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的《崔大夫诊室》中,崔大夫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从消化到吸收的全过程。现在我们再来听听崔大夫怎么教我们解决孩子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崔玉涛大夫是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有着25年儿科工作的丰富经验。经常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使他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儿科知识,最先进的诊疗方法。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使他的治疗更精准、更有效,在父母中有极高的口碑。本栏目每期邀请几位妈妈,与崔大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得到崔大夫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想成为《崔大夫诊室》现场嘉宾吗?
想向崔大夫面对面咨询吗?到“崔大夫诊室”来吧!我们每期都将选出三个家庭代表,和崔大夫一起座谈。帮你解答疑惑,让你的孩子能够更健康地成长!
报名方式(只限北京市)
请将报名邮件发送healthykids@126.com,请务必写上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电话:010-58572597
来不了,但也想提问
请将您的问题发邮件至healthykids@126.com,我们会将来信进行收集、整理、选择,在《崔大夫诊室》栏目中请崔大夫做现场解答。
消化不良还是吸收不良?
要想解决孩子的消化吸收问题,首先要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是消化不良还是吸收不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就可以知道孩子到底是消化出现了问题,还是吸收出现了问题。
吃什么排什么,是消化问题
如果发现大便中有明显的原始食物的迹象,也就是说,孩子吃了青菜,在大便中能看到青菜叶子,吃了玉米,在大便中能发现玉米粒,说明食物根本没有经过碾碎就直接排出来,这是消化工作没有做好,是消化问题。
大便很好,量特别多,是吸收问题
孩子的大便看着性状很好,没有发现原始食物的残渣,但每天排大便的量特别多,说明已经消化好的食物吸收不进去,就叫吸收不良。
我们会发现孩子腹泻的时候,他的大便不是一块一块的,而是很均匀的或水状的成分,但是排便量非常大。这就是典型的吸收阶段出现了问题。
通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的孩子出现的往往是消化问题,而生病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吸收方面的问题,比如腹泻、肠道手术等。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消化问题。
要想解决孩子消化吸收中的一些问题,当然先要找出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我们还是一步步来。
解决从消化到吸收的点点难题
不同的阶段出了问题,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不会咀嚼:用行为教育孩子
如果没有很好地训练孩子的咀嚼能力,他就会凭着他强大的吞咽功能,把喂到嘴里的食物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使大块食物不能得到很好地消化,又原封不动地拉出来。
教孩子咀嚼,要从添加辅食开始,而且要用行动来教,喂他吃饭,你的嘴里也嚼,而且尽可能夸张地嚼,让孩子模仿你的咀嚼动作。
经过训练,孩子掌握了咀嚼的动作,这样等到孩子的磨牙长出来后,他就可以顺利地用牙齿嚼了。
吞咽困难:查查大脑
正常的孩子都拥有强大的吞咽功能,如果孩子的吞咽功能不行,那很可能就是病态了,必须到神经科检查孩子的吞咽功能。
吞咽受大脑控制,是大脑神经的一种反射,当孩子的嘴里有食物时,大脑就会传递信号,发出吞咽的指令。所以,孩子出现吞咽困难,很多都跟脑子的发育有问题,比如脑瘫的孩子就可能出现吞咽问题。早产的孩子因为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吞咽也不太好。另外,如果孩子受到脑损伤,或者有神经性的疾病,都会出现吞咽障碍。
胃食道反流:药物治疗
食物通过食道进到胃里后,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再往上返的,如果孩子吃下去又吐出来,就说明存在胃食道反流。
胃食道反流是因为胃存在逆蠕动,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帮助,通过药物治疗,把逆蠕动变成正蠕动,食物的反流就会消失。
幽门狭窄:手术治疗
如果孩子呕吐比较严重,而且吐出来的东西不是吃进去的流质的奶,而是块状的东西,这是因为奶已经跟胃酸混合,起了一定的化学变化,这就说明是胃的环节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幽门狭窄的缘故。这种情况只能进行外科手术,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只要切开肥厚的幽门,就可以排除胃部出口的压力,呕吐就会消失。
肠道受损:抗生素+益生菌
正常的吸收过程中如果出了问题,多半是出现了炎症的反应,也就是小肠出现了感染,这时候孩子就会出现胀气。因为小肠中本来是不应该有有害细菌的,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把坏的细菌带进去了,异常细菌在小肠中的数量太多,就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同时加快败解,而败解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气体,所以孩子会出现胀气。这就像装在塑料袋里的食物,如果这个食物开始腐烂变质,我们就会发现塑料袋膨胀起来了,因为食物在败解的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这时候孩子往往会出现呕吐,就是因为肚子里的气太多,往上顶而造成的。如果是结肠感染细菌,就会出现加速排便的现象,大便很多,胀气反而不严重。
可见,从孩子的外在表现就可以简单判断他是小肠受损还是结肠受损。但不管是小肠感染还是结肠感染,都要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和益生菌来治疗。
便秘:益生菌+诱导排便
孩子排便困难,一个原因是败解不好,肠道菌群建立得不好,可以给孩子吃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和益生菌药物,特别是含有活菌的食物和药物,帮助建立肠道菌群,使肠道内的物质得到充分败解。
大便干的另一个原因是大便在结肠中停留的时间太长,大便中的水分都被结肠吸收了,使大便变干,所以要诱导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孩子因为排便困难而拒绝排便,可以用开塞露来帮忙,帮助他慢慢形成排便反射。用了几天开塞露,孩子慢慢就会知道,到时间就要排便。等到已经形成良性刺激,不用开塞露孩子也会按时排便,这时就要停止使用开塞露了。使用的时候,一定注意定时,而不是想起来就用,想不起来又不用,这样是无法形成良性刺激的。
现场答疑
冯茜:孩子大便先干后稀是消化不好吗?
崔大夫: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排便的间隔时间过长,大便里的水分被结肠所吸收了,所以大便很干。结肠中的大便存留时间越长就越干,这跟消化吸收没关系,是排便规律没有养成好。再一个是败解得不是很好。败解是通过肠道中的细菌来完成的,可能孩子的肠道菌群不是特别健康,所以败解不好。今后要养成孩子规律排便的习惯,另外就是要给他吃些益生菌。
冯茜:孩子不爱喝水和大便干有关系吗?
崔大夫:大便变稀跟喝水多少是没关系的。水喝多了只是排尿多,一定不是大便变稀。大便变稀一定有败解的过程,越腐烂,大便就越软。
冯茜:孩子吐奶怎么解决?
崔大夫:孩子经常爱打嗝,有时候吐奶,可能是肠蠕动的方向不对。食物吃进去后,正常的蠕动应该是从上往下的过程,如果往下蠕动一段,又再往上蠕动一段,说明是蠕动问题,需要用一些药物进行调整,使蠕动方向保持正常。
刘峰:我们每天都给孩子喝酸奶,为什么大便还是这么干?
崔大夫:益生菌一部分从药物中来,还有一部分从食物中来。一些酸奶、奶酪里会含有益生菌。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奶里都含有益生菌的,而且即使标明含有益生菌,也不一定就是发酵而来的益生菌。孩子每天都喝酸奶,大便却还是很干,很可能是孩子吃进去的酸奶里并没有真正的益生菌。
刘峰:我怎么才能知道酸奶里有没有益生菌?
崔大夫:我教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只要能用这种酸奶做引子,将鲜奶诱发成酸奶,那说明这种酸奶是有作用的,否则就有可能不是真正的细菌发酵产生的乳酸,而是人工的乳酸加进去的。
刘峰:乳酸饮料也有益生菌的作用吗?
崔大夫:益生菌类食物里绝对不包括乳酸饮料,乳酸饮料只是乳酸加糖制作而成的,它里面没有真正的好细菌,当然也起不到益生菌的作用。
李睿恒:孩子吃得不少,怎么还那么瘦?
崔大夫:孩子吃得不少,大便也不多,但却长不胖,你可以用刚才我教你们的方法来判断一下,孩子是消化不好还是吸收不好。
另外你要想到,孩子是真正吃饱了吗?你是不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决定他吃饭的时间和吃的量,而不是在他确实饿了的时候让他吃?要尽量做到每次你想给他喂饭的时候,他是处于饥饿状态的。
李睿恒:怎么才能让孩子养成一日三餐的规律,又让他能主动要求吃饭?
崔大夫:孩子感觉不到饿,大人一定要想办法诱导他有饿的感觉。我们看见别人吃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会有饿的感觉。所以你们也应该用行为来诱导孩子饿。你在吃东西吃得很香的时候,孩子就会被你感染,他消化功能中的被动运动也开始了,嘴也想动,肚子也咕咕叫了,这就是诱导。所以,在孩子吃饭之前,就要有些诱导的行为,让他进入吃饭的状态。不然孩子玩得好好的,你抱着他往餐椅上一坐,就要他吃饭,他当然不可能马上进入饥饿状态,甚至见了饭就恶心。而通过大人夸张的吃饭动作,以及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吃饭中来,营造出和谐的吃饭气氛,可以慢慢让孩子主动吃饭。
编后语
“不虚此行!”这是参加这次座谈的妈妈们共同的感慨。确实如此,帮你找到症结所在,告诉你在家就可以操作的方法,让你能够马上做出改变,让孩子马上能够受益,崔大夫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简单实用的实践操作,真的是太解渴了!
崔玉涛大夫是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有着25年儿科工作的丰富经验。经常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使他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儿科知识,最先进的诊疗方法。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使他的治疗更精准、更有效,在父母中有极高的口碑。本栏目每期邀请几位妈妈,与崔大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得到崔大夫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想成为《崔大夫诊室》现场嘉宾吗?
想向崔大夫面对面咨询吗?到“崔大夫诊室”来吧!我们每期都将选出三个家庭代表,和崔大夫一起座谈。帮你解答疑惑,让你的孩子能够更健康地成长!
报名方式(只限北京市)
请将报名邮件发送healthykids@126.com,请务必写上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电话:010-58572597
来不了,但也想提问
请将您的问题发邮件至healthykids@126.com,我们会将来信进行收集、整理、选择,在《崔大夫诊室》栏目中请崔大夫做现场解答。
消化不良还是吸收不良?
要想解决孩子的消化吸收问题,首先要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是消化不良还是吸收不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就可以知道孩子到底是消化出现了问题,还是吸收出现了问题。
吃什么排什么,是消化问题
如果发现大便中有明显的原始食物的迹象,也就是说,孩子吃了青菜,在大便中能看到青菜叶子,吃了玉米,在大便中能发现玉米粒,说明食物根本没有经过碾碎就直接排出来,这是消化工作没有做好,是消化问题。
大便很好,量特别多,是吸收问题
孩子的大便看着性状很好,没有发现原始食物的残渣,但每天排大便的量特别多,说明已经消化好的食物吸收不进去,就叫吸收不良。
我们会发现孩子腹泻的时候,他的大便不是一块一块的,而是很均匀的或水状的成分,但是排便量非常大。这就是典型的吸收阶段出现了问题。
通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的孩子出现的往往是消化问题,而生病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吸收方面的问题,比如腹泻、肠道手术等。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消化问题。
要想解决孩子消化吸收中的一些问题,当然先要找出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我们还是一步步来。
解决从消化到吸收的点点难题
不同的阶段出了问题,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不会咀嚼:用行为教育孩子
如果没有很好地训练孩子的咀嚼能力,他就会凭着他强大的吞咽功能,把喂到嘴里的食物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使大块食物不能得到很好地消化,又原封不动地拉出来。
教孩子咀嚼,要从添加辅食开始,而且要用行动来教,喂他吃饭,你的嘴里也嚼,而且尽可能夸张地嚼,让孩子模仿你的咀嚼动作。
经过训练,孩子掌握了咀嚼的动作,这样等到孩子的磨牙长出来后,他就可以顺利地用牙齿嚼了。
吞咽困难:查查大脑
正常的孩子都拥有强大的吞咽功能,如果孩子的吞咽功能不行,那很可能就是病态了,必须到神经科检查孩子的吞咽功能。
吞咽受大脑控制,是大脑神经的一种反射,当孩子的嘴里有食物时,大脑就会传递信号,发出吞咽的指令。所以,孩子出现吞咽困难,很多都跟脑子的发育有问题,比如脑瘫的孩子就可能出现吞咽问题。早产的孩子因为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吞咽也不太好。另外,如果孩子受到脑损伤,或者有神经性的疾病,都会出现吞咽障碍。
胃食道反流:药物治疗
食物通过食道进到胃里后,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再往上返的,如果孩子吃下去又吐出来,就说明存在胃食道反流。
胃食道反流是因为胃存在逆蠕动,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帮助,通过药物治疗,把逆蠕动变成正蠕动,食物的反流就会消失。
幽门狭窄:手术治疗
如果孩子呕吐比较严重,而且吐出来的东西不是吃进去的流质的奶,而是块状的东西,这是因为奶已经跟胃酸混合,起了一定的化学变化,这就说明是胃的环节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幽门狭窄的缘故。这种情况只能进行外科手术,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只要切开肥厚的幽门,就可以排除胃部出口的压力,呕吐就会消失。
肠道受损:抗生素+益生菌
正常的吸收过程中如果出了问题,多半是出现了炎症的反应,也就是小肠出现了感染,这时候孩子就会出现胀气。因为小肠中本来是不应该有有害细菌的,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把坏的细菌带进去了,异常细菌在小肠中的数量太多,就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同时加快败解,而败解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气体,所以孩子会出现胀气。这就像装在塑料袋里的食物,如果这个食物开始腐烂变质,我们就会发现塑料袋膨胀起来了,因为食物在败解的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这时候孩子往往会出现呕吐,就是因为肚子里的气太多,往上顶而造成的。如果是结肠感染细菌,就会出现加速排便的现象,大便很多,胀气反而不严重。
可见,从孩子的外在表现就可以简单判断他是小肠受损还是结肠受损。但不管是小肠感染还是结肠感染,都要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和益生菌来治疗。
便秘:益生菌+诱导排便
孩子排便困难,一个原因是败解不好,肠道菌群建立得不好,可以给孩子吃些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和益生菌药物,特别是含有活菌的食物和药物,帮助建立肠道菌群,使肠道内的物质得到充分败解。
大便干的另一个原因是大便在结肠中停留的时间太长,大便中的水分都被结肠吸收了,使大便变干,所以要诱导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孩子因为排便困难而拒绝排便,可以用开塞露来帮忙,帮助他慢慢形成排便反射。用了几天开塞露,孩子慢慢就会知道,到时间就要排便。等到已经形成良性刺激,不用开塞露孩子也会按时排便,这时就要停止使用开塞露了。使用的时候,一定注意定时,而不是想起来就用,想不起来又不用,这样是无法形成良性刺激的。
现场答疑
冯茜:孩子大便先干后稀是消化不好吗?
崔大夫: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排便的间隔时间过长,大便里的水分被结肠所吸收了,所以大便很干。结肠中的大便存留时间越长就越干,这跟消化吸收没关系,是排便规律没有养成好。再一个是败解得不是很好。败解是通过肠道中的细菌来完成的,可能孩子的肠道菌群不是特别健康,所以败解不好。今后要养成孩子规律排便的习惯,另外就是要给他吃些益生菌。
冯茜:孩子不爱喝水和大便干有关系吗?
崔大夫:大便变稀跟喝水多少是没关系的。水喝多了只是排尿多,一定不是大便变稀。大便变稀一定有败解的过程,越腐烂,大便就越软。
冯茜:孩子吐奶怎么解决?
崔大夫:孩子经常爱打嗝,有时候吐奶,可能是肠蠕动的方向不对。食物吃进去后,正常的蠕动应该是从上往下的过程,如果往下蠕动一段,又再往上蠕动一段,说明是蠕动问题,需要用一些药物进行调整,使蠕动方向保持正常。
刘峰:我们每天都给孩子喝酸奶,为什么大便还是这么干?
崔大夫:益生菌一部分从药物中来,还有一部分从食物中来。一些酸奶、奶酪里会含有益生菌。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奶里都含有益生菌的,而且即使标明含有益生菌,也不一定就是发酵而来的益生菌。孩子每天都喝酸奶,大便却还是很干,很可能是孩子吃进去的酸奶里并没有真正的益生菌。
刘峰:我怎么才能知道酸奶里有没有益生菌?
崔大夫:我教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只要能用这种酸奶做引子,将鲜奶诱发成酸奶,那说明这种酸奶是有作用的,否则就有可能不是真正的细菌发酵产生的乳酸,而是人工的乳酸加进去的。
刘峰:乳酸饮料也有益生菌的作用吗?
崔大夫:益生菌类食物里绝对不包括乳酸饮料,乳酸饮料只是乳酸加糖制作而成的,它里面没有真正的好细菌,当然也起不到益生菌的作用。
李睿恒:孩子吃得不少,怎么还那么瘦?
崔大夫:孩子吃得不少,大便也不多,但却长不胖,你可以用刚才我教你们的方法来判断一下,孩子是消化不好还是吸收不好。
另外你要想到,孩子是真正吃饱了吗?你是不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决定他吃饭的时间和吃的量,而不是在他确实饿了的时候让他吃?要尽量做到每次你想给他喂饭的时候,他是处于饥饿状态的。
李睿恒:怎么才能让孩子养成一日三餐的规律,又让他能主动要求吃饭?
崔大夫:孩子感觉不到饿,大人一定要想办法诱导他有饿的感觉。我们看见别人吃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会有饿的感觉。所以你们也应该用行为来诱导孩子饿。你在吃东西吃得很香的时候,孩子就会被你感染,他消化功能中的被动运动也开始了,嘴也想动,肚子也咕咕叫了,这就是诱导。所以,在孩子吃饭之前,就要有些诱导的行为,让他进入吃饭的状态。不然孩子玩得好好的,你抱着他往餐椅上一坐,就要他吃饭,他当然不可能马上进入饥饿状态,甚至见了饭就恶心。而通过大人夸张的吃饭动作,以及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吃饭中来,营造出和谐的吃饭气氛,可以慢慢让孩子主动吃饭。
编后语
“不虚此行!”这是参加这次座谈的妈妈们共同的感慨。确实如此,帮你找到症结所在,告诉你在家就可以操作的方法,让你能够马上做出改变,让孩子马上能够受益,崔大夫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简单实用的实践操作,真的是太解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