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漫笔》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ng1987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本书是“凤凰枝文丛”之一种,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先生的随笔集。书名《江安漫笔》取自四川省内历史悠久的江安河。书中从作者的专业学术领域西藏考古与汉唐考古入手,揭示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的独特魅力;记叙前辈学者如冯汉骥、王尧、任乃强、杨振宁等人的真实风采;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以及三星堆文明、巴蜀文化、丝绸之路等考古学热点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此外,
其他文献
本文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例,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出发,主要阐明双语教学的教学理念与目标,对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方式及其考核办法进行探索,并分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双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群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和发布信息,在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果医院不能及时采取宣传策略,对其进行权威地宣传报道,就会产生各种不实信息,对社会舆论造成不良的影响,使群众产生恐慌心理。在该种状况下,医院宣传部门需要对其加强重视,规范宣传工作,合理优化宣传策略。本文综合探究医院在发生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规范化宣传的具体策略。
<正>长安城北的骊山,景色宜人,又有温泉可荡邪去疾,自古就是帝王游幸之地。《三秦记》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修饰焉。”唐太宗贞观年间修建宫室于此,赐名“汤泉宫”,唐高宗咸享年间改名“温泉宫”。唐玄宗登基后在此大兴土木,增其旧制,形成一座千门万户的大型行宫,并于天宝六载(747)改名为“华清宫”,著名的“长生殿”即在宫中。从开元后期起,玄宗几乎每年十月都会率贵戚权臣到此游幸,岁尽始
期刊
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较为严峻。广大高校应及时厘清思路,增强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主动贯彻和精准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就业工作的精神,协同创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明确就业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内涵为基础,以社会需求、行业发展为导向,积极拓展学生就业领域,不断优化学生就业服务,努力引导学生面向服务基层、服务创新创业的要求,力争实现广大毕业生高质量
A review is provided of various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adopted recently to assess the fatigue of 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The relevant fatigue loading is reviewed first, focusing on the succe
期刊
<正>一般来说,奏疏尚雅,以文言为主。然而,也有例外。前些年,笔者翻阅运河文献时,读靳辅的《治河奏绩书》,发现该书中的《详陈臆说疏》是一篇非常特别的上疏。该疏不仅仅是在清代,就是在历朝历代也属于另类,可谓是奇文一篇。为了方便论述,现将全文转录如下:窃臣随一面陪钦差勘工大臣科道沿途查勘工程,一面将崔维雅所著《河防刍议》与《两河治略》二书,阅其大略。迨勘工完毕,于八月二十七日行至徐州。九月初三日,钦差
期刊
受当前奥密克戎疫情在全国持续多点暴发、经济停滞,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相关会议中强调:“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点。”今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这其中民办高校毕业生占比接近1/5。在这一背景下,做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全国毕业生就业大局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以笔者所在商学院毕
<正>张好好诗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应作“三”)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睑莲含跗。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
期刊
理清数字治理在乡村社会的运行机理,是运用技术之治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农村社会结构的类城市化转型、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带来乡村数字治理成长的多元基础。立足“数字技术-数字空间-数字信息”三位一体的理论架构,在浙江等东部乡村地区的实证调研发现,通过数字空间的治理,有效增益了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激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重塑村庄公共性;通过数字信息的治理,助力基层政府实现对流动乡村的动态
<正>中国古代士人身份意识颇为复杂,而文、儒为其两端。儒士的身份确立较早,具有文人身份意义的概念则是汉代以后才兴起,魏晋以后趋于明显。范晔《后汉书》“文苑”“儒林”别传,确立了文、儒分流的传统。隋唐之际,新兴的科举取士进一步推动了文、儒身份的转型,至盛唐时期身兼双重身份的“文儒”群体活跃于文坛。杜甫并非盛唐“文儒”的代表人物,但他文、儒身份意识的演变却有代表性。杜甫文、儒双重身份意识源于家世两位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