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但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现状,提出了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要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实验活动进展缓慢,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实验教学开展的意义
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实验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烦琐,学生对很多知识点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焦距不同,凸透镜成像规律不同。如果单纯地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点进行记忆,这就需要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分别对不同焦距下的成像规律进行观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第二,实验操作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获得实验结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升操作能力。第三,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完善和补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两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的开展是对物理理论教学内容的完善和补充。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一)缺乏设备,实验教学进展缓慢
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设备的支持,有实验设备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设备,很多学校的设备数量比较少,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学生只能轮流依次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操作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不仅如此,而且教师不能发现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对实验操作的开展具有限制作用。
(二)方式单一,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单一,实验操作分为两种,一种为探究性实验,一种为验证性实验。两种实验方式有区别,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果,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对结果进行记忆;探究性实验则是未知结果,需要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来获得实验结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究性实验较少,学生在已知结论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比较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比较少,实验操作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而是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很多物理实验步骤比较多,学生独立完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很多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及时地完成实验操作,下次实验中仍然需要重头开始进行实验操作,这就为实验教学互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缺乏反思,不重视鼓励学生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缺乏相应的反思工作,没有对学生实验操作中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信心。实验教学反思只是从学生实验的完成度入手,并没有对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进行评估,反思工作开展不到位。
三、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购买实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
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在开展实验时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即可。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将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告诉学生,由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相关的操作。例如,质量测量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实验内容,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需要用镊子进行砝码的取用,而很多学生操作时会直接用手加减砝码,在发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不仅如此,实验测量中,砝码与物品需要摆放在托盘的中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学校需要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活动开展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爱护实验设备,合理地使用实验设备,避免对实验设备造成损坏。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提升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生活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压力压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沙子、凳子、砖头等道具进行实验操作,对砖头以及凳子产生的压强进行分析。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开展实验操作不仅取材方便,而且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实验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数量,由学生自己发现实验的结果。探究性实验具有很多的未知因素,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自由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操作,提升实验操作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实验。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师生之间需要积极地进行互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
(三)做好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操作失误的情况,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反思工作。每次实验操作结束后,学生列出自己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以便下次实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尤其要关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实验教学充满兴趣,才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活動开展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阻碍,如缺乏设备,实验教学进展缓慢,方式单一,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以及缺乏反思,不重视学生鼓励。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购买实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做好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进步,通过这些措施加快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对实验教学参与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传彪.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数码设计,2017(11):198-199.
[2]徐旦.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11,47.
[3]王红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0):50.
[4]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54-25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要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实验活动进展缓慢,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实验教学开展的意义
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实验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烦琐,学生对很多知识点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焦距不同,凸透镜成像规律不同。如果单纯地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点进行记忆,这就需要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分别对不同焦距下的成像规律进行观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第二,实验操作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获得实验结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升操作能力。第三,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完善和补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两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的开展是对物理理论教学内容的完善和补充。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一)缺乏设备,实验教学进展缓慢
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设备的支持,有实验设备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设备,很多学校的设备数量比较少,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学生只能轮流依次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操作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不仅如此,而且教师不能发现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对实验操作的开展具有限制作用。
(二)方式单一,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单一,实验操作分为两种,一种为探究性实验,一种为验证性实验。两种实验方式有区别,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果,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对结果进行记忆;探究性实验则是未知结果,需要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来获得实验结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究性实验较少,学生在已知结论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比较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比较少,实验操作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而是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很多物理实验步骤比较多,学生独立完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很多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及时地完成实验操作,下次实验中仍然需要重头开始进行实验操作,这就为实验教学互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缺乏反思,不重视鼓励学生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缺乏相应的反思工作,没有对学生实验操作中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信心。实验教学反思只是从学生实验的完成度入手,并没有对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进行评估,反思工作开展不到位。
三、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购买实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
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在开展实验时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即可。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将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告诉学生,由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相关的操作。例如,质量测量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实验内容,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需要用镊子进行砝码的取用,而很多学生操作时会直接用手加减砝码,在发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不仅如此,实验测量中,砝码与物品需要摆放在托盘的中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学校需要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活动开展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爱护实验设备,合理地使用实验设备,避免对实验设备造成损坏。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提升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生活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压力压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沙子、凳子、砖头等道具进行实验操作,对砖头以及凳子产生的压强进行分析。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开展实验操作不仅取材方便,而且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实验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数量,由学生自己发现实验的结果。探究性实验具有很多的未知因素,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自由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操作,提升实验操作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实验。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师生之间需要积极地进行互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
(三)做好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操作失误的情况,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反思工作。每次实验操作结束后,学生列出自己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以便下次实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尤其要关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实验教学充满兴趣,才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活動开展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阻碍,如缺乏设备,实验教学进展缓慢,方式单一,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以及缺乏反思,不重视学生鼓励。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购买实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做好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进步,通过这些措施加快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对实验教学参与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传彪.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数码设计,2017(11):198-199.
[2]徐旦.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11,47.
[3]王红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0):50.
[4]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