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1日,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说:“根据宪法和我们事先达成的共识,你提名所有内阁候选人,我都一一和他们见了面。我已正式签署了命令,愿你和你的同事们工作顺利。我认为,我们在新政府中安排新面孔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天,普京就与新政府成员正式见面。据悉,梅德韦杰夫内阁中的部长与普京任总理时相比更换了75%的人员(外界认为这次被提拔的是亲普派)。根据此总统令,俄新政府中有一位第一副总理、6位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留任政府第一副总理并成为新政府中唯一一名“第一副总理”。新政府共有21位部长。在新政府中留任的老部长包括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外长拉夫罗夫和财长西卢阿诺夫。所有部长中最年轻的是信息部长尼古拉·尼基福洛夫,是位80后,今年只有29岁。
就在大家在莫斯科倍加关注俄联邦新政府各部长人员名单之际,俄罗斯境内庞大的“地方官”队伍也正发生着微妙变化。
“地方大员”走向年轻化
普京自2012年5月7日第三次走马上任当总统还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已批准了4位地方行政长官的辞职报告。也就是说,普京在对联邦级“普家军”重新排兵布阵的同时,也在对俄境内83个联邦主体的“地方诸侯”们进行着潜心调遣。
据统计,自2008年5月8日梅德韦杰夫就任俄总统至今,俄83个联邦主体中已有57个“一把手”去职。在这些人中,有36人是在自己任期正式结束前提前“下课”的,其中33人为主动请辞。在这些被“罢官”的地方大員中,只有前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被贬”的原因是“失去了总统的信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些年来,还有6名地方行政长官在此过程中被梅德韦杰夫连续任命两次。
在这一系列地方大员的人事变化后,“梅普组合”不仅砍掉了一些地方的“长青树”,同时也使地方行政长官的年龄结构随之明显“年轻化”了。俄地方行政长官的平均“在任时间”由2008年5月的7.2年降至2012年5月的4.7年。2008年5月时,俄地方行政长官的平均年龄为54.4岁。当时,在地方大员中,有5人年龄超过70岁。其中,最年轻的“一把手”是俄车臣自治共和国领导人——31岁的卡德罗夫,最年长的“一把手”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领导人——74岁的拉希莫夫。而到了2012年5月,在地方大员中,俄地方行政长官平均年龄降至52.5岁。在目前的俄地方大员中,有6人年龄不到40岁。其中,最年轻的“一把手”是俄车臣自治共和国领导人——35岁的卡德罗夫,最年长的“一把手”是克麦罗沃州州长——67岁的图列耶夫。
此外,在2008年时,“叶利钦时代”的地方行政长官有14人,目前“叶利钦时代”的地方行政长官减少为4人。2008年时,俄地方行政长官中,莫斯科人有5个,根本没有圣彼得堡人。到了2012年5月,俄地方行政长官中的莫斯科人减少为3人,而圣彼得堡人则增至3人。在地方大员中,2008年5月时有一名女性,到2012年时有两名女性。
俄各地方行政长官主要是从当地的精英中产生的。在2008年时,有32名地方大员是从当地行政官员中直接提升起来的,有10人是从本地议会中转任过来的。到2012年,有38名地方大员来自本地行政机构、6人来自当地议会。此外,还有29名地方大员是从联邦中央政府直接“空降”到地方的。但由于后备人才不足,俄媒体称,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俄中央“已经找到了需要换的地方大员,却找不到添补这些位置的合适人选。”
普京“不拘一格”选官员
就在俄地方大员的一系列变动过程中,俄总统办公厅新闻局5月18日发布消息称,普京正式任命下塔吉尔乌拉尔车厢厂装配车间主任伊戈尔·霍尔曼斯基赫出任乌拉尔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一职。知情者透露,普京之所以做出这一任命决定是因为他最看重的是霍尔曼斯基赫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
普京在签署这一任命的当天会见霍尔曼斯基赫本人时说:“我看到,您积极参与政治工作、社会活动,并连续数月非常积极地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运动,现在又在建立‘保护劳动者’社会组织……因此,我认为,您作为一个一直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人,了解我们普通公民的生活,担任总统代表是合适的,您能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而霍尔曼斯基赫回答道:“这是我的巨大荣幸,我将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其实,普京对霍尔曼斯基赫的“破格提拔”并非心血来潮的意气用事。霍尔曼斯基赫是在2011年12月15日与普京视频直接对话后一举成名。当时,霍尔曼斯基赫向普京承诺:“我们这帮男人准备去驱散这那些抗议集会的人。如果警察对付不了他们,我们能对付。”后来,他积极投入普京的竞选活动,并参加了一系列支持普京的集会。从这一任命中,人们解读出了许多含义。
恢复“直选” 之前换人忙
总统驻联邦某区的全权代表似乎是“虚多实少”。与之相比,普京重返克宫后各联邦主体“一把手”的人事更让人关注。一直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俄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但在叶利钦时代,这组关系一直矛盾不断。普京执掌俄政权后,先于2000年在89个联邦主体基础上成立了七大联邦区,由他亲自任命总统代表管理,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后于2004年,俄修改地方领导选举产生办法,取消一直实行的地方领导人直接选举制,改为“由总统提出地方行政长官人选后再经过地方立法机关表决通过”,将“诸侯”任免权收归中央。后来,普京又确立中央裁决地方领导违法行为的权力,形成了中央约束地方的法律干预机制。在这此过期中,从2005年起,俄又开始合并联邦主体,从原来的89个联邦主体被压缩至目前的83个。
在普京上述“削藩”几大板斧抡过之后,过去那种地方变相“割据”、中央讨好地方、“四肢管理大脑”的局面被彻底改变,普氏“中央垂直管理体系”得以形成。但近两年,随着俄国内呼声的提高,普京又开始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今年5月2日,就要卸任的俄总统梅德韦杰签署了恢复直选州长的法令。根据直选州长新法令,俄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州级行政长官)的候选人今后将由各政党推选产生,该联邦主体居民再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从这些候选人中选举出地方长官。各政党既可推选该党成员、也可推选无党派人士为当地行政长官候选人。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的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且只能连任一次。如果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候选人得票数超过当地参加投票选民的半数,则视为当选。
这条将从今年6月1日起生效的法令,被视为“梅普组合”推动本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有分析人士指出,普京这几天“着急忙慌”地换地方行政长官,是想赶在这个新法令生效前尽快落实一些地方官员的人事安排,利用这所剩不多的“时间差”打造未来5年(俄地方行政长官的首个任期为5年)内在有些地方主体内的“安全气囊”。
但更多专家认为,恢复地方行政长官直选并不意味着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再次发生改变。因为,与以前的“自由直选”不同,俄目前的地方行政长官直选只是“有限直选”,即在选民只能在总统提名的几名候选人中“拔将军”。而未来地方行政长官的中央考核的重要标准很可能是,能否确保统一俄罗斯党在地方选举中获胜。显然,在有限恢复“地方行政长官直选”之后,如何在“重直领导”和“直接选举”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既能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又给地方政权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促进地方发展,这将是普京在新形势下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课题。
普京为何拒绝出席G8峰会
5月9日,普京与奥巴马通了电话,称“由于必须抓紧时间完成俄新政府组阁工作”,无法参加5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戴维营举行的G8峰会,而将由梅德韦杰夫总理代参会。这也是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八国集团以来总统首次缺席该峰会。有人质疑,“法国新总统奥朗德的组阁任务比普京还急迫,但他却没有表示因此不出席G8峰会”。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卡尼称,奥巴马并未感到不快,且表示“完全理解”。
有分析指出,在目前美国总统大选临近和俄美反导问题争执不下的大背景下,即便普京在第三次就任总统后会见的首位大国元首是奥巴马,也无法给俄美关系带来转机,却可能给奥巴马脸上“贴金”。因此,务实的普京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派备受奥巴马“欣赏”的梅氏代表自己与奥巴马会谈。还有人说,普京就是想通过此举给对俄罗斯杜马和总统大选指手画脚的奥巴马政府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好好尝尝“干涉俄内政”后的那份“自作自受”。
尽管普、奥在5月9日的通话中约定,将在6月中旬的墨西哥20国集团峰会时见面,但眼下的俄美关系已经充满了变数。已有国际问题专家认为,随着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时俄美关系的“重启气氛”将渐渐散去,普京缺席G8峰会更被视为“俄美关系重启”的结束标志,取而代之的恐怕将是普京的“软对抗”。
当天,普京就与新政府成员正式见面。据悉,梅德韦杰夫内阁中的部长与普京任总理时相比更换了75%的人员(外界认为这次被提拔的是亲普派)。根据此总统令,俄新政府中有一位第一副总理、6位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留任政府第一副总理并成为新政府中唯一一名“第一副总理”。新政府共有21位部长。在新政府中留任的老部长包括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外长拉夫罗夫和财长西卢阿诺夫。所有部长中最年轻的是信息部长尼古拉·尼基福洛夫,是位80后,今年只有29岁。
就在大家在莫斯科倍加关注俄联邦新政府各部长人员名单之际,俄罗斯境内庞大的“地方官”队伍也正发生着微妙变化。
“地方大员”走向年轻化
普京自2012年5月7日第三次走马上任当总统还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已批准了4位地方行政长官的辞职报告。也就是说,普京在对联邦级“普家军”重新排兵布阵的同时,也在对俄境内83个联邦主体的“地方诸侯”们进行着潜心调遣。
据统计,自2008年5月8日梅德韦杰夫就任俄总统至今,俄83个联邦主体中已有57个“一把手”去职。在这些人中,有36人是在自己任期正式结束前提前“下课”的,其中33人为主动请辞。在这些被“罢官”的地方大員中,只有前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被贬”的原因是“失去了总统的信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些年来,还有6名地方行政长官在此过程中被梅德韦杰夫连续任命两次。
在这一系列地方大员的人事变化后,“梅普组合”不仅砍掉了一些地方的“长青树”,同时也使地方行政长官的年龄结构随之明显“年轻化”了。俄地方行政长官的平均“在任时间”由2008年5月的7.2年降至2012年5月的4.7年。2008年5月时,俄地方行政长官的平均年龄为54.4岁。当时,在地方大员中,有5人年龄超过70岁。其中,最年轻的“一把手”是俄车臣自治共和国领导人——31岁的卡德罗夫,最年长的“一把手”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领导人——74岁的拉希莫夫。而到了2012年5月,在地方大员中,俄地方行政长官平均年龄降至52.5岁。在目前的俄地方大员中,有6人年龄不到40岁。其中,最年轻的“一把手”是俄车臣自治共和国领导人——35岁的卡德罗夫,最年长的“一把手”是克麦罗沃州州长——67岁的图列耶夫。
此外,在2008年时,“叶利钦时代”的地方行政长官有14人,目前“叶利钦时代”的地方行政长官减少为4人。2008年时,俄地方行政长官中,莫斯科人有5个,根本没有圣彼得堡人。到了2012年5月,俄地方行政长官中的莫斯科人减少为3人,而圣彼得堡人则增至3人。在地方大员中,2008年5月时有一名女性,到2012年时有两名女性。

俄各地方行政长官主要是从当地的精英中产生的。在2008年时,有32名地方大员是从当地行政官员中直接提升起来的,有10人是从本地议会中转任过来的。到2012年,有38名地方大员来自本地行政机构、6人来自当地议会。此外,还有29名地方大员是从联邦中央政府直接“空降”到地方的。但由于后备人才不足,俄媒体称,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俄中央“已经找到了需要换的地方大员,却找不到添补这些位置的合适人选。”
普京“不拘一格”选官员
就在俄地方大员的一系列变动过程中,俄总统办公厅新闻局5月18日发布消息称,普京正式任命下塔吉尔乌拉尔车厢厂装配车间主任伊戈尔·霍尔曼斯基赫出任乌拉尔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一职。知情者透露,普京之所以做出这一任命决定是因为他最看重的是霍尔曼斯基赫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
普京在签署这一任命的当天会见霍尔曼斯基赫本人时说:“我看到,您积极参与政治工作、社会活动,并连续数月非常积极地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运动,现在又在建立‘保护劳动者’社会组织……因此,我认为,您作为一个一直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人,了解我们普通公民的生活,担任总统代表是合适的,您能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而霍尔曼斯基赫回答道:“这是我的巨大荣幸,我将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其实,普京对霍尔曼斯基赫的“破格提拔”并非心血来潮的意气用事。霍尔曼斯基赫是在2011年12月15日与普京视频直接对话后一举成名。当时,霍尔曼斯基赫向普京承诺:“我们这帮男人准备去驱散这那些抗议集会的人。如果警察对付不了他们,我们能对付。”后来,他积极投入普京的竞选活动,并参加了一系列支持普京的集会。从这一任命中,人们解读出了许多含义。
恢复“直选” 之前换人忙
总统驻联邦某区的全权代表似乎是“虚多实少”。与之相比,普京重返克宫后各联邦主体“一把手”的人事更让人关注。一直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俄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但在叶利钦时代,这组关系一直矛盾不断。普京执掌俄政权后,先于2000年在89个联邦主体基础上成立了七大联邦区,由他亲自任命总统代表管理,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后于2004年,俄修改地方领导选举产生办法,取消一直实行的地方领导人直接选举制,改为“由总统提出地方行政长官人选后再经过地方立法机关表决通过”,将“诸侯”任免权收归中央。后来,普京又确立中央裁决地方领导违法行为的权力,形成了中央约束地方的法律干预机制。在这此过期中,从2005年起,俄又开始合并联邦主体,从原来的89个联邦主体被压缩至目前的83个。
在普京上述“削藩”几大板斧抡过之后,过去那种地方变相“割据”、中央讨好地方、“四肢管理大脑”的局面被彻底改变,普氏“中央垂直管理体系”得以形成。但近两年,随着俄国内呼声的提高,普京又开始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今年5月2日,就要卸任的俄总统梅德韦杰签署了恢复直选州长的法令。根据直选州长新法令,俄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州级行政长官)的候选人今后将由各政党推选产生,该联邦主体居民再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从这些候选人中选举出地方长官。各政党既可推选该党成员、也可推选无党派人士为当地行政长官候选人。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的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且只能连任一次。如果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候选人得票数超过当地参加投票选民的半数,则视为当选。
这条将从今年6月1日起生效的法令,被视为“梅普组合”推动本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有分析人士指出,普京这几天“着急忙慌”地换地方行政长官,是想赶在这个新法令生效前尽快落实一些地方官员的人事安排,利用这所剩不多的“时间差”打造未来5年(俄地方行政长官的首个任期为5年)内在有些地方主体内的“安全气囊”。
但更多专家认为,恢复地方行政长官直选并不意味着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再次发生改变。因为,与以前的“自由直选”不同,俄目前的地方行政长官直选只是“有限直选”,即在选民只能在总统提名的几名候选人中“拔将军”。而未来地方行政长官的中央考核的重要标准很可能是,能否确保统一俄罗斯党在地方选举中获胜。显然,在有限恢复“地方行政长官直选”之后,如何在“重直领导”和“直接选举”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既能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又给地方政权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促进地方发展,这将是普京在新形势下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课题。
普京为何拒绝出席G8峰会
5月9日,普京与奥巴马通了电话,称“由于必须抓紧时间完成俄新政府组阁工作”,无法参加5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戴维营举行的G8峰会,而将由梅德韦杰夫总理代参会。这也是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八国集团以来总统首次缺席该峰会。有人质疑,“法国新总统奥朗德的组阁任务比普京还急迫,但他却没有表示因此不出席G8峰会”。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卡尼称,奥巴马并未感到不快,且表示“完全理解”。
有分析指出,在目前美国总统大选临近和俄美反导问题争执不下的大背景下,即便普京在第三次就任总统后会见的首位大国元首是奥巴马,也无法给俄美关系带来转机,却可能给奥巴马脸上“贴金”。因此,务实的普京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派备受奥巴马“欣赏”的梅氏代表自己与奥巴马会谈。还有人说,普京就是想通过此举给对俄罗斯杜马和总统大选指手画脚的奥巴马政府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好好尝尝“干涉俄内政”后的那份“自作自受”。
尽管普、奥在5月9日的通话中约定,将在6月中旬的墨西哥20国集团峰会时见面,但眼下的俄美关系已经充满了变数。已有国际问题专家认为,随着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时俄美关系的“重启气氛”将渐渐散去,普京缺席G8峰会更被视为“俄美关系重启”的结束标志,取而代之的恐怕将是普京的“软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