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越来越直接的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的课题;在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学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增强。
【关键词】恋爱 引导
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大部分年龄集中在18岁24岁之间。这正是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臻成熟阶段,爱情的潮水会悄然袭来,恋爱求偶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象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恋爱问题越来越普遍,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过分卿卿我我,不思进取,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导致降级或退学;深陷爱情漩涡,导致不能正常交际,心胸变得狭窄,心理准备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甚至导致殉情自杀……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从客观事实出发,分析其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越来越直接的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的课题
那么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为什么会谈恋爱呢?其比例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呢?
(一)客观环境的影响
A. 社会和家庭影响。男女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电影、电视、戏剧及各类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会从多种渠道进入大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对这类问题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竭力宣扬不健康的性观念涌入中华大地,在大学生思想中已占一席之地。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的现代化生活,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的愿望越来越强,有些家长对上大学的子女的婚姻问题,虽强令学生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但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校找一个合适的对象。
B. 学校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上课时间有限,课余时间较多,部分高校又忽视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从而使学生放纵自由,为学生恋爱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主观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处在的年龄段,既想自立,处处表现出成人感,又受到本身的心理局限,时常会流露出或多或少的孤独感。因此,他们需要广泛交友,互相谈谈心里话,解决自己的孤独感。同时,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对异性表现出强烈的交往需求。
以上情况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有着一定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但是,这两个原因会受学校正规教育深化程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等因素的制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要问题是在于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
二、当前,在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学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增强
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在繁重的学习中,也很难完全避免。学校的领导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已经出现的恋爱的问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
(一)利用党、团和理论学习小组等阵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针对该特点,高校应充分利用党、团校及理论学习小组,向学生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并对爱情与学习、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出很好的处理。
(二)学校要充分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寝室、课堂、食堂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显得单调无味。因此,一些人认为只有谈情说爱才能减少寂寞,填补空虚。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健康、丰富的文体活动,建立适应各种学生需求的社团组织,让大学生过盛的精力在他们自己爱好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他们在美育中得到熏陶和享受。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性观念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恋爱道德观教育
处于成熟时期的大学生,他们对性问题知之甚少。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大学生性成熟提前与心理成熟延缓的矛盾,专设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有理论的性教育,使其树立健康和高尚的性道德观。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恋爱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中,“爱情多元化”“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等观点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大学生,让他们继承我国的灿烂文化,让他们自觉地抵御西方不健康的性观念侵蚀。
(四)处理好友谊与恋爱的关系,提倡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我国封建传统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深远,“男女授受不亲”等观念虽已破除,但男女之间的交往仍比较敏感。在大学生生活中,男女之间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中应该起引导作用,通过一定的措施,如建立“互帮互助小组”“友谊宿舍”等,使大学生之间相处自然得体,也使他们在交往中相互畅谈、相互弥补、共同进步,这样,既避免大学生生活的简单化,又让男女学生能把握住友谊与爱情的尺度,让异性之间的友谊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能从爱护和关心青年学生的愿望出发,只要我们能把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我们就能把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纳入一个科学化的轨道,就可以使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关键词】恋爱 引导
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大部分年龄集中在18岁24岁之间。这正是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臻成熟阶段,爱情的潮水会悄然袭来,恋爱求偶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象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恋爱问题越来越普遍,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过分卿卿我我,不思进取,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导致降级或退学;深陷爱情漩涡,导致不能正常交际,心胸变得狭窄,心理准备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甚至导致殉情自杀……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从客观事实出发,分析其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越来越直接的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的课题
那么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为什么会谈恋爱呢?其比例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呢?
(一)客观环境的影响
A. 社会和家庭影响。男女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电影、电视、戏剧及各类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会从多种渠道进入大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对这类问题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竭力宣扬不健康的性观念涌入中华大地,在大学生思想中已占一席之地。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的现代化生活,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的愿望越来越强,有些家长对上大学的子女的婚姻问题,虽强令学生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但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校找一个合适的对象。
B. 学校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上课时间有限,课余时间较多,部分高校又忽视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从而使学生放纵自由,为学生恋爱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主观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处在的年龄段,既想自立,处处表现出成人感,又受到本身的心理局限,时常会流露出或多或少的孤独感。因此,他们需要广泛交友,互相谈谈心里话,解决自己的孤独感。同时,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对异性表现出强烈的交往需求。
以上情况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有着一定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但是,这两个原因会受学校正规教育深化程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等因素的制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要问题是在于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
二、当前,在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学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增强
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在繁重的学习中,也很难完全避免。学校的领导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已经出现的恋爱的问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
(一)利用党、团和理论学习小组等阵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针对该特点,高校应充分利用党、团校及理论学习小组,向学生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并对爱情与学习、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出很好的处理。
(二)学校要充分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寝室、课堂、食堂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显得单调无味。因此,一些人认为只有谈情说爱才能减少寂寞,填补空虚。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健康、丰富的文体活动,建立适应各种学生需求的社团组织,让大学生过盛的精力在他们自己爱好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他们在美育中得到熏陶和享受。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性观念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恋爱道德观教育
处于成熟时期的大学生,他们对性问题知之甚少。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大学生性成熟提前与心理成熟延缓的矛盾,专设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有理论的性教育,使其树立健康和高尚的性道德观。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恋爱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中,“爱情多元化”“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等观点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大学生,让他们继承我国的灿烂文化,让他们自觉地抵御西方不健康的性观念侵蚀。
(四)处理好友谊与恋爱的关系,提倡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我国封建传统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深远,“男女授受不亲”等观念虽已破除,但男女之间的交往仍比较敏感。在大学生生活中,男女之间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中应该起引导作用,通过一定的措施,如建立“互帮互助小组”“友谊宿舍”等,使大学生之间相处自然得体,也使他们在交往中相互畅谈、相互弥补、共同进步,这样,既避免大学生生活的简单化,又让男女学生能把握住友谊与爱情的尺度,让异性之间的友谊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能从爱护和关心青年学生的愿望出发,只要我们能把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我们就能把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纳入一个科学化的轨道,就可以使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