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我国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高校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因此,积极探讨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培育满足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人才为导向,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组建国家高等教育智库建设、建立高校分类和协同教育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依托信息化丰富高等教育机制。
  【关键词】工业4.0 中国制造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2.019
  近年来,为了弥补我国在重大装备自主研发方面存在的短板,抓住世界工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国务院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2017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示范区予以土地、税收、人才等多方位支持体系建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工程科技人才队伍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资源”的科学论断,然而,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同时,工程科技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上述目标实现的主要短板。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我国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高校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积极探讨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十二五”后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折期,逐渐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内涵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优于对经济发展数量的要求,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第一,随着环境、成本和舆论等压力不断增加,高污染、高能耗、高劳动强度的“三高”行业工业制造企业完成转型升级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工业制造企业纷纷改变以往粗犷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绿色、智能化发展道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管理、产品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端、智能化铸造设备的需求也开始稳定增长。
  第二,当前以德国为首的世界工业强国正积极进行工业生产模式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活动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业的自动化甚至是智能化水平,从而推动新型生产工艺、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创新驱动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将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工业制造企业只有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提高竞争力。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
  工业4.0从本质上刻画了工业生产的主要演化过程,早期的工业生产过程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主要特点,实现了人类劳动的巨大解放,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劳动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消费端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在发展,典型特征之一就在于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传统意义上大规模一致性的生产工艺必须得到优化和改进。工业4.0就是应对上述需求的有效措施,工业4.0以建立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为主要特点,目标是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对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存在,必须用新的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制造理念来解决。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制造2025》将做大做强重大装备作为核心内容,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推动中国制造从消费品向重大装备转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以中国装备升级来塑造中国制造的新优势。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有利于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柔性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管理模式精准化、创新手段多样化,将成为制造业领域加快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选项。②《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高等教育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作用
  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我国实现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发挥重要的助推器功能。
  第一,高校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够用新的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制造理念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高校是基础研究的引领者,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参与主体。因此,在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高校应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展相关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高校应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在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高校承担各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因此,高校应通过内部管理创新和外部管理創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内部管理创新方面,高校有必要进行差异化发展,满足产业发展对于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不同需求;在外部创新方面,高校应持续深化与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知名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从而提高人才培育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模式的优化需求
  第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形成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复合价值需求。一方面,在智慧工厂运营过程中,资源管理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将得到广泛应用,相应地,工业知识结构将更加宽泛和复杂化,这就要求应用型人才具有更加复合化的知识结构,并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从而能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创新③;另一方面,在发展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过程中,国际交流将更加常态化,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   第二,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形成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资源共享需求。师资力量和平台资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师资方面,应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定期聘请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高校为学生授课,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感性认识;在平台资源方面,高校应加强人才实训基地等各种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平台建设,丰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模式优化对策
  以培育满足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人才为导向,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育应组建国家高等教育智库建设、建立高校分类和协同教育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依托信息化丰富高等教育机制。
  第一,组建国家高等教育智库建设。智库是以相关专家学者有效联合为基础,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专家学者的经验和知识并辅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研究成果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的专业化机构。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对人才培育的内容、形式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体系应从教育内容设计、学科体系建设以及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因此,有必要组建国家级高等教育资源智库建设:首先,国家级高等教育资源智库应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均衡和优化配置为目标;其次,国家级高等教育资源智库的运作应建立以政府引导为基础的独立运行模式,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独立性;最后,国家级高等教育资源智库的人员构成应建立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多元化参与机制,积极吸引企业、科研院所相关人员参与。
  第二,建立高校分类和协同教育机制。我国高校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以及各种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育的导向和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人才培育的角度建立人才培养分类机制的价值在于,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不同资源的配置和教育绩效的考核与评价工作,例如对于研究型高校提高科研资金配置力度,对于各种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加强人才实训基地和设施的配置力度。在建立高校分类和协同教育机制时,一方面应建立高校分类评价体系,按照人才培养导向进行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应建立不同高校之间的协同机制,例如对于完成职业教育且成绩优良的学生可以进入教学型高校或研究型高校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深造。
  第三,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必须依赖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产业人才。学校教育工作的专长在于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其弊端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不足,特别是由于缺乏与用人单位以及产业之间的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于社会需求的情况。为了克服学校教育工作的弊端,需要在现有的学校教育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校企之间的合作机制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相比学校教育,企业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指向性。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学生实训基地等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流动,例如高校教师可以走进企业宣讲管理和技术知识,而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可以对高校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第四,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随着我国国际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频率将更加频繁,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形成了对国际化人才的巨大需求,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对教育工作国际化的需求。高等院校在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与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瞄准世界一流企业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聘请世界一流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派遣高校教师到合作企业接受专业继续教育,也可以与世界一流企业共建境外和境内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
  第五,依托信息化丰富高等教育机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重构了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之间的行为模式,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分析,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基于课堂教育平台下的固定时间教育形式正被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随时随地教育模式所取代,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极大提高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性。因此,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需求:首先,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开发和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其次,教学资料信息化,鼓励教师将各种教学材料转化为信息化形式,并通过高校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形式实现教学资料开放;最后,进行信息化教学形式下的教学评价机制创新,例如建立信息化学習平台下的成绩认定机制,从而实现不同学习形式之间学分的交互转化。
  (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平台视角下价值网络的演进路径与持续协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TJYY16-020)
  注释
  李建国、张敬、秦曼华:《高职教育产学研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天津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为例》,《高等职业教育》,2014年第2期,第43~46页。
  陈妮娜:《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第114~117页。
  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第6~16页。
  责 编/戴雨洁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cultivating high-level personnel in our country. In the course of realizing the grand goal of the Industry 4.0 and the "Made in China 2025", universities are not only the main bod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responsible for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for applied talents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order to foster a talent-oriented training program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4.0 and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re is the need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hink-tank, classify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evelop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deepen the cultivation mode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crea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rely on IT technologies.
  Keywords: Industry 4.0, Made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其他文献
【摘要】哈贝马斯的全球治理思想是其交往行为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通过“民族国家”文化差异认同批判,围绕差异与认同核心矛盾与公民和民主核心范畴,论证了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建构了一种后民族社会的协商民主认同理论,并从交往和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透析了全球治理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国家 差异 认同 全球治理 后民族结构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国家差异“认同”批判  何为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世纪性战略。在全球经济增速乏力、沿线国家国情复杂多元、中国政府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推动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进程中面临着安全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四个层面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以政府的高效沟通和制度完善为后盾,以龙头企业的率先示范为先导,以企业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为基础,同时强化相关领域智库建设,将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
【摘要】近年来,委托作品的侵权官司屡见不鲜。根据版权领域的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理论,委托人只能构成直接侵权。如委托人未履行审查义务或有过失,或者受托人损害第三方权利,则委托人和受托人将依据具体情况各自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关键词】委托作品 直接侵权 间接侵权 侵权责任    委托作品,是受委托创作的作品的简称,指委托人向作者支付报酬,由作者按委托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创作的作品。对于委托作品著作权的
【摘要】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创新成果,以较低的成本、极致的客户体验和移动互联网的快捷便利,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尤其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表现渐趋明显。但需指出,互联网金融也面临技术、制度和监管上的桎梏因素,必须在创新精神指导下,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用户权益等方面夯实基础。同时,传统金
【摘要】德日两国同样具有军国主义传统,而且德国还多了一个纳粹主义,但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能很好地反思战争责任并进行真诚忏悔,而日本不仅不反思战争责任,反而不断颠倒事实、歪曲历史、淡化战争责任?影响战败国对其战争罪行进行反思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文化传统和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等,但决定战败国对战争责任反思好坏的,不是文化传统,而是战败的侵略国所处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我们在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
摘要:周作人与其弟子俞平伯、废名等人的思想和创作的关系,当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是30年代京派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所谓“京派中的京派”是也。但在1940年代上半期,文载道、纪果庵等私淑弟子与周作人的特殊关系,则是另外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学史问题。影响和传承关系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在另一方面,这也是阐释周作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京派;弟子;阐释我想写一本书,题目是《京派中的京派——
【摘要】当前的国际关系正进入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正在转变为地缘文明关系,预示着一种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曾经存在一个陆主海从的“大陆时代”,近代以来西方通过掌控海权而形成以海制陆的“海洋时代”,今天的美国仍在追求“太平洋时代”的领导权。然而,国际社会的地缘基础正在重新回归大陆,即将来临的“新大陆时代”将为新型国际关系奠定新的地缘基础。基于大陆的地缘重心国在区域一体化
【关键词】儒家思想 社会性道德 个体性道德 现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4.013  儒家思想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术流派以及自西汉以降历代的国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发挥着制度构建、社会心理及行为塑造的核心作用。然而,在维系以血缘继承、等级划分
【作者简介】  庞中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外交理论和实践。  主要著作:《全球治理与世界秩序》、《权力与财富:经济民族主义研究》等。  王瑞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日本是一个充满了诸种深刻矛盾和具有明显的内在分裂性格的国家。由于其近现代国家演变的独特性,日本与目前的国际体系、世界秩序的关系非常复杂
【摘要】 当前我国文艺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转向,一场新新范式的变革。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的一场“否定之否定”。它表现为小品时代的终结与审丑叙事的消退,时代正剧回归,崇高再次成为新新时代的审美主旋律,史诗、社会观照与历史真实毅然复现,宏伟叙事再次成为新新形态;壮美、高尚的美学范畴将再度兴盛。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则是五四以来中华百年文化的否定之否定。它是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推出的新的顶层设计,是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