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捕捉“恩”情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恩难忘》是根据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老师领进门》一文改写的,被编者选编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该文中作者回忆了田老师善于讲故事的事情,主题深刻,情感真挚。笔者主要通过多元互动,与文本、作者、原作进行多元对话,在深度解读中捕捉“恩”情。
  一、与文本对话,感受教导之“恩”
  相对而言,这篇课文语言很质朴,没有过多的煽情语言,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更多的只是作者平铺叙述。与文本深度对话,就会感觉到这是一位老人在与你拉家常,在深情地回忆他儿时的故事,而这里的家常、儿时的故事中唯一的主角就是田老师。当然,这里的回忆,这里的叙述,更多的是带有一种“感恩”情感,是一种来自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恩,这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毕竟作者与田老师相处最多的,是田老师对他的谆谆教导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能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田老师的善于教导,是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他领进了文学之门。在该文中作者也流露出了这一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思想浓缩的精华所在,研读题目,则可以从中感知作者的感恩之情。因为师恩,所以难忘。具体来说,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进行叙述田老师授课的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田老师的感恩。这场景,也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老师,师恩难忘,难忘师恩。
  二、与作者对话,体验难忘之“恩”
  走进作者,了解刘绍棠。作为一名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也可以算是一名“名人”,理应受到很多人的尊重。而田老师,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其影响力、知名度根本无法与作者相比,但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见了田老师还要像小时候一样恭恭敬敬地行礼呢?这也许有尊师的传统,但更多是源于作者的感恩,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文中最后的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与作者深度对话就会发现,作者之所以能有今天,是与田老师善于讲故事密不可分。田老师善于讲故事,每上一课,都要讲一个故事,作者在那里学习了四年,也听了上千个故事。因此作者一回忆起田老师,就会想到他的故事。在作者的眼里,故事就是田老师的代名词,他已经与故事密不可分。而这种故事也让学生“恍如身临其境”,把作者引向了文学之路,因此作者对这种恩情自然难忘。
  三、与原作对话,剖析“无心插柳”
  由于作者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甚远,很多语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该文在选编入教材中时,编者已经做了适当的改动。比如针对“红摹纸”改为“描红纸”,将“受业四年”改为“学习四年”……这样改动的目的主要是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便于他们理解。另外,编者还刪除了一些内容,如田老师所说的话:“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与原文进行对话,就会发现作者那浓浓的感恩之情,对于田老师来说,不过是一种无心之举。
  而田老师也没有因此感到骄傲,或者技高一筹,自命不凡,他只是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属于他的本职工作。所以,对于班级几十个学生来说,无论田老师能有多少故事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他还是始终如一,一课一个故事,追求的是“润物无声”。这种境界,这种博爱,恰恰是一位教师最为宝贵的品质,同样也是值得刘绍棠尊敬的根本原因。因此与原文进行对话,就会发现田老师那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而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
  读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就是语言朴实,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一样,淡淡地传递着对老师浓浓的感激之情。这种浓浓的感恩之情,对于学生来说更为宝贵。也许这也是作者、编者的共同期望,饮水思源,难忘师恩。
  (作者单位:云南玉溪市华宁县宁州镇甸尾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一只猫,穿着一双可以在森林里自由行走的靴子。  他來到了一片古老的森林,里面又有很多甘甜美味的果实,但同时也有很多的危险。  “啊——”突然,一棵大树用树枝捆住了他。  大树说:“我太渴了,吃掉你这只猫让我润润嗓子!”  穿靴子的猫灵机一动,说道:“等一下!我这么干巴巴的,吃掉了也不解渴,我给你的根部浇点水吧!”  大树喝到了水,放开了穿靴子的猫,还送给穿靴子的猫一大袋红果子当作礼物。  穿
棒棒现在已经5岁了,可发现他玩游戏、做事情只接受成功,不允许自己失败和一丁点的不完美。一遇到挫折、失败就哭,选择放弃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身心更健康地发展呢?(棒棒爸爸)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自尊心强、追求完美”是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追求完美的同时却又受到自身能力水平的局限,这是导致失败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正是由于在追求完美下的“多次失败”,导致孩子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标的落实,对语文课程的本质、本体和本色的思考与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当下的语文课堂突出了语言文字的实践与教学,拥有语文味儿的课堂开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学并没有基于语言的本质与诗意进行,而在进行纯技巧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有的课则直接上成了所谓的语文知识课。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我们从来不缺少所谓的“语用知识”,我们真正所缺的,恰恰是以何种方式、何种策略、何种类
“地震啦,地震啦……”熊小弟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小跳猴跳着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我在操场玩滑滑梯,听到有人喊地震了。”  “小跳猴,不要慌,那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在进行地震演练呢!”山羊老师走过来,和蔼地对小跳猴说。  “老师,什么是地震演练啊?”小跳猴好奇地问。  “来,小朋友们先进教室,我们来讲讲地震吧。”山羊老师说道。  “小朋友们,你们谁遇到过地震或者听说过关于地震的事?”山羊老师问大家
家长提问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是个中班的小男孩。他看起来比别的孩子要成熟一些,所以一起游戏时喜欢作安排,同时又很较真。别人做了什么他认为错的事情,他就要求别人一定要跟他道歉,常常因为追着人家要求道歉不欢而散。在家里也是,他要求我给他洗澡的时候不要用喷头冲头发,有时我忘了,他就要求我一定要跟他道歉。我跟他说有些小事不需要道歉,他很迷惑地说:“那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呢?”真问得我哑口无言。请老师指导。
编者按:上一年本栏目以旧物为媒材,启发亲子对其进行创意改造。新的一年,编辑与主创者陆老师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将主题定为《童谣之画》,借人们代代口耳相传的传统童谣,以生肖为线索,以美工的形式寻找亲子互动的美好时光,共融文字之意,生发图画万象。  温馨提示:爸爸妈妈可以将孩子创作的《童谣之画》编辑成册,作为孩子成长的纪念。  童谣简介  传说当年郑成功去台湾时带了两只老虎,不慎让老虎跑掉了。台湾百姓没见
【关键词】问题导向;创新促进;校企合作;江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4-0029-03  2019年3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重点突出、规定明确、文字凝练,较好地体现了问题导向、创新管理、依法规范、统筹促进的立法思路,对推动
这是一片美丽的森林。  一天,森林里突然来了位不速之客——一条眼镜蛇。这家伙长了一口的毒牙,而且见谁咬谁。要是不幸被他咬上一口,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  自从眼镜蛇来到这里,大家整日提心吊胆,可都拿他没办法。这时,小蚯蚓站了出来,说:“让我去会会那个家伙!”  这让大家万万没想到,因为小蚯蚓不仅弱小,还没有什么本领,怎么能跟眼镜蛇斗呢?  “你怎么可能斗得过他呢?别去送死啦!”小松鼠劝说道。  但是
许多专家及一线教师都在追求课堂教学的“一课一得”,精准确定每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性的“一得”。笔者尝试减少单纯抄写的作业,分解单元任务,聚焦一点,连点成线,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的能力达到螺旋上升。现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排比句作业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积累)  学完第一单元课文后,四年级学生
对于结课来说,往往处于课堂总结环节,一般能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但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前提是语文课,因而在结课之中也要洋溢出“语文味”。笔者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为例,让结课在彰显语用的同时,洋溢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师:学到这里,你对于林冲的“不敢”,又有何发现?  生:我觉得林冲太善良了。  生:林冲凡事都忍让,不能称之为好汉。  生:我感觉他有点胆小怕事,尤其是怕大官,性格上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