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性报警时间(TTP)是血液培养领域的新参数。本文介绍了TTP、差异报警时间(DTTP)的概念、与血流感染(BSI)和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相互关系、临床应用等。其应用包括: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鉴别分离株是否污染;分离株菌种判断;分离株耐药性判断;评价抗生素治疗效果;辅助调整治疗药物;通过DTTP诊断或排除CRBSI;判断导管是否为假丝酵母菌血症的感染源;辅助了解流行病学分布。同时介绍了不足之处、国内现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67–69)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出现根性损害及合并腕管综合征(CTS)的情况及其电生理改变特点,探讨CSR与CTS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CSR的124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根性损害组与根性损害合并CTS组,统计出现根性损害及CTS的比例,比较两组间运动末端潜伏期(DM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目的联合检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血清病毒载量、淋巴细胞亚群、血清酶学及血细胞计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建立SFTS疾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方法。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SFTS患者24例,诊断标准参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1
目的评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分子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学评价。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41例SMA疑似患者及359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抽提基因组DNA。分别采用上述3种临床常用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
目的建立CK检测联合分子诊断技术筛查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突变携带者,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方法学建立。应用酶法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5 892名新生儿进行CK测定,统计分析CK值并设定需要进行DNA检测的临界值,针对CK异常增高者采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或DNA测序技术检测DMD基因变异。结果通过对5 89
摘要:行政机关的文书档案管理是稳定运行的基础,不仅含有大量数据信息,而且对文书档案进行提取,能够为今后工作部署提供重要支持。为保证文书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必须建立完整文书档案模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行政机关的文档文书档案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推进文书档案模式改革。  关键词:行政机关;文书档案模式;问题;对策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不仅关系到行政机关整体效能,而且对行政机关
期刊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从医学类更改为医学技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改变要求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调整。本文对国内6所211高校的本科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横向比较,并与同为理学学位的生物技术专业比较。总体上看,各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通识课所占比例都偏高,平均超过30%;而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课程比重远远超过专业主干课程,两者比例高达1.90∶1,并且医学检验的专业基础课临床医学特点浓厚,
目的对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中2011至2013年检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预防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共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ICU患者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85株,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并按年度统计其感染率。使用PCR方法对菌株进
近年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已从物理实验室走进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用于微生物的鉴定,正逐步取代由Pasteur和Koch建立的基于细菌表型的传统鉴定方法。许多欧洲微生物实验室目前正在使用MALDI–TOF–MS,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鉴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其用于体外诊断,MALDI–TOF–MS将很快在美国普及应用。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了质谱技术在微生物
伴随疾病的进展,机体的代谢标志物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代谢标志物的检测成为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的关键。但是,代谢物质的检测,尤其是对大量代谢物质同时检测一直是检验医学难以攻克的难点。代谢组学的出现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尤其是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新进展和应用,其具有可以在不破坏样本的基础上对大量低丰度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检测的特点和优势。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与其他方法整合用于标志物的检测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耳聋致病基因突变热点及携带频率,建立无锡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推广标准。方法根据中国人群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设计,利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以2013至2014年期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 79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足跟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针对中国人群特点,进行4个基因(GJB2,GJB3,SLC26A4和12s rRNA)20个突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