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模型发展和经典产品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国内的模型爱好者来说,环球一火柴盒模型是很多70后、80后爱好者在青少年时代接触的第一个塑料拼装模型。虽然和现在的模型相比,它们人多数是如此的简单,但却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儿时的主意力,很多人也从此走上了漫长的模型路。对于这些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的模型,笔者在此简单的介绍环球模型的发展和一些特色的、经典的产品做为纪念。由于笔者能力和篇幅有限,本文将集中在环球一火柴盒的PK系列塑料拼装模型部分,小会对整个产品线一一介绍,文中难免出错,望读者不吝指出。
  火柴盒的起源和发展
  说火柴盒模型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莱斯利·史密斯(Leslle Smlth)和罗德尼·史密斯(Rodney Smlth)在1 947年合伙开办的企业——“莱斯尼产品”(LesneyProducts)。Lesney的前三个字母取自莱斯利的名字,后三个则来自罗德尼的名字,后文都简称为莱斯尼。随后约翰·威廉·奥戴尔(John willim Odell)加入了莱斯尼。奥戴尔也被称为杰克·奥戴尔,他是火柴盒的真正“生父”。这三人奠定了后来火柴盒模型的基础。
  莱斯尼成立之初只是生产一些工业产品,慢慢过渡到生产小玩具。1953年开始生产有比例的玩具——他们的1/75系列玩具车。也是在这一年,他们和代理商Moko一起注册了“Matchbox”火柴盒商标。火柴盒名字的来历其实很简单——当时火柴盒模型小到可以装入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盒子里。这时候火柴盒小车的价格很便宜,迅速占领了小男孩们的钱包,企业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期。
  1972年,莱斯尼涉足塑料静态拼装比例模型,用“火柴盒”商标推出19种飞机模型,产品编号以PK开头加数字组成。这批PK系列产品采用上下开的天地盒,虽然背后标着1973年发售,但却在1972年小批量进入市场。1973年1月,火柴盒这批小飞机正式在布莱顿玩具展上亮相,它们的零件分布在两块板件上,有各自不同的颜色。这种上色的板件特别吸引小孩和初学者,因为即使做好的模型不上色,看起来也不会很单调。这种板件分色的风格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火柴盒产品的特色之一。当然,板件分色也遭到部分模型爱好者的批评,不过火柴盒也提供了简单上色和较为完善的两种上色说明供初级玩家和发烧友们选择,想上色的模型爱好者完全可以自行上色。此外板件中还有透明的座舱盖和一个透明的小支架,可以把模型做成飞行状态。制作说明书以图片为主、容易看懂。火柴盒模型一般都提供了两种涂装的水贴,玩家可以选作自己喜欢的涂装。包装盒封绘Matchbox商标前有个紫色的方块,方块内是紫红色的圆圈,因此这批两块板件的小飞机模型被称为紫色系列。
  这批产品中PK—1“愤怒”、PK—3 P—12E等都受到了好评,到现在也是火柴盒爱好者手上的珍品。PK—5阿尔法喷气教练机、PK—9 AH—1眼镜蛇模型等比较差。当时阿尔法喷气教练机还停留在原型机阶段,没正式定型,这盒模型纯粹是莱斯尼的抢鲜产品,大有骗钱的嫌疑。莱斯尼给这批产品的定价是23便士,实际上市是的价格是19便士,走薄利多销模式。而当时英国市场上主要的模型品牌中Alrflx的同类模型价格为25便士,Frog(这个牌子现在已经倒闭)为21便士。
  1973年年底,莱斯尼向市场发售了他们的第20种拼装模型——编号为PK—20的1/72比例幻影ⅢC战斗机,前面的19种模型也再次投放市场。莱斯尼把这批模型的包装盒更换成侧开,背面还开了一个窗口,可以看到里面的板件。虽然笔者不喜欢这种容易丢零件的侧开包装盒,但是它却成为火柴盒中小盒模型的标准包装,一直延用到环球停产,甚至后来利华再版的火柴盒模型也有部分采用这样的包装盒。包装盒的开启方式也是1972年版和1973年版最主要的区别。
  尽管模型圈里对这批产品褒贬不一,但由于制作简单,小朋友们也非常容易上手,这些产品上市后受到市场的好评。莱斯尼抓住机遇,在1974年推出了三块板件(也是三色板件)的1/72中盒飞机(橙色系列,编号PK—1XX)和两块板件的1/76战车(紫色系列,编号PK—7X)。这批战车的一大卖点是有场景地台,玩家可以做出很漂亮的模型场景。制作场景模型在今天也是高手们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域,新手很难做好。所以这批带场景地台的模型成为新手玩场景的一个极好的入门石。1974年,莱斯尼发售了火柴盒的第一本塑料模型目录,或者叫年鉴。1975年,1/32的蓝色系列汽车模型面市……几年时间里,莱斯尼逐渐把PK系列产品扩展到战车、军舰、兵人、民用车、摩托以及科幻题材上,比例也涵盖1/76、1/72、1/48、1/32等多个比例。拳头产品合金车系列不但顶住对手美泰(Mattel)公司风火轮(Hotwheels)系列玩具车产品的压力,还发展的更为壮大,此外莱斯尼还进入到玩偶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莱斯尼在哈克尼、罗奇福德、瑞利、彼得伯勒、清福德等地都开设了加工工厂。
  1978年8月,莱斯尼收购了美国模型厂AMT。这次收购不仅仅是AMT的模型,还有他们的销售渠道。收购完成后,莱斯尼在美国用AMT商标发售火柴盒产品,在欧洲则用Matchbox—AMT的商标发售AMT的产品。
  在美国市场,火柴盒的封绘受到媒体反应过度的批评。媒体一是认为封绘上的战斗场面过于暴力和血腥,其实这些封绘和好莱坞的电影比起来只能算小儿科。另一个则是封绘忠实的表现了历史——二战德军装备上的标志,特别是战机垂尾上的“卍”字,被媒体认为有鼓吹纳粹的嫌疑。于是火柴盒被迫开始修改封绘,在新发售的模型中陆续做了相应的变化。10多年后,这股妖风吹到了中国,环球由于早早更换了封绘,躲过一劫。而其他品牌的模型则损失惨重。
  火柴盒易主和环球时代的到来
  在1980年代初,莱斯尼的麻烦还不仅仅是封绘的问题。莱斯尼在经历英国经济萧条、工厂火灾和一系列失败的收购之后,终于在1982年6月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资产重组后的公司改名叫——火柴盒玩具有限公司,并在当年9月卖给了香港环球玩具公司(Unlversal Toys)。   环球公司买下火柴盒后把生产厂搬到了澳门,大量更换了PK系列产品的包装盒封绘,形成现在这种底部带黑条风格的封绘。还把“莱斯尼产品(LesneyProducts)”一词从很多Matchbox模型版件上去除掉。1983年,AMT从火柴盒剥离,卖给了Ertl。
  1984年,上海玩具进出口公司、香港环球玩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上投实业公司、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合资成立了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合作时间20年,在国内生产火柴盒系列产品。火柴盒进入了环球时代。在80年代,上海环球只生产了火柴盒的合金汽车等产品,1990年才开始生产PK系列塑料拼装模型。这一年,火柴盒开始引进别的厂商的模具,这些产品有些也在国内生产销售,比如1/144的Do—x水上飞机和PK—8XX系列的4种民航客机。而从日本引进的大潼模型(Otakl,当时已经被有井模型Arll收购)的4种1/48的战斗机模型则没有在国内出现过。
  就PK系列而言,上海环球并没有生产莱斯尼时代所有的产品,而且套材中没有了透明的支架(据说1982年莱斯尼破产后就不再提供支架),多了一支牙膏样小胶水。早期上海环球的产品几乎全部出口,内销很少,1991年前后才在国内大量上市销售。也很有可能是在1990年生产PK系列模型的时候就开始内销,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这时候一些内销的模型说明书还是英文,没有换成中文。也是从这个时候起,环球模型走进了国内众多模友的世界。
  1991年,太空玩具公司(Tyco Toyslnc)收购了环球一火柴盒。1996年后,太空公司又把火柴盒卖给了莱斯尼昔日的老对手美泰公司。这些收购对上海环球没有明显的影响,工厂继续生产着,但是产品的质量却在下降。环球后期生产的部分产品板件改用同一种颜色的塑料生产,比如PK—122 F—16,包装盒侧面的英文“三色板件”字样被一张中文的“单色”小标签盖住。包装盒印刷偏色,比如PK—128美洲虎教练机。水贴换成了转印纸,比如PK—46 OH—58D……由于模具的过度使用,笔者感觉这时候生产的模型板件的锐度、组合度也在下降。
  1999年左右,上海环球停止生产PK系列,好友地场卫打听到当年生产的最后两个型号的模型是PK—121 A—10和PK—122 F—16。2004年,合资合同到期,虽然美泰公司有继续合作的意向,可惜爱建股份和中银信托这两家国内的股东没有继续合作的意向,上海环球终于在运营20年后关闭。
  利华和火柴盒产品
  80年代中期,德国模型厂利华(Revell,国内也有翻译成“威望”的)在欧洲代理火柴盒的PK系列拼装模型,这批产品的包装盒背面印着利华的信息。1991年太空玩具收购环球一火柴盒的时候,利华获得了火柴盒商标和模具的使用权。一来补充了利华的产品线,二来借助火柴盒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玩具批发商渠道推广自己的产品。利华在欧洲市场再版部分火柴盒的塑料拼装模型时重新制作了模型盒子,绘制了新封绘,编号也从PK—XXX改成符合利华自己体系的40XXX。部分模型还更换了涂装,比如编号为40061的神秘IV.A型战斗机模型(火柴盒编号PK—47)1998年再版时涂装改成了法国空军和印度空军。利华还把很多其他厂商的模型套材也用火柴盒的商标发行。比如在1995年发售的编号40147的Ho—229A—1模型,实际上是土耳其模型厂——PM的模型版件。发售于1994年编号40180的1/721V号突击炮(国内爱好者也有称其Ⅳ号坦克歼击车的)实际上是多年前老摩根的模具,利华委托韩国Ace模型重新生产了板件,再自己印制了说明书和水贴,用火柴盒的商标上市发售。这些利华加进来的火柴盒模型并没有得到收藏火柴盒模型爱好者的青睐,好友地场卫直接就说过他不承认这些是火柴盒的模型。
  1992年开始,部分火柴盒的板件直接用利华的商标发售,这部分情况暂时不明。大约从1999年开始,利华生产的火柴盒产品正式改用利华的商标。
  如上文所说。一些利华的产品,在国内也被上海环球也用火柴盒的商标生产销售。比如国内玩家常见编号为PK—4411的1/72 F—15A战斗机模型,就是利华的版件,而且利华的产品编号就是04411。此外PK—4561 F/A—18A“大黄蜂”战斗机、5050“普林茨·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5433幽灵海盗船等模型也是利华的板件,5050和5433的编号上甚至没有用“PK”。利华和火柴盒产品的关系比较复杂,篇幅所限,本文不再多言。
  火柴盒的经典模型
  这20年时间,上海环球生产了很多火柴盒的经典模型。这些产品多少到现在都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外形、细节、组合度等都没法和现在新出的模型相比较,但还是有很多产品是值得收藏。火柴盒最有特色的产品就是那些英国飞机,很多型号独此一家,别无他号。比如说编号为PK—30的“院长”教练机,这款教练机太没有名气,如果不是环球模型,估计国内可能只有少数航空专家才知道它。
  再比如说PK—507 SA 330“美洲豹”直升机模型,这盒1/32的模型1 980年面世,虽然同样存在缺少细节等问题,但32年匆匆过去,世上再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出过这个比例的“美洲豹”直升机。利华1993年再版了这盒模型,稍后又在这套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浮筒以及小雷达整流罩等零件,发售了德军使用的BGS(德语“边界巡逻”的缩写)型“美洲豹”。由于题材特殊,发行量很少。无论是火柴盒还是利华版的“美洲豹”,在国内市面上极难看到。前几天逛国外模型网站,提到利华今年要再版这套“美洲豹”,喜欢的朋友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哦。
  另一种情况就是原型机。在1970年代,很多新飞机刚制造出原型机,还没正式交付,火柴盒就推出了相应的尝鲜模型套材。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阿尔法喷气”教练机以及后来发售的“鹰”式教练机、F—14A“雄猫”战斗机(这个是A型的早期型)、A—10攻击机、“山猫”直升机等。这些飞机的正式服役型号和原型机外型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其他模型厂一般都出正式服役型号,如果你想制作原型机,那么火柴盒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环球生产的火柴盒战舰模型品质相对其他厂家的产品来说不算很好,但是火柴盒的PK—901“花”级却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佳作。1/72的“花”级护卫舰是1979年发售,属于金色系列,是第一个真正的大比例塑料拼装军舰模型。现在舰船市场还是1/350和1/700为主流,虽然也有厂商发售过1/72或者1/35的船模,但是都是扫雷艇这类的小船,所以1/72的“花”级护卫舰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个体积庞大的模型。这盒“花”级的套材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自然比较落后,不过没有厂商洗牌,她依然是唯一的选择。套材中有1000多个零件,制作出来一定很精美。据说她还可以被改为无线遥控动力船模!这盒巨大的花级模型价格自然也比较昂贵,和火柴盒以往的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不同,不过它在国外的销售不错。后来利华再版了这盒模型,而且还发售了同样比例的花级曾经的对手——德国二战的VⅡ型u艇。笔者的个人主页——环球模型站当年转载了一篇国外爱好者写的利华版开盒报告,这些年来这个页面每天都有10多个国外来的访问量,几年累计下来居然排在环球站所有模型简介浏览量的首位。可见这盒模型在国外多么受追捧。花级唯一可惜的是没在国内生产。估计当年环球厂考虑到在那个国人普遍还不富裕的年代,能买这昂贵花级的人很少很少,没啥销路。国内的爱好者现在只能在网上重金和国外的爱好者竞价。
  封绘
  说到环球模型不得不说下它的封绘。封绘就是模型包装盒上的绘图,好的封绘往往能带动一盒模型的销量。火柴盒DK系列产品飞机和战船的封绘多数都是一位名叫罗伊·哈克斯利(Roy Huxley)的画家绘制的。哈克斯利并未在艺术学校深造,他直接到绘画工作室工作,成为一名自由画家。他相信画家必须对他的主题了如指掌,为火柴盒工作期间绘制了大量的现实风格的封绘作品。这些作品广泛的受到模型杂志、模型爱好者、航空爱好者等的好评。笔者的第一盒环球模型——PK—52海鹞的包装盒就是因为封绘非常漂亮而保留至今,同时期买的其他牌子的模型盒子多数都在模型做好后丢掉了。
  战车和兵人的封绘则多是由道格·波斯特(Doug Post)绘制。今年利华再版的火柴盒日本兵人(产品号02528)和澳新兵人(产品号02529)封绘就很糟糕,在网上被众多模型爱好者吐槽,认为远不如波斯特当年所绘制的。
  1982年以前发售的火柴盒模型一般都有两个封绘——发售当年的早期版和1982年版。个人而言,本人更喜欢早期版本的封绘,因为都会表现丰富的场景和对应的历史小故事。1979年开始,由于前文所述的美国媒体带来的麻烦,陆续更改了封绘,后来在1982年再版的时候全部统一成现在的黑底边风格。
  我们以PK—17 Bf—109E这盒模型的封绘变化为例来看这段历史。1973年的封绘完整的表现出一个战斗故事:1941年6月14日晚20点15分,在北非利比亚拉比耶地区上空,德国空军非洲军团的3架Bf—109战斗机攻击了3架巡逻中的南非空军飓风战斗机。德军9号机击落一架飓风后回望正在激战中的队友。最终这场空战德军方面以瑞德利奇和施耐德各自击落一架飓风而胜利。封绘上的Bf—1。g战斗机垂尾上有卍字,因为历史上的二战德军军机就是这样。1979年版的封绘抹掉了背景中格斗的战机和被击落的飓风残骸,只剩下寂寞的沙漠,天空也变白了,看着像白天,底下的说明文字和垂尾的字也被去除。1982年版的封绘统一成现在的风格外,还在79年版的基础上,再次改了背景,还给沙漠添了一条河流……很好的一副航空作品就这样被一些无知的媒体毁了。
  环球的模友们
  随着生活的各种压力,当年玩环球模型的模友们长大以后,有些人中途退出了模型圈,有些人克服困难还在坚持制作,有些人则在制作模型的时候享受快乐,有些人去了模型厂制造模型套材……无论哪种状态,环球模型曾经带给我们的那个美好孩童时光永远留着心中。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好友Chenly75的《MATCHBOX历史学》、胜利者的书摘连载《1973—2000,火柴盒模型的故事》和小布的《上海环球的死亡》,并感谢地场卫提供的部分资料并纠正了文中错误。
其他文献
继上期“大讲堂”讨论我国开征遗产税时机成熟了吗的话题后,11月13日闻讯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公开表示我国目前没有征收遗产税计划。对此,一些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反响强烈。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