式、深广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做好与必修模块的衔接工作
   在必修模块中,物质的分离、检验、制备与反应规律等原理知识与实验操作都已有涉及。在《实验化学》模块,需要考虑如何与必修化学模块相关内容衔接,把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到运用于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层次上。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领会教材的精神,处理好衔接关系,既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也要做到衔接自然、适当补充、有序提高。例如“常见离子检验”课题,可以以莫尔盐组成离子的检验为题,提出“莫尔盐是由氮、氢、硫、氧、铁五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确定它是否含有Fe2+、Fe3+、NH4+、NO3-、SO42-、SO32-。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必修化学中已学到的各种离子检验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补充介绍怎样进行样品观察和溶解性实验,怎样配制样品溶液、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NO3-、SO32-的检验方法,点滴板及其使用方法。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解决驱动教学
   《实验化学》模块以课题实验安排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进行化学探究活动。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学习在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收集、处理有关实验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通过推理、判断,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者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在实验课题的方案设计学习中,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比较、分析和评价能力。例如,有关纯碱和硝酸制备的实验课题,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只需提出若干思考题,启发、引导,也可以列举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设计思路或实验装置,要求学生判断、说明哪种思路或装置更合理。
   三、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过程来理解化学原理,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
   《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育。各版本教材大都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与实验课题相关的化学原理知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原理知识理解化学实验技术的内涵与操作要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然教学中也不能忽视结合课题进行相关实验技能、技术的介绍和操作指导,充分利用好教材所设置的“方法导引”、“操作向导”、“工具栏”、“提示与建议”等栏目,用简洁的语言、思考性问题或提醒性的语句,结合实验方案的实施适时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
   四、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
   《化学实验》模块以实验活动的设计、操作指导为基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避免变成按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和利用教材的特点,利用教材的资料创设学习情景,提高教学效果,如教材上所选择的实验课题有“海带中碘的分离”、“白铁皮镀锌层厚度的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
   五、抓住核心内容,淡化操作细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教学中,要防止面面俱到,特别要注意摒弃实验过程一些次要的细节,注意抓核心问题。如果因为要讲解的内容多而挤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把本模块的学习变成原理的讲述、讨论和技术、技能的知识介绍,就失去了本模块设置的意义。毕竟本模块要在36课时内完成,时间并不宽裕。
   当然,怎样安排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以保证实验的安全和课题的顺利完成,也需要做周密的考虑。
   我校《实验化学》模块的学习安排在必修模块学习之后立即进行。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上的一些做法和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其他文献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在工作中,我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孟小帅(化名)是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作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