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化传播:理念与技巧--上海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解析

来源 :新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凸显受众本位意识、回归电视的大众传媒本质,这几乎是世纪之交新一轮电视新闻改革热潮催生出的一大批电视新闻节目所具有的共同理念。然而这一姗姗来迟的传播理念在具体的运作层面上却须慎
其他文献
一、新闻传播的党性原则和方法 党的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历来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党性原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而且是整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的
编者按:赵心树博士1955年出生于上海,有过学军、学农和务工的经历。1982年获复旦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国籍为中国。现任美国
“知沟”(knowledge gap,又译“知识沟”)假设自1970年提出以来,研究成果颇丰。至1996年,已有70余篇有关这一假设的研究报告问世(viswanath etal.,1996),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
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业俱兴,尽管经历过曲折坎坷之路,但总趋势是发展的、前进的、兴旺的。 就以全国传播媒体中的报业而言,也是十分活跃而发达。依据1999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
版面是报纸各类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能否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
著名记者徐铸成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初当记者,《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常常向他传授一些经验。比如采访要先摸清“行情”,然后才能知道哪些是新闻,哪些虽是新近发生的事,但不
体育新闻形成和发展的动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基本方面:其一,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多层次性和交融性在时刻整合着大众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层次,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能够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曾不无遗憾地说:20年来,广电部门宣传改革、支持改革、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但是自身并没有大的改革;全国的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建立了,广电部门却依然游离于
“夏衍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并且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他一生中
杂志型新闻节目(magazine-format documen-tary series),最早由美国NBC副总经理韦弗于1952年提出。目前美国的几大商业电视网都有自己的名牌杂志型新闻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