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不灭的天府之魂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平原,古称“天府”,据东晋时期四川第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形成与都江堰修筑有着密切关系。远古时期,岷江经常泛滥成灾,古籍记载“蜀人几为鱼”,可见洪水的凶猛。战国末期,蜀太守李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从此安流富庶,并延续至今。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在全国评选“新天府”,成都平原以其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名列新天府榜首,再次引发人们对都江堰的关注。正如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评价: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因为长城的军事功能早已废弛,而都江堰仍然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汩汩清流。甚至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的时候,天府之国总是提供着庇护和濡养的功能。
  5·12汶川大地震,大地的震颤使得成都平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千百年来的安宁生活,似乎在一夜间变成了现实的梦魇,都江堰作为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所在地,再次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会油然想到,滋润着成都平原的千年古堰,她还安然吗? 都江堰——道法自然的永恒
  无论东方西方,都有大洪水的传说,表明在人类早期,频频受到洪灾的威胁,所以治水似乎一直伴随着人类进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等都有众多的水利工程,但是,经过千百年沧桑变化,绝大多数水利工程已经荡然无存,只有都江堰,2200多年以来,工程结构保存完好,治水功效发挥上佳,被称为“世界水利工程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给予了高度评价,盛赞她为“东方智慧的集中体现”。
  “山水定天府,造化凭自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就就在于她精妙的工程技术设计以及蕴涵其中的道法自然文化精髓。
  从工程技术角度看,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3部分构成。鱼嘴利用自然弯道,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表层清水自动流入内江,底层浑水主要排入外江,保证了内江的水量和水质,用于灌溉和生活;飞沙堰主要起到排沙的作用,利用自然的水下环流,将内江的沙石再次自动排入外江,防止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人工凿成的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3个部分一气呵成,精妙无比。
  都江堰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创造,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文化人法自然、不与水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毗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这绝不是巧合,而是“珠联璧合”,实现了精神文化和工程技术的完美组合。古今中外的绝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都要修建水坝或者大规模的渠--化,而都江堰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她的无坝引水,因势利导、乘时而上,实现了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鲧治水不成,失败于“堵”,而大禹治水获取成功在于“疏”。大禹功盖华夏的导河九州图景,也许今天只有在四川能完整看到。所以,都江堰堪称中国农耕大地上最美的手工,川派山水的龙风之舞,被誉为“天府之母”。
  
  二王庙——废墟中不灭的精神
  
  5·12地震中,整个都江堰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就是二王庙。昔日秀拔于江岸的二王庙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庙门残缺不全,四处残砖断瓦,建筑群内的大殿坍塌,循着昔日的台阶向上看,庙内红砖青瓦的幽然境界已不复存在。然而,在废墟中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李冰塑像屹立不倒,令人肃然起敬。
  二王庙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位于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二王庙从古至今香火鼎盛,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祀。
  二王庙中,人们把对李冰的尊重融入到对治水的赞美之中,庙里的楹联牌匾集中体现了水文化的精粹。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是对李冰治水智慧的诠释。意思是,每年枯水季节,要把河中的滩石淘掉,与对面形成落差,以保证飞沙堰能形成排沙的环流,同时要把飞沙堰低至排沙的高度。“逢正抽心、遇弯截角”就是保证河道的通畅。“稻田足水慰农心”表达了百姓的感激之情。大殿正中“上善若水”牌匾,则是对都江堰大智大慧的文化升华。
  李冰治水,给了成都平原太多的富庶,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除了都江堰的二王庙以外,遍布四川的川主庙供奉的也是李冰。从一个水利工程师到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最后成为人们供奉的川主神,李冰用智慧与德行造福于四川。如今,在灾难面前,人们再次来到都江堰,在废墟中,看到的正是这种不灭的精神。
  
  放水节——杩槎律动的历史舞衣
  
  继都江堰、青城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后,清明放水节也被收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一度的都江堰清明放水仪式日益产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放水仪式映衬出水与民生、水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息息相关的记忆,放水节成为天府之国的大众狂欢日。
  放水节又称“开水节”,它源于远古时期先民们对水神的惶恐敬畏。在都江堰未修筑之前,岷江两岸常常在水患之中度过,民众苦不堪言。没有办法,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人们只好沿江“祀水”,以求风调雨顺、平安无灾。自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好后,民众就把自发的沿江祭祀活动逐渐变为对李冰的纪念。东汉时期开始祭祀李冰神像,北宋太平年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定为祭祀李冰的放水节。
  都江堰工程需要进行“岁修”,就是一年一度的对内江河道进行疏通,冬季枯水时,用“杩槎”将内江和外江隔开,使内江水位降到最低,河工进入河床内工作。“杩槎”是一种木制三角架,里面装入鹅卵石,可灵活组成水上隔离带,等到来年清明,河工拉动一字排开的“杩槎”长阵,外江水奔腾涌入内江,“杩槎”律动,浪花飞舞,伴随着人群的欢呼,场面十分壮观。
  古代的祭祀,需要进献一定数量的祭品,还要进行奠帛、读祝文、送神、望燎(焚帛、焚祝文)等活动。在今天的放水仪式中,能明显感到社会文明的变迁:礼炮齐鸣,白鸽飞翔,在莽号嘹亮的气氛里,7名峨冠博带的“堰官”步入祭坛拜天地、河神,将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全猪、全羊,抛入江中。绵延千年的习俗,在如今新的时尚中再次重现,唯一不变的是传统的“杩槎”隔水和放水方法,依旧飘逸着历史的舞衣,人水同祀,声景动人。
  
  天府之脉,中国之魂
  
  站在安澜索桥上,听见水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潮起潮落的江水淹没了多少君王的辉煌,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替,也经历了多少灾难的洗礼。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伟大的,而且是坚固的,作为位于龙门山地震带上的水利工程,她已经历了许多次的重灾考验。1933年,上游叠溪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45天后垮塌,洪水以灭顶之势袭来,几乎淹没了主要渠首工程,然而,洪水退去,工程依然稳固。今天的5·12大地震,仅仅使渠首的堤坝裂开了几丝小小裂缝,这将成为千古工程的坚强记忆。
  “治国必治水”,治水不仅是天府的记忆,也是中国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流域内联合,才能完成治水的大业。
  都江堰在,天府就会永恒。
  天府之脉,中国之魂!
  
  (责任编辑 王 凯)
其他文献
人类活动致三角洲下沉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多数三角洲地面下沉,从而使这些地区更易遭受洪水及海洋风暴袭击,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和则产安全构成威胁。在世界33个主要三角洲中,有24个正在下沉,其中85%的三角洲近年经历了严重洪灾,导致周围大片土地被淹。报告指出,造成三角洲快速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其中包括水库和水坝造成上游沉淀物增加、人工渠道及堤坝将沉淀物冲进海洋
动物的尾巴外形千差万别,功能千奇百怪,既是运动器官,又是摄食工具,既能吓唬对手,又能吸引异性,还是随身的“扫帚”、“枕头”、“苍蝇拍”、“信号旗”……面对动物尾巴说不尽的妙用,人类也许真会为自己在进化长河中失去的尾巴而生出一丝遗憾呢。    形形色色的“尾巴”    人们一般把生在身体后端的器官都称为尾,所以很多小动物,如蠕虫、蚯蚓等,似乎都有一条细长的“尾巴”,而尾端有毒刺的蝎子,更有“蝎子尾巴
英国《卫报》曾报道,荷兰鹿特丹港截获一艘前往中国的英国货船,上面有超过i000吨伪装好的生活垃圾。荷兰环境发展部官员表示,英国正利用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向中国大量倾销生活垃圾。有海关官员透露,被截获的54个集装箱内装满了食品垃圾、废塑料、饮料罐、旧衣服、废电池以及废旧手提袋等生活垃圾。荷兰环境发展部发言人认为此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德国《每日镜报》几乎在同时报道说,广东省汕头地区名为“贵屿”的地方所
天鹅属雁形目,鸭科。世界上的天鹅共有5种,而黑天鹅则是产于澳大利亚及塔斯乌厄尼亚地区的特有种,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及其邻近岛屿。它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珍禽。黑天鹅全身除初级飞羽小部分为白色外,其余羽色漆黑,背覆花絮状婚羽;喙呈鲜红色,前端有一条“V”形白带;虹膜为赤红色,蹼为黑色;体重4千克~8千克;颈常呈“S”形弯曲,体态端庄、美丽。栖息于海岸、海湾、湖
电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把个人隐私与机密文件也储存在电脑中,但这样一来又造成了另一个问题:电脑资料的外泄。这次我们要介绍几种最新开发的外部电脑数据保护装置。    信号感应屏幕锁    偷窥屏幕是一种最普遍的外部窃取数据方法。在办公室外等公共场合,当电脑主人暂时离开时,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偷窥。有许多用户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会事先设定屏幕显示密码。不过,新开发的“
在生活不断富足的今天,考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于经济指标,科学素养更是一个重要的尺度。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提出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对科学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的基本理解。根据测试指标和评估体系,达到这3个基本标准就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水平。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否也随着提高?本刊记者就
要环保请减肥    保持苗条的身材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利,而且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这是英国科学家根据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食品的生产制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与肥胖的人相比较,身材纤瘦的人可以少消耗近20%的食品,由他们产生出来的温室气体也会相应减少。不仅如此,人的身体越重,他们的行动就会变得愈加困难和不舒服,于是就会更加依赖汽车,这同样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据研究人员估计,“胖人”平均
文明进步到今天人类还是把过多的目光集中到如何吃得好和吃得卫生,但却较少关注有利于生命和环境的另一个要素——排泄物的处理。    厕所的对比    怎样处理人自身的排泄物事关人的健康和寿命。一克粪便中含有1000万个病毒、100万个细菌、1000个寄生虫包囊和100个虫卵。尽管有的细菌和病毒对人体有利,但大多数细菌和病毒对人是有害的。尤其是当粪便污染水源、食物、餐具和衣物之后,大多数有害微生物会进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而“生态建筑”,有人也叫它“绿色建筑”,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我们经常提到或者听到“生态小区”、“生态建筑”,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些东西,它们又是如何实现“生态”的呢?    “绿色建筑”,跟绿化无关    许多人理解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似乎就是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
众所周知,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产生,一是可燃性材料,二是一定的温度,三是有氧气的存在。缺少其中之一,都会使燃烧终止。比如,火灾现场救火人员用水龙头浇水,降低了火源的温度,产生的大量水汽隔绝了氧气,使火熄灭。油槽的火灾要用泡沫灭火,泡沫浮在油层上面隔绝了氧气,也使火熄灭。  阻燃剂就是根据以上原理而产生作用的。确切地讲,阻燃剂是难燃剂,它是一种化工制品,被添加在某些材料中。阻燃剂遇火后发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