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朗读赏析与指导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描写春天来临万物萌发的优美散文,文章意境很深远,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这种美感,体味到作者面对春天来临而感到无比热爱的心情。下面我对《春》这篇课文的具体朗读环节进行具体分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一段是盼望春天的描写。这时候春天还没有来临,人们盼望春天的到来。朗读时中间不停顿,用舒缓的语气读出盼望之情,声音逐渐上扬,表示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表达出盼望春天来临的情感。脚步/近了是强调性停连,用拟人的手法把东风写活了,表达出看到春天来临的欣喜。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时要有情感意识,要把自己当成作者,好像自己盼望春天的来临,感受到春天的来临而心中充满无限的喜悦之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一段绘春的开始,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朗读时要感悟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面对春天的来临,我们要朗读出春天的生命活力,读出面对万物复苏而感到的欣喜之情。“朗润”“涨”“红”应拖长字音重读,强调万物复苏的缓慢过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綠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偷偷地”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小草顽皮神态,“钻”体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写出小草生长的鲜嫩与可爱,“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一个满字写出了小草的快速生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的变化:“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朗读时应放慢速度显示出作者陶醉在春天美好景色里的样子。“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要读出春天的轻柔感。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读音高低区别,要有跳跃感,节奏欢快。
  下面这一段是一副美丽的百花盛开图。先写树花,再写野花,最后是蜜蜂的活动。朗读时节奏要轻快,要朗读出花儿闹春的热闹气氛。
  接着写了课文的第三幅图——春风图,朗读“吹面不寒杨柳风”前要有一个稍长的停顿,然后轻缓读出,作为语气从欢快到舒缓的过渡。朗读这段要注意层次性,尤其是写听觉感受的部分,春风图是欢快热烈的,“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要读的语重而情深,要让人感受到母亲的温暖。“青草味儿”要重音朗读出嗅觉上的美感。“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种美好的感受应用舒缓的语气读出,表现一种轻松地心情和美好的内心感受。“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是一支迎春曲,朗读时要突出青春的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通过鸟儿的歌唱表现出春天来临的乐感,体现出作者欢欣愉快的心情。
  紧接着描写了春雨,春雨绵绵是春天特有的景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要读出烟雨迷蒙与轻柔静谧,安静而和平的雨夜,朗读时语气要平和。“慢慢”和“静默”要重音轻读的惬意和环境地清新。
  文章最后描绘的是迎春图。描写了春回大地人们在春天里体现的无限喜悦之情,春天给所有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青春的无限活力。朗读时一定要把握好上扬的语调。朗读时要表现出从春的静到春的动的变化,节奏要欢快,语气要抑扬顿挫。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是文章第三部分——颂春。三个排比句按照由小到大成长过程写的,是对春天的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比喻。随着时间的发展,春天慢慢地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表达了人们紧跟春的脚步,努力“上前去”的心情。因此,朗读要注意语气色彩应是逐渐加重的。根据春天发展的过程对语气语调作不同的处理,要做到层次性和有变化性。句与句之间的语气色彩要逐渐加重,读出自己珍惜美好春光奋发向前的精神和力量。读第一句语气最低,突出“新”字。读“娃娃”时的语气要轻柔,拖长“生长着”表达出一种慢慢生长的过程。第二句语气舒展,用平调来表达出声音的甜美,让小姑娘的笑容充满感染力打动读者。最后一句语气最强,用升调来展示青年的力量与朝气。这一段我们要整体感悟出春天是新生的事物,它生长着;春天是美丽的,它欢快的生活着;春天是有力的,它顽强的拼搏着,最后要用号召性的语气结束全文,要充满感召力。
  张召奎,江苏沛县鹿楼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修辞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来传递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修辞的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本文试图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定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
期刊
初三语文的第一轮中考复习,一般是“以本为本”,以课内文章复习为主。因为时间紧,复习量大,很多教师放弃了启发式教学,习惯选用知识点串讲的方式进行复习课教学,这种“一言堂”的复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懵懵懂懂地听,甚至听的学生卧倒一片。在语文复习课上的“卧槽”学生中,占很大比例的是语文学困生。由于他们本身的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当教师串讲时,他们通常是进入“听不大懂、记不完
期刊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围绕高考语文卷的题型,从以下角度进行了思考总结,与各位行家探讨。  一、阅读材料的分析与答题技巧  1.社科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文一般围绕文学、社会、历史等展开。在阅读时要考虑全文的主旨,分析作者选用的材料,提炼概括文字的观点。对某些带有肯定或否定、部分或整体、已然或未然的词语、句式,要在通读时给予关注,然后围绕选项来分析、探究,寻找区分正误。  2.小说类阅读。小说类的阅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rn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性格中温柔的部分
接受美学重视将读者放在主体地位,是对读者中心论这种思想的宣扬。文学作品最终还要服务于读者,因此不管是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还是主旨,都应同读者思维有密切的关联。  一、重视诗人内心的了解  在赏析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想能够让学生有独特见解、有真实体会,就得督促学生对古诗词的基础知识进行积累,融入当时作者写作的环境,去感受那个年代的氛围,这样才能获得更深的感受。《琵琶行》这首诗词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
期刊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①之。稍壮,折节②读书,欲以此驰骋③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④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童话在小学生认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大力欢迎。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引入了大量童话,甚至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据大量的篇幅。所以考察小学语文老师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否提高童话的教学效率。但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童话的重要性,导致不能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因为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使童话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概述  “童话”作为众多文学体裁中的一种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