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全球整体经济衰退,伴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出现了“出国留学成本降低”观点,相应出现了出国留学热,本文运用现金流量模型,通过计算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差额成本与收益,对现阶段出国留学热现象进行理性探讨。
【关键词】教育成本;预期收益
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17.98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6.16万人。09年高考结束后,自费出国留学的“90后”占了09年暑期出国留学生总数的60%~70%。09年留学人数预计增两成。目前,出国留学热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2009年下半年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2010年中国留学人数将达20万。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出国留学热”产生的原因
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波及,国内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加上人民币对主要世界货币(美元、日元、马克)汇率不断上升,于是很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认为目前是出国留学的最好时机,出国留学热迅速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国内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出国留学热”产生的重要原因
经济危机后,国内外企业受到波及,人才需求量减少,导致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内大学毕业生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加上经济危机爆发后,就业岗位增加的幅度下降,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增幅过快的要求,因而国内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客观上促进了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靠海归力争谋求一份满意职业的选择。
(二)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国留学成本下降是出国留学热产生的根本
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发达国家货币汇率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出国留学成本逐渐下降,出国留学成本下降,国内就业形势不好,很大上因而促使出国留学热的形成。
(三)对于未来“海归”就业和收入的非理性预期客观上让出国留学热形成
目前,很多家长存在着错误观念,认为只要是海归,总是能够找到好的工作,收入比国内大学生收入要高,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是“惯性思维”,再加上目前国内企业过份看重学生外语成绩,也在一定程促进出国留学热。
二、出国留学与国内大学教育的差额成本与差额收益的比较
(一)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的决定因素浅析—从教育经济学角度
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本科阶段是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国内接受教育取决于两个方面:出国留学与国内受教育的差额成本。具体计算过程中,用出国留学的成本减去国内受教育的成本,这个过程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出国留学与国内受教育的差额收益。指出国留学学成归来预期工作期间的收益与国内接受本科阶段教育的工作期间收益的差额,计算过程同样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二)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教育差额成本与差额收益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指将未来现金流按照合适折现率折现到某一时间点,然后看其价值。这个模型应用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现金流,包括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其二是折现率,需要考虑时间价值、风险等诸多因素。其模型构成:
NPV=It/(1+r)t-Ot /(1+r)t
1.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差额成本的计算
借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的差额成本,使用如下模型:
C差额= Ft /(1+r)t- It /(1+r)t
模型说明:C差额表示差额成本;
Ft国外本科阶段第t年的教育成本;
r折现率;
It表示国内本科阶段第t年的教育成本。
以美国为例,去美国就读主要有两方面费用花销,一是学费,二是生活费。2005年到2008年,美国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约为25000—30000美元不等,按中等水平27500美元推算,约折算成137500万元人民币。每年住房和伙食费约为6000—11000美元;书本及个人开支约为600—2600美元;杂费及保险费约为150—1000美元。这样,每年在美国读书的生活费大约为6750—14600美元,按中等水平10675美元推算,折合成人民币月53375元。假定不考虑其他费用因素,美国本科阶段一年留学费用约是190875元。
国内教育情况,平均学费7000元一年,生活费、书本费一年大约10000元,17000元/年。
按照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本科阶段假定按照4年计算,假定折现率按照3%计算,留学和在本国接受教育差额成本是:
C差额= Ft /(1+r)t- It /(1+r)t
=190875×(p/A,3.5%,4)-17000×(p/A,3.5%,4)
=190875×3.7171-17000×3.7171
=551479
本科阶段出国留学,只考虑生活费和学费情况下,不考虑机会成本和其他费用情况下,比在国内就读本科,成本大致要高出551479元。
2.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差额收益
借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的差额成本,使用如下模型:
L差额=Ot/(1+r)t-kt/(1+r)t
说明 :L差额国外、国内本科毕业生差额收益;
Ot指海归第t年的预期收益,为了计算简便,假定不存在薪水调整,同样也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r是折现率;
kt国内本科毕业生预计第t年收益;
作出如下假设:(1)假定工作年限为30年,不考虑退休后的兼职收入情况。(2)假定折现率按照4%,且维持不变,不考虑通货膨胀及其他因素。(3)假定收入不变,维持在固定水平上。(4)忽略行业工资水平差距。
以上海市2008年为例,国内院校大学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大致如下表:
资料来源:陈鹏庭.上海市发布08毕业生工资指导价 中位数2783元 N 青年报。
考虑升职及其他因素,假定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年收入50000元;假定美国海归本科毕业工资水平年收入70000元,则工作30年差额收入约为:
L差额=Ot/(1+r)t-kt/(1+r)t
=70000×(p/A,3%,30)-50000×(p/A, 3%,30)
=20000×17.7920
=355840(元)
国外本科教育与国内本科教育相比,预期未来的收益差额约为355840元。
(三)结论
通过上述比较,不难发现,出国留学相对于国内教育而言,差额成本是大于差额收益的,说明在对未来收益合理预期情况下,比较国内外教育成本与预期收益,从教育经济学角度,仅仅从收益和成本方面分析,本科阶段国内教育显然要优于国外教育。
三、对经济危机背景下出国留学的理性思考
(一)正确认识出国留学与宏观经济形势之间关系
复旦大学的蒋昌建比对了1999~2008年的GDP增长曲线和出国留学人数增长曲线,发现二者并未出现完全的正相关,“这里面肯定有经济以外的因素,”再对比汇率变化曲线,蒋昌建认为:“汇率变化和留学趋势有关系,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出国留学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职能部分影响出国留学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留学观念,不能盲从
出国留学只是个人成才途径之一,出国留学并不必然带来未来职场上的成功,要批判两种倾向,其一只要是留学,必定未来好工作和高薪。其二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出国留学成本下降,低于国内教育成本,总体来讲,目前情况下,出国留学成本还是高于国内同阶段教育成本的。不能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三)合理预期未来就业形势,理性作出留学时机选择
从经济周期角度讲,未来经济危机必然会过去,未来圈球就业形势必然好转,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难以预测,因而合理选择留学时机,十分必要,在选择留学时机时,一定要考虑未来就业形势。
(四)合理预期未来海归人员的薪酬收入,树立良好留学心态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企业,用人将更加趋于理性,更加注重适用性,海归已经不能凭借一纸文凭带来超额的薪酬收入,要考虑到专业选择,所学知识适用性和自身留学期间能力培养,做出合理薪酬预期。
参考文献
[1]于红杰.中学生出国留学利弊分析[J].侨园,2005,(3).
[2]胥传孝,林梅.我校大学生自费出国留学现状分析[J].同济教育研究,2002,(1).
[3]金言.透视自费留学热[J].政府法制,2007,(07).
作者简介:
扶濤(1979-),男,硕士,经济师,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
张兰芳(1979-),女,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教育成本;预期收益
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17.98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6.16万人。09年高考结束后,自费出国留学的“90后”占了09年暑期出国留学生总数的60%~70%。09年留学人数预计增两成。目前,出国留学热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2009年下半年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2010年中国留学人数将达20万。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出国留学热”产生的原因
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波及,国内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加上人民币对主要世界货币(美元、日元、马克)汇率不断上升,于是很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认为目前是出国留学的最好时机,出国留学热迅速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国内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出国留学热”产生的重要原因
经济危机后,国内外企业受到波及,人才需求量减少,导致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内大学毕业生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加上经济危机爆发后,就业岗位增加的幅度下降,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增幅过快的要求,因而国内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客观上促进了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靠海归力争谋求一份满意职业的选择。
(二)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国留学成本下降是出国留学热产生的根本
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发达国家货币汇率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出国留学成本逐渐下降,出国留学成本下降,国内就业形势不好,很大上因而促使出国留学热的形成。
(三)对于未来“海归”就业和收入的非理性预期客观上让出国留学热形成
目前,很多家长存在着错误观念,认为只要是海归,总是能够找到好的工作,收入比国内大学生收入要高,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是“惯性思维”,再加上目前国内企业过份看重学生外语成绩,也在一定程促进出国留学热。
二、出国留学与国内大学教育的差额成本与差额收益的比较
(一)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的决定因素浅析—从教育经济学角度
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本科阶段是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国内接受教育取决于两个方面:出国留学与国内受教育的差额成本。具体计算过程中,用出国留学的成本减去国内受教育的成本,这个过程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出国留学与国内受教育的差额收益。指出国留学学成归来预期工作期间的收益与国内接受本科阶段教育的工作期间收益的差额,计算过程同样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二)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教育差额成本与差额收益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指将未来现金流按照合适折现率折现到某一时间点,然后看其价值。这个模型应用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现金流,包括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其二是折现率,需要考虑时间价值、风险等诸多因素。其模型构成:
NPV=It/(1+r)t-Ot /(1+r)t
1.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差额成本的计算
借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的差额成本,使用如下模型:
C差额= Ft /(1+r)t- It /(1+r)t
模型说明:C差额表示差额成本;
Ft国外本科阶段第t年的教育成本;
r折现率;
It表示国内本科阶段第t年的教育成本。
以美国为例,去美国就读主要有两方面费用花销,一是学费,二是生活费。2005年到2008年,美国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约为25000—30000美元不等,按中等水平27500美元推算,约折算成137500万元人民币。每年住房和伙食费约为6000—11000美元;书本及个人开支约为600—2600美元;杂费及保险费约为150—1000美元。这样,每年在美国读书的生活费大约为6750—14600美元,按中等水平10675美元推算,折合成人民币月53375元。假定不考虑其他费用因素,美国本科阶段一年留学费用约是190875元。
国内教育情况,平均学费7000元一年,生活费、书本费一年大约10000元,17000元/年。
按照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本科阶段假定按照4年计算,假定折现率按照3%计算,留学和在本国接受教育差额成本是:
C差额= Ft /(1+r)t- It /(1+r)t
=190875×(p/A,3.5%,4)-17000×(p/A,3.5%,4)
=190875×3.7171-17000×3.7171
=551479
本科阶段出国留学,只考虑生活费和学费情况下,不考虑机会成本和其他费用情况下,比在国内就读本科,成本大致要高出551479元。
2.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差额收益
借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国内外本科阶段教育的差额成本,使用如下模型:
L差额=Ot/(1+r)t-kt/(1+r)t
说明 :L差额国外、国内本科毕业生差额收益;
Ot指海归第t年的预期收益,为了计算简便,假定不存在薪水调整,同样也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r是折现率;
kt国内本科毕业生预计第t年收益;
作出如下假设:(1)假定工作年限为30年,不考虑退休后的兼职收入情况。(2)假定折现率按照4%,且维持不变,不考虑通货膨胀及其他因素。(3)假定收入不变,维持在固定水平上。(4)忽略行业工资水平差距。
以上海市2008年为例,国内院校大学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大致如下表:
资料来源:陈鹏庭.上海市发布08毕业生工资指导价 中位数2783元 N 青年报。
考虑升职及其他因素,假定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年收入50000元;假定美国海归本科毕业工资水平年收入70000元,则工作30年差额收入约为:
L差额=Ot/(1+r)t-kt/(1+r)t
=70000×(p/A,3%,30)-50000×(p/A, 3%,30)
=20000×17.7920
=355840(元)
国外本科教育与国内本科教育相比,预期未来的收益差额约为355840元。
(三)结论
通过上述比较,不难发现,出国留学相对于国内教育而言,差额成本是大于差额收益的,说明在对未来收益合理预期情况下,比较国内外教育成本与预期收益,从教育经济学角度,仅仅从收益和成本方面分析,本科阶段国内教育显然要优于国外教育。
三、对经济危机背景下出国留学的理性思考
(一)正确认识出国留学与宏观经济形势之间关系
复旦大学的蒋昌建比对了1999~2008年的GDP增长曲线和出国留学人数增长曲线,发现二者并未出现完全的正相关,“这里面肯定有经济以外的因素,”再对比汇率变化曲线,蒋昌建认为:“汇率变化和留学趋势有关系,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出国留学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职能部分影响出国留学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留学观念,不能盲从
出国留学只是个人成才途径之一,出国留学并不必然带来未来职场上的成功,要批判两种倾向,其一只要是留学,必定未来好工作和高薪。其二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出国留学成本下降,低于国内教育成本,总体来讲,目前情况下,出国留学成本还是高于国内同阶段教育成本的。不能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三)合理预期未来就业形势,理性作出留学时机选择
从经济周期角度讲,未来经济危机必然会过去,未来圈球就业形势必然好转,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难以预测,因而合理选择留学时机,十分必要,在选择留学时机时,一定要考虑未来就业形势。
(四)合理预期未来海归人员的薪酬收入,树立良好留学心态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企业,用人将更加趋于理性,更加注重适用性,海归已经不能凭借一纸文凭带来超额的薪酬收入,要考虑到专业选择,所学知识适用性和自身留学期间能力培养,做出合理薪酬预期。
参考文献
[1]于红杰.中学生出国留学利弊分析[J].侨园,2005,(3).
[2]胥传孝,林梅.我校大学生自费出国留学现状分析[J].同济教育研究,2002,(1).
[3]金言.透视自费留学热[J].政府法制,2007,(07).
作者简介:
扶濤(1979-),男,硕士,经济师,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
张兰芳(1979-),女,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