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年何月,我们当教师的只注重为人师表,而忘了与学生一起成长。总是认为当老师的高高在上,久处于师之高位。忽略了向学生学习,向年青人学习。久而久之成了迂腐的老学究,毫无生机,学生见了我们敬而远之,有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悄然生长。一些青年教师,开始教书时雄心勃勃,同学生关系融洽,与学生同学习同进步,没过多长时间,变的老气横秋,这就是没有注意到从学生身上汲取青春的养分,使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孔子就提出过“教学相长”的理论,韩愈也说过:“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卢梭也鼓励教师:“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我们做教师的每天都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但可不要忘记自己如何进一步修炼品行,如何探求新的知识领域。
首先,与时俱进,时代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时代的发展变化一日千里,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方面,信息更加开阔。以往我们奉行“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念,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再也不是几本书和老师的一支粉笔。所谓的“一捅水”该多么的微不足道,做教师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到有水的地方,学生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其次,修养性情,磨练性格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尤其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要求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磨练。只有与学生一起成长,不断的完善自己,你才能堪称为人师表,才能使你的教学生涯永葆青春活力。新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还教育以它本来的面目:自由、开放、活泼、创新。教育已摆脱了裁着脚镣跳舞的束缚,现在是要求广大教师重抖擞,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课改的潮流,真正成为育人的教师。
现在的教师,挑战与压力并存。一方面,课程改革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师不如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和学生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促进自身的成长。
一、和学生一起探究
古人韩愈曾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今天,学生学得知识已不全依赖教师。所以,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在学《动物园的晚上》时,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欢天喜地地告诉我,我就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二、和学生一起备课
备课,从来都是教师的事,一篇教材在手,找资料。翻教参,写教案,把教材琢磨透了在教给学生。教师就像觅食的老鹰,学生只要张嘴就行了。长此以往,教师累,学生厌。教师辛苦的劳动却剥夺了学生自己寻找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剥夺了他们自己思考、求证、体验的过程。违背了新课程自主、探究的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老师的备课,请学生来帮助自己备课,搜集资料,提出想法。如《但愿人长久》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找到苏轼的故事,描写月亮的诗歌,中秋的传说,有摘抄的,有打印的,有从网上下载的,还有软盘。多种多样,万紫千红,形形色色,简直可以举办一个中秋专集了。教师因为放手而轻松,学生因为动手而兴奋,何乐不为呢?
三、和学生一起作文
对于作文,学生向来头疼,我讲尽技巧,他们总说我逼他们做无米之炊,我说作文很容易,学生说我是老师,不知咬笔杆之苦。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写作文。我写开头,讲开头的方法,学生练开头,我写结尾,讲结尾的技巧,他们就练结尾。我写好开头、结尾,学生补出故事情节。或者我写短文,要他们补充,另写结局。在合作中,学生知道作文怎么写,我也知道教作文,光说不练,口说无凭。就像教人游泳,必先自己下去,去试试水的深浅。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
首先,与时俱进,时代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时代的发展变化一日千里,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方面,信息更加开阔。以往我们奉行“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念,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再也不是几本书和老师的一支粉笔。所谓的“一捅水”该多么的微不足道,做教师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到有水的地方,学生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其次,修养性情,磨练性格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尤其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要求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磨练。只有与学生一起成长,不断的完善自己,你才能堪称为人师表,才能使你的教学生涯永葆青春活力。新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还教育以它本来的面目:自由、开放、活泼、创新。教育已摆脱了裁着脚镣跳舞的束缚,现在是要求广大教师重抖擞,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课改的潮流,真正成为育人的教师。
现在的教师,挑战与压力并存。一方面,课程改革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师不如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和学生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促进自身的成长。
一、和学生一起探究
古人韩愈曾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今天,学生学得知识已不全依赖教师。所以,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在学《动物园的晚上》时,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欢天喜地地告诉我,我就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二、和学生一起备课
备课,从来都是教师的事,一篇教材在手,找资料。翻教参,写教案,把教材琢磨透了在教给学生。教师就像觅食的老鹰,学生只要张嘴就行了。长此以往,教师累,学生厌。教师辛苦的劳动却剥夺了学生自己寻找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剥夺了他们自己思考、求证、体验的过程。违背了新课程自主、探究的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老师的备课,请学生来帮助自己备课,搜集资料,提出想法。如《但愿人长久》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找到苏轼的故事,描写月亮的诗歌,中秋的传说,有摘抄的,有打印的,有从网上下载的,还有软盘。多种多样,万紫千红,形形色色,简直可以举办一个中秋专集了。教师因为放手而轻松,学生因为动手而兴奋,何乐不为呢?
三、和学生一起作文
对于作文,学生向来头疼,我讲尽技巧,他们总说我逼他们做无米之炊,我说作文很容易,学生说我是老师,不知咬笔杆之苦。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写作文。我写开头,讲开头的方法,学生练开头,我写结尾,讲结尾的技巧,他们就练结尾。我写好开头、结尾,学生补出故事情节。或者我写短文,要他们补充,另写结局。在合作中,学生知道作文怎么写,我也知道教作文,光说不练,口说无凭。就像教人游泳,必先自己下去,去试试水的深浅。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