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春满园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小学毕业生全部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的改变;及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要求的逐步提高,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递减;还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数学学困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令许多教师感到头疼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九年义务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因此,转化学困生已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1 倾注一颗爱心,适度“偏爱”学困生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绝大多数的学困生,主要是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而他们本质还是想学好的,只不过力不从心,有问题碍于面子不敢问老师和同学.因此对待学困生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心感染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1 发现“闪光点”,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常因暂时处于落后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嫌弃、家长的训斥和责备以及同学间的讽刺和数落,同时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因而产生厌学甚至是自卑的心理.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老师要耐心辅导,与他们交朋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缩短与他们的距离,不训斥他们,同时也鼓励较优秀的学生主动去接近他们,一起玩、一起谈心、一起探讨学习问题.只要他们有小小的进步,都及时地表扬.
  例如:笔者所任课班级上学期新转来一个叫陈华(化名)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平日住校,周末去叔叔家.在原校因性格内向,过于老实,常被同学欺负、敲诈,成绩很差.刚来我班因与同学不熟,因此表现得很孤独、无助,加之学习差,第一次周测十分不理想,所以对学习没多大兴趣,有问题又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针对这些情况,我先找班上几位较优秀的学生主动靠近他,和他一起玩,和他谈心,然后我也找他谈,观察发现他真诚、善良等闪光点,学习上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他,渐渐消除他自卑的心理,逐渐让他融入到集体中.现成绩取得可喜的进步,我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
  1.2 沟通师生情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爱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触及学生灵魂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精神饱满、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而且还要注意关怀、尊重、爱护学困生,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首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只有教师关爱每位学困生,不歧视、不体罚、不冷落,他们才愿意和你接近,乐意与你交流沟通,进而引起对你所任学科的兴趣,并肯下力气、花功夫,从内心深处逐渐喜欢上数学学习.
  1.3 适时的评价和不懈的激励
  当学困生鼓起很大的勇气举手发言或上黑板解题,或向老师展示他们的作业时,无论对错,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让他们在整个课堂中保持兴奋、欢乐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寻找尤其是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排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学困生心灵奋发学习的火花.
  1.4 做个别教育,适度“偏爱”学困生
  教师可以通过面批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巡视向他们了解知识“卡壳”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补进和耐心开导,甚至必要时可“开小灶”,适度予以“偏爱”学困生.
  总之,转变学困生需要的不是批评处理、冷嘲热讽,对他们的转化需要耐心、方法、时间、合作,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讥讽;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怀疑;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冷漠.只有相信“学困生”并对其充满期待、寄予厚望,方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2 培养学习兴趣,点燃学困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有了兴趣,才能喜欢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研究数学.学困生常因暂时处于落后而受家长责备、同学数落、老师嫌弃,显得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丧失上进心.要使他们进步,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
  2.1 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对于大多数学困生而言,造成学困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2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如果那样就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始觉茫然,继而大笑起来:“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忽高忽低呢?”同学们一时议论开来,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3 化枯燥为有趣,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
  (1)故事引入、启迪思维,游戏引入、体验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亦或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甚至可尝试让学困生走上讲台,尝试讲解,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课时,可用下面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百岁父子”有一户人家,父亲与儿子同一天过生日.每逢父子俩过生日,家里总要热闹一番.有一天庆贺生日时,父亲对儿子说:“当我们俩的年龄加起来刚好是一百岁时,就能称‘百岁父子’,到时候应该好好庆贺一下.”舅舅说:“我记不清你们现在究竟几岁了?快说说还有几年?” 父亲说:“我38岁那年,儿子10岁,现在年龄是儿子年龄的两倍,你想现在我们父子各是几岁?再过几年两人年龄加起来等于100岁?谁让你记不清,只有请你动脑筋了!”你说舅舅能解决吗?能用方程解吗?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讲课时,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学困生上课往往容易思想开小差,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对顶角”时,可出一数学谜语“两牛相斗”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3)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或举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学习兴趣.
  3 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充分兼顾到学困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使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1 降低教学起点,让学困生能听得懂
  推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理念.在讲课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将知识中的难点尽量分散讲,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讲课的语言要简练明了、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课后辅导,尤其是对学困生要注意有耐心.让学生结对子,成立数学合作小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2 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或多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使用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哪几组铁丝可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的长度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出上述性质.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3.3 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法
  学困生在接受知识能力方面和思维能力方面比其他的学生要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改变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拘一格,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全体学生.具体可通过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的;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可通过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形式,给学困生说话的机会;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注意课堂板演让学困生也一显身手,让学困生也体验到“我能行”;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分层教学意欲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长远发展.
  4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很多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在学习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依赖性强,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困生,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方法:教会学生复习与预习;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使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培养探讨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并自我检验的习惯.培养小结的习惯.
  5 加强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是人生启蒙也是终生的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还影响一个人的终生.”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的教育氛围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及时纠正家庭教育中的错误观念.要求家长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切忌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教师可通过家访、信访、电话访等多种联系方式,及时了解学困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尤其是苗头或趋向性的问题,家校双方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协商策略、对症下药.
  另外最需要家长配合的是坚持查看学困生的家庭作业以及完成作业的态度.相信有了家长的全力配合,定能使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向“中等生”甚至“优生”转化.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灵活多变的教法,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随时总结经验,及时改变教法,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要有从“教,好学生”到“教好,学生”的思想转变,才会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职业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倡者之一,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即在教学活动中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生大多在数学的学习中感到难学易忘,厌学心理严重,数学知识与能力都薄弱.而传统课堂教学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能力培养”的不良倾向,不利于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让数学课堂教
期刊
数学不仅是学生求学经历的一项必修课程,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及丰富学生自然科学意识必不可少的学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一直围绕考试在转,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切教学方法的落脚点.其被动局面表现在:一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因此,变更教学方式,形成主动学习意识与培养主动学习习惯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主导方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数学教学中
期刊
笔者通过对一道以函数为背景的不等式证明试题进行多种角度探究,同时查阅了2 0 1 1年高考数学试卷,发现基于函数背景的不等式证明颇受关注.本文拟呈现笔者对这一方面的探究所得,期盼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解法2 构造新函数,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证明不等式.因为0< b < a ,所以把a当成变量x ,而+ + ,x∈ (0 , b ) ,  运用导数的方法求F( x )的最大值小于0即可.  解法3
期刊
试卷遵循《课标》的培养目标,以能力立意,不仅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而且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强调知识之间、思想方法、基本能力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并借此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数学知识模块间的交汇  “知识模块间的交汇”是指同一知识板块内部或者不同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
期刊
极限是微积分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从数量上描述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而在无限变化过程中考察变量的变化趋势的思想就是极限思想.极限思想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又衔接着高等数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举例说明极限思想在高考中的考查.  1 基于函数背景知识的极限思想考查  例1 (2 0 1 0年高考福建卷·理1 0 )对于具有相同定义域的函数  点评 本题从大学数列极限定义的角度出发,仿造构
期刊
, ,如图,F1, F 2为其左、右焦点,P为椭圆C上任一点(非长轴端点),为  的最大值.  错解 设∠F1 P F 2 = θ ,  P F F P F D P F D  e =的条件,是解题者加强了条件.  正解  s i n 2α+ c o s 2 α  =1 ,不假思索地直接开平方,没有考虑条件[ ]  0  , .  错解2 ,  / /  ,的限制不够而产生增根,这是因为由  ∴ =
期刊
汉语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是:真,真实(跟“假、伪”相对);善,善良、慈善(跟“恶”相对);美,美丽、好看(跟“丑”相对).日本学者黑田鹏信说过:“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的,人们所追求的,就是要去伪存真,扬善弃恶,尚美反丑,即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真善美就是人类的理想追求.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
期刊
y r r  x x+ y y = r形式相同,其结构简洁明了,容易记忆.那么圆锥曲线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圆锥曲线也有类似上述圆的结论.  定理1 若点是椭圆  = ,因为过A B,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所以l的方程就是直线A B的方程,即直线A B的方程为  + = (a> b > 0 )右(左)准线上的一点作该椭圆的两条切线,( P A P B  A B,为切点),则直线A B
期刊
1 试题再现  在刚刚结束的2 0 1 2年福建省理科数学高考中,有这样的两个问题:  问题1 (理1 0 )函数在[上有定义,若对任意  f( x )x = 2处取得最大值1 ,则f( x ) = 1 ,  [1 3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要判定一个命题为真命题,需经过推理论证,而要判定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须举出反例
期刊
本题可通过联立椭圆和直线方程,采用求根公式或韦达定理解答,这是通法,但运算量较大.  也可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将问题转化为平面几  何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究,但是现行人教A版教材只把椭圆的第二定义当作例题处理,明显淡化了椭圆的第二定义及其应用.  如是,难道此题就无从解决了吗?几经周折,笔者终于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捷径.  1 试题的新解  解 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 ′,连结A F’ , ,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