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素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环节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堂课能够提升学生思考力的要素颇多,就历史学科而言,主要包括历史情境、历史分析与解释以及历史教学立意。教师在上课时利用这些教学要素,在等待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层层设问中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在立意中激励学生深度思考,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历史情境;历史解释;教学立意;思維品质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中指出:“不仅要将历史事物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要学会联系与建构知识,思考问题的本质。“将知识转换为智慧,这个过程是解码,也叫‘思考力’。”思考力是21世纪高中生通过接受教育所必须长成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一环的引导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课由多个要素构成,就历史学科而言,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情境、历史分析与解释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历史分析与解释帮助学生培养理性思考的习惯,这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指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堂完整的历史课教学立意,锻炼学生高阶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基于不同教学方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探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
  一、 基于历史情境的自主思考
  成尚荣先生指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探究。”课堂导入,笔者尝试等待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自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材料:“洛克纳案发生在1905年。洛克纳经营一家面包房,他要求工人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被控违反了纽约州的《面包坊法案》。法院要求他要么立刻缴纳50美元的罚款,要么就在监狱里待上最多50天,直到全数缴纳罚款止。洛克纳不服两级法院的轻罪判决,一直将自己的案子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终于得以胜诉,并成功推翻了纽约州的《面包坊法案》。最高法院的多数派大法官认定,契约自由受宪法第14修正案(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的保护,州立法机构的法案对契约自由的限制理由不够充分。”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探究的基本素养,但面对冗长的史料,学生容易焦虑,这个时候教师应引导他们静心阅读,发现材料中的矛盾之处。有学生疑惑:“按照今天的劳工法,洛克纳完全是违法的,那么,当时的洛克纳为什么会胜诉呢?”
  在等待中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美国是在契约自由精神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保守的联邦法院拥有对司法的最高解释权,他们所维护的‘契约自由至上’理念依旧根深蒂固,以至大资本家经济权力膨胀,威胁弱势群体权益。洛克纳胜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呈现历史案例,以小见大,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的宏观社会环境和美国独特的历史传统。“从事实到概括的过渡中,让学生感受思维的脉搏的跳动和情感的充实,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思考者。”
  二、 基于问题引领的理性思考
  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不是以物质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追求通则或规律的实证科学,而是一门旨在把握或通向人的不确定的心灵世界的诠释学。”既然是诠释学,那么对学习历史的人的理性思维要求很高。但高中生的理性思维比较薄弱,因而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必须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罗斯福将如何解决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一谈到解决问题,很多学生都直接从方法着手,比如政府救济,这未必能理想解决问题,甚至容易陷入陷阱。个人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先界定问题,即弄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转换思维,这个问题实质上问的是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要想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出发。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传统观念认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但个人认为,关键是政府机制出现问题。受启蒙时代的思想影响以及根据美国的历史传统,1787年宪法主要通过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机制限制政治特权,防止权利集中危害公民自由。但政治与经济联系密切,1787年宪法及之后的宪法修正案所存在权力机制缺陷在于,忽视了经济特权对公民自由的危害。
  所以,罗斯福上台后他会怎么做?他会扩大行政权,通过一系列立法,如《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建立经济宪法秩序,限制资本家的权力,限制经济特权。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也是导入新政内容学习的关键。事实证明,自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美国再未发生过类似的大规模经济危机。由此可见,正确界定问题非常重要。无论什么问题,要进行整体思考,动态思考,本质思考,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的核心主困,抓住全局。学生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三、 基于教学立意的深度思考
  什么样的思考能称为深度思考呢?深度既要有角度,也要有维度。在几何学上,角度是同一纬度内的不同定位。于深度思考而言,维度既优于角度,也难于角度,在同一维度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而这个维度应该是高阶思维,即教学立意。什么是立意?张载这样说过读书的真正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叫立意。立意是课堂的灵魂,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根本。
  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转折点,罗斯福新政向来是高考的热频考点。受2014年江苏历史高考第16题的启发——“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结合罗斯福关于“四大自由”的演讲,笔者提炼出重塑“自由”这一教学立意。美国基于“契约自由”精神而建立,19世纪末,保守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打着“契约自由”的旗号,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无产阶级,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危机重重,最终引发经济大危机。胡佛因固守自由放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例如1932年华盛顿惨案。同年,罗斯福上台,面对经济大危机,面对传统自由主义深陷危机,是固守传统还是顺应变革?面对改革阻力,是屈服还是化解?罗斯福政府抉择选择推翻自由放任的旧秩序,建立受政府立法保护的新秩序,从多个角度重塑了美国的“自由”理念,这一教学立意格外引人注目。最终,罗斯福因为标榜自由而延长、挽救了它。他也深刻改变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内涵……今天的美国之所以依旧这么伟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务实精神,他愿意与时俱进,不断变革,为美国人提供自由与安全。正如陈旭麓在《浮想录》中所说:“任何生命都不是永恒的,只有新陈代谢是永恒的。”   “历史学并不仅仅是史实史,它更是人文学。”人是活生生的人,历史教学要充满“人性”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精神渴求。从无序自由到有序自由,是罗斯福新政对人类文明最深远的影响。立足学生,立足素养,“重塑‘自由’”立意的提炼,突出教学主题,能让思维有聚焦,让课堂有温度,让历史有人性。历史课立意教学的目的在于,从人类社会演进的高度,结合具体历史进程,培养三观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 结语
  思考力是未来的能力。在当下信息传播转瞬即逝的时代,已非知识,而是智慧改变命运。从知识到智慧的过程,是思考的力量。历史课上,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有效途径。如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笔者做以下几点总结。
  其一,善选历史情境,激发移情体验,主动思考以发现问题。一段历史情境就是一个历史现象,反映了时代环境。将学生置于本真的历史时空中,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情境中某些现象的原因,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还原性解释,由此发现核心矛盾。只有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学生才会更积极地追求问题的解决。
  其二,巧抓核心主困,結合问题引领,理性思考以循因导果。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核心问题后,教师整合教材,总结问题解决措施的核心理念。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例,围绕因果关系,设计合理缜密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问题,有针对性地筛选、辨析与整合史料,借助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建构自己的历史解释。
  其三,活用教学立意,立足高阶思维,深度思考以究其本质。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学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已不仅仅局限于事件或人物本身,而是将其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提炼更具有深度的教学立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高阶的思维能力。
  如今,知识日益贬值,思维背后的思想才真正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深度思考的人,不仅眼界和格局开阔,且凡事拎得清又看得开。
  参考文献:
  [1]【日】上田正仁.思考力.陈雪冰,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6月.
  [2]成尚荣.教学律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王学典.史学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5月.
  [6]唐玲.批判新思维视野下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路径——以岳麓版“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5).
  [7]徐继宽.历史解释的三重境界[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6).
其他文献
社会责任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2017版的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而社会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逐渐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物理学博大精深,其
要打好篮球,学会运球是关键.步入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到了高峰期,同时也步入青春期、心理敏感期.对于初中篮球体育课也应改变策略,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
主观题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占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如何提升学生主观题解题能力是政治教师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主观题答题知识关、能力关、素养关三个方面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
摘要: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是对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也是推进初中历史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更对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与实践探究能力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史料实证素养的核心内容,辩证分析初中历史试题命制对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查考结果造成的影响,为实现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效果的最佳化而提出一些新建议与新措施。  关键词:史料实证;初中历史;试题命制;历史学科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化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个主要阶段,而初中生理解化学公式、掌握化学实验方法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所以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尽最大的可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积极地调动学生提问的踊跃性。首先,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课堂提问面对全体学生,既避免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参与性,又
初中物理学科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概括理解、实验探究、实践应用、求实创新四大方面,是学生在知识学习、科学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和优化,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新媒体技术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况来看,其余新媒体技术的整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初中历史教学;有效结合  新媒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