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和东北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新时代吉林振兴难点问题,着力破解制约工作推进的思想观念等瓶颈障碍,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思想大解放推进事业大发展。
省发改委:抓投资和项目建设 助高质量振兴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使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为吉林高质量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以“三抓”“三早”行动为抓手,建立高位推动机制。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三抓”“三早”行动动员大会,确定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667个。全省“三早”行动共开复工1349个大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122个,总投资规模达9911亿元。
以项目中心为载体,建立项目推进机制。联合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等8部门,组建省、市、县三级86个项目中心,建立健全“两单”“三库”“四率”工作机制,实行“日跟踪、周调度、月汇报”,全过程、全链条、全天候专门负责项目推进工作,协调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全省项目中心共收集问题1021个,已解决829个。
以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为着力点,建立项目资金保障机制。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7大领域和专项债发放9大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会同省财政厅建立申报协调机制,制定全省专项债券管理工作流程图,组织各地各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已发行政府专项债券377亿元。
以新基建和补短板为方向,建立项目谋划储备机制。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做好项目储备,聚焦新基建,会同相关厅局谋划了“7新6网1补”工程(简称“761”工程),制定了《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建立了项目库,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滚动实施,目前已入库项目2188个,总投资10962亿元。
省政数局:深化教育实践活动 全力助推项目建设
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立足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要求,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以更彻底的简政放权促进提速增效。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权力事项14项,省本级取消权力事项66项、下放2项。赋予省级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全省推行“你点、我放”的“点菜式”放权。开展“省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全梳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实现工程施工图联审,实现“一张表单”申报审批,减少申报材料39.1%,总体审批时间从200个工作日以上压缩到81个工作日以内,有效推进了项目审批提速。
以更优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满意度。针对疫情形势及时调整和强化各级政务大厅服务管理,全面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省本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比例达到89.2%,市县达到70%以上。疫情期间倡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办”“邮寄办”等方式办理业务。截至目前,省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2.2%,市县达85.3%,在减少人员聚集的同时较好满足了企业的政务服务需求。
以更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纾解企业困难。对全省建成项目、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在土地供应、水电气热接入等要素保障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列出表单,对摸排出的96个问题逐一帮助协调解决。同时,对疫情期间受到一般性行政处罚的企业,开通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在确认已按监管部门要求履行处罚和整改义务后,一小时内为其完成信用修复,确保企业在融资贷款和招投标过程中不受相关限制。全面梳理中省直部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逐项公布服务指南,目前已分3批次梳理公布142项政策措施,确保企业不但看到“好政策”,更能有效享受“好政策”。
以更先进的平台支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通过吉林省政府网、网上办事大厅、“吉事办”小程序等信息化服务窗口,保障了“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等政务服务形式顺畅运行。全面启动“人人有码、码上行动”工作,自主研发了“吉林省人员流动登记备案智能管理平台”,推出了我省疫情期间个人健康信息码“吉祥码”,有效支撑了疫情溯源和监测,为全省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敦化市:项目建设提效 蓄积发展动能
敦化市落实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在确保防疫安全和生产安全前提下,深入开展“三抓”“三早”和“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3个,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双促进、双胜利。
创新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积极应对疫情对项目建设的影响,敦化市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进1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为每个新开工项目配备专门服务团队和项目秘书,通过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自主研发的重大项目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实行不见面审批、无接触服务。发布了《致全市重点项目单位一封信》,鼓励全市重点项目单位抓紧开复工建设,确保疫情期间服务不打烊、工作不断档。
强化措施,全力支持项目开工复工。紧盯23个重点复工项目,特别是投资78亿元的敦化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和投资18亿元的敦白高铁(敦化段)两个原计划冬季不停工的超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了项目顺利实现复工建设。
紧盯政策,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制定了《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谋划包装方案》,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委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卫生疾控、应急救灾、市政交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按照谋准、谋细、谋实要求,由分管市级领导牵头,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着力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滕 飞
省发改委:抓投资和项目建设 助高质量振兴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使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为吉林高质量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以“三抓”“三早”行动为抓手,建立高位推动机制。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三抓”“三早”行动动员大会,确定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667个。全省“三早”行动共开复工1349个大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122个,总投资规模达9911亿元。
以项目中心为载体,建立项目推进机制。联合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等8部门,组建省、市、县三级86个项目中心,建立健全“两单”“三库”“四率”工作机制,实行“日跟踪、周调度、月汇报”,全过程、全链条、全天候专门负责项目推进工作,协调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全省项目中心共收集问题1021个,已解决829个。
以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为着力点,建立项目资金保障机制。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7大领域和专项债发放9大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会同省财政厅建立申报协调机制,制定全省专项债券管理工作流程图,组织各地各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已发行政府专项债券377亿元。
以新基建和补短板为方向,建立项目谋划储备机制。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做好项目储备,聚焦新基建,会同相关厅局谋划了“7新6网1补”工程(简称“761”工程),制定了《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建立了项目库,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滚动实施,目前已入库项目2188个,总投资10962亿元。
省政数局:深化教育实践活动 全力助推项目建设
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立足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要求,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以更彻底的简政放权促进提速增效。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权力事项14项,省本级取消权力事项66项、下放2项。赋予省级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全省推行“你点、我放”的“点菜式”放权。开展“省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全梳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实现工程施工图联审,实现“一张表单”申报审批,减少申报材料39.1%,总体审批时间从200个工作日以上压缩到81个工作日以内,有效推进了项目审批提速。
以更优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满意度。针对疫情形势及时调整和强化各级政务大厅服务管理,全面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省本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比例达到89.2%,市县达到70%以上。疫情期间倡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办”“邮寄办”等方式办理业务。截至目前,省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2.2%,市县达85.3%,在减少人员聚集的同时较好满足了企业的政务服务需求。
以更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纾解企业困难。对全省建成项目、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在土地供应、水电气热接入等要素保障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列出表单,对摸排出的96个问题逐一帮助协调解决。同时,对疫情期间受到一般性行政处罚的企业,开通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在确认已按监管部门要求履行处罚和整改义务后,一小时内为其完成信用修复,确保企业在融资贷款和招投标过程中不受相关限制。全面梳理中省直部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逐项公布服务指南,目前已分3批次梳理公布142项政策措施,确保企业不但看到“好政策”,更能有效享受“好政策”。
以更先进的平台支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通过吉林省政府网、网上办事大厅、“吉事办”小程序等信息化服务窗口,保障了“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等政务服务形式顺畅运行。全面启动“人人有码、码上行动”工作,自主研发了“吉林省人员流动登记备案智能管理平台”,推出了我省疫情期间个人健康信息码“吉祥码”,有效支撑了疫情溯源和监测,为全省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敦化市:项目建设提效 蓄积发展动能
敦化市落实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在确保防疫安全和生产安全前提下,深入开展“三抓”“三早”和“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3个,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双促进、双胜利。
创新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积极应对疫情对项目建设的影响,敦化市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进1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为每个新开工项目配备专门服务团队和项目秘书,通过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自主研发的重大项目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实行不见面审批、无接触服务。发布了《致全市重点项目单位一封信》,鼓励全市重点项目单位抓紧开复工建设,确保疫情期间服务不打烊、工作不断档。
强化措施,全力支持项目开工复工。紧盯23个重点复工项目,特别是投资78亿元的敦化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和投资18亿元的敦白高铁(敦化段)两个原计划冬季不停工的超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了项目顺利实现复工建设。
紧盯政策,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制定了《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谋划包装方案》,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委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卫生疾控、应急救灾、市政交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按照谋准、谋细、谋实要求,由分管市级领导牵头,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着力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滕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