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钢 应该“养”艺术家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艺术的办法,不是让艺术家用自己的东西养自己。政府应该去保护这些人,让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质量的作品
  
  25年前,陈其钢考上了教育部的公派研究生。在去法国的飞机上,他胸怀大志——西方拿文凭,归国当教授。抵达那天是7月1日,几乎所有高校都放假了。天气炎热,这一行人穿着西装,满头大汗站在异国大街上,茫然不知路在何方。
   X
  陈其钢性格里有敏感脆弱的一面,“见人就擦边走,不知道怎么打招呼”,同时又很强势,“到哪儿都是我说了算”。小时候常打架,欺负别的小孩。他承认自己“清高”,“非常难相处”,因为,“我很注意细节。对人的言谈举止,生活工作风格,衣服、手、头发是不是干净,都会很注意。”
  他说他特别不喜欢别人的恭维,对国内一些人对恭维话的“耐听”感到匪夷所思。至于国内的知识分子,“经常卖弄知识,在电视里看到一开始还不错的知识分子,后来成卖膏药的了,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评论,一个赛一个。”
  
  梅西安大师的关门弟子
  
  陈其钢的恩师梅西安是德彪西、拉威尔之后最重要的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一个特别之处,是他认为某一种声音或声音的组合对应一种特定的颜色。
  去法国之前,陈其钢非常崇洋,“想把西方的东西都吞下去,把自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西方认可的音乐家”。那年他已经32岁,从来不敢想象能拜梅西安为老师。“可能人生中确实有所谓的缘分”,到法国后的一个周日,陈其钢与同学出去吃饭却找不到饭馆,有个骑自行车的老人停下来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老人的干儿子是梅西安夫人的学生。
  通过这层撞上的关系,陈其钢给梅西安写了封信。15天后他收到回信,梅西安约他在两个月后见面。
  两个月间,陈其钢泡在图书馆,听梅西安的作品,揣摩梅西安可能提出的问题,加紧学习相关的法语。
  那个下午他与梅西安相对而坐,谈了4小时。话到中途,他忽然看见马路对面的那栋楼上有一个女人在烧窗帘,火越来越大。陈其钢想告诉梅西安外面着火了,但他不会说“火灾”这个词——这超出了他的准备。他只好比划:哎哎哎,看那个。
  最终他与梅西安一起看着火被扑灭。“回到楼上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已经改变了,好像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一个本来很严肃的面试变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谈话。”他成为梅西安的关门弟子,不能说没有那个放火女人的功劳。
  自此,梅西安到哪儿都带着陈其钢,每个月讲一次课,3到4个小时,每到期末还给他钱。陈其钢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教了半天这个学生还没听懂,对他来说这肯定很无聊,也没有任何名声和经济效益,但他还是很认真地讲。”
  陈其钢说他当时听梅西安的讲课录音会脸红,现在更是不好意思听了,因为觉得“自己太差劲”。音乐方面,他认为自己是“既不聪明又没有才能”,“我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工作,一步一步去实现的。”
  有梅西安这等良师,陈其钢对西方音乐自然很熟稔,不过“有些东西是抹不掉的”,那就是他为之骄傲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作品名称就可看出端倪:《源》、《水调歌头》、《蝶恋花》、《五行》。“每个作曲家作品的名字差不多都是一类的,有的是情感有的是社会有的是宗教,一般人一辈子只会走一条路。”陈其钢说。
  
  写了一首小歌《我和你》
  
  人物周刊:奥运有没有改变你的生活?
  陈其钢:以前接触的多是圈里的人或知识分子,大家对作品的好坏有起码的专业标准。奥运把面对的层次拉宽了,变成大众了。什么是大众标准?我们不知道。面对一些莫名其妙的反馈,有时会困惑:这些肆无忌惮的网民是大众的代表吗?
  人物周刊: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
  陈其钢:奥运时期特别明显。我跟张艺谋说过这个,他说公众就是这样的,习以为常了。我跟他不一样,我会刻意回避观众的反应。有些朋友把他们看到的反应寄给我,无论好的坏的都令我难堪。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对想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我是种困扰。
  人物周刊:你是怎么跟张艺谋沟通的?
  陈其钢: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跟他的关系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对我有充分的理解,能接受团队里有我这种人:不会客套、寒暄,讨论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人物周刊:作为一个严肃的作曲家,写了《我和你》这么一首歌,有没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陈其钢:没有想过。写好任何音乐都不容易。我其实从来没写过歌,就写了这么一首小歌——还有人说是儿歌。
  人物周刊:你的同行怎么评价这首歌?
  陈其钢:没人跟我说过,无论是说好还是说不好。我早有思想准备。导演很早就跟我说,他做完了电影,同行只是打哈哈。
  人物周刊:当时主题歌还有其他方案吗?
  陈其钢:导演给周杰伦和王力宏打過电话委托他们创作,也通过我委托这个委托那个,中国的外国的都有。这些都是在创作《我和你》之后。我们不相信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就写不出比这个更好的。它能走到最后我也觉得是个奇迹。
  
  人物周刊:做奥运音乐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陈其钢:我发现中国的音乐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艺术领域的决策人对音乐的了解不多,中国几十年来的大多数音乐作品的风格和艺术取向很杂,甚至大多数是西方音乐风格。
  90%流行歌曲是西化的,这绝对是一个问题,最近看到电视中对过去30年歌曲的回顾,没有人说歌曲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说歌曲好听不好听,流行不流行,当初为什么写这个歌。评论成败的惟一标准就是流行与否。
  但这歌到底从哪里来的,结构方式、旋律方式、演奏的乐器、编配的方式,很少有人关心。
  人物周刊:中国音乐创作面临什么危险?
  陈其钢:我认为是艺术作品商业化的问题。大多数制作人从商业角度去审视音乐作品,音乐人考虑的不再是艺术性和质量,而是怎么才能好卖,为了卖出去投其所好。如果这个现状不能改变,中国音乐的品质不会高,更谈不上国际影响。
  人物周刊:有人说,政府应该扶持做古典音乐的人,你觉得呢?
  陈其钢:保护艺术的办法,不是让艺术家用自己的东西养自己。政府应该去保护这些人,委托他们去创作,让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质量的作品。
  人物周刊:咱们中国不养对吗?
  陈其钢 :对。不光是音乐不养,其他也不养:戏曲、歌剧、舞蹈……这些全都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是要国家或非营利机构拨钱支持的,这样才没有功利性,才没有商业压力,不会为了票房演某个节目。在欧洲,不论哪个歌剧院,一年中的节目安排,多少是古典的、多少是创新的,这个比例是有一定之规的。过去这几百年西方是这么做过来的,虽然现在面临经济危机,也还没改变。
  人物周刊:你觉得在中国有没有政府养艺术的可行性?
  陈其钢:这不是我的工作。作为一个音乐人,我觉得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现在国家有钱,可能是还没有想到,或者不知道。现在国内的办法是定点委托,做大计划,但没有一个常规的、有长远想法的发展艺术的模式,而是即兴式的,或者基于名人效应的。比如委托著名作曲家创作,钱出得很多,而其他人什么机会都没有。而且中国委托创作的习惯是命题作文,比如给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做宣传,花钱从来不吝惜,甩得比西方还多。但这样做根本达不到繁荣创作的目的。
  人物周刊:这就意味着原创非常难。
  陈其钢:哪儿都难,在中国更难。中国的交响乐原创机制和长期规划几乎不存在。如果要有规划地发展音乐,应该像西方那样,政府今年委托80个作曲家,明年85个,后年90个,让他们写,但不限制他们写什么。把钱分成很多份,给更需要支持的艺术家,每年固定推动这些人继续往前走。交响乐团如果演新作品,政府就多给钱,鼓励新的探索,相反演旧的就少给钱。
  人物周刊:你对中国音乐教育有何看法?
  陈其钢:出国前经常听说,中国西洋音乐教育非常好,可以和西方音乐学院媲美。其实不尽然。中国的西洋音乐与欧洲的古典音乐相比,如同中国的西医与西方的西医相比,那终究是人家的东西,差距还是相当大的。音乐是文化,在音乐比赛中得奖是一回事,在基础理论上和创作上对西方传统的理解和发展是另一回事。在了解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和创新更加不容易。
  这个时代有许多和《围城》那个时代相像的地方,盲目的崇洋心理还继续存在,很多人回国以后吹牛说在西方得了什么文凭,在西方的比赛中得了什么什么奖,以此证明自己的水平。其实,在西方音乐学校拿到文凭或在西方音乐比赛中得奖,只说明我们学习和模仿他人的能力有所提高,远不能说明我们自己的创作水平。
其他文献
网友Q张友桦A    2006年之前我只有额头的头发是白的,3年过去了,快白完了。只有我母亲在过世前对我说的——不要管别人的评论,就当做善事了,这句话让我比较开心      Q:揭弊案一路走来,您总是壮怀激烈,想问您内心里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现实政治把一个人的社会角色都混淆了,我对这套政府体系的评价就是失智、失控、失灵、失望。我们扮演了不该扮演的社会角色。  今天的台湾人民都有一种焦虑症,就
“之所以会有一种针对性,都是因为我过去二十多年作为一个‘两栖动物’,有一个参照系,能清晰地看到美国人所看不到的美国,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所看不到的中国”    “中国经济越强大,中国元素越会慢慢从区域走向全球。中国元素会变成亚洲元素,最后变成世界元素”  本刊记者刘子超  实习记者蔡月香 袁诚发自北京  谷文达1955年生于上海。“八五美术新潮运动”领军人物之一,与徐冰、黄永砯、蔡国强并称“中
与一位师姐吃饭时听说了一件离奇事:有一南海师姐家里有钱,招赘了一个,她男人在她家里可以说是抬不起头的。可是由于父亲的故去,加上当地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她弟弟在分割家产后掌握了主要的财权,而她由于生了一个女儿,最后竟在男方那边抬不起头。为了挽回局面,她准备多生个儿子,想出了假离婚这招:签约离婚,等生了儿子后再复婚,逃避计生政策。  晚上接了一个大学同学的电话,请我去喝他儿子的满月酒。满月酒?他儿子不
求职最想见又最怕见的,当然是各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谓HR (Human Resource),这个冬天,感到寒冷的不只是四处求职的大学生们,HR的日子也不好过    尴尬的过场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张萌,所在公司在北京大兴区,是一家著名的IT公司,尽管家离上班的地方比较远,张萌还是干得挺带劲儿的。张萌在这家公司工作了4年,老板是美籍华人,效益好的时候公司发年终奖,张萌税后还能有两万块
日本一向以其精致的设计和对传统工艺的传承而闻名。近日举办的“100%设计”上海展与家居装饰艺术展上,以国家展团形式参展的日本,不仅带来最悠久的工艺品牌,更带来了这些品牌的创新理念、对传统工艺产品的再设计,琳琅满目的小物件,在现场颇具人气。    纸灯、切子、有田烧    为了把已有1300年历史的高级美浓日本纸(Mino paper)和岐阜灯笼的技术推向世界,新型照明品牌WAKARI以美浓日本纸为
5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连下五道总统令,专门就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及其家属的收入情况、财产情况定期申报问题详加规定。该命令在5月20日的《俄罗斯报》上全文公布之后,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纳雷什金又进一步解释说,不进行申报或者提供虚假申报内容的政府官员及其家庭成员,将受到被辞退等措施的严厉惩罚。那些习惯了官场潜规则的俄罗斯官员们,已经不得不开始正视来自克里姆林宫“阳光政策”的威胁。    
26岁的陈一冰,正处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和两年前令他第一次广为国人熟知的北京奥运会相比,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更接近陈一冰的丰收季节。他已然从笑容青涩阳光的“冰王子”,成长为中国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先后收入囊中的荷兰鹿特丹体操世锦赛吊环与男团金牌和广州亚运会吊环与男团金牌,证明了他无可挑战的“吊环王”的身份与体操男队队长的地位。  而在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上,陈一冰也被选为最后的5名火炬
“泰式民主”的困境  这不仅是泰国民主的困境,也是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民主失败的根本原因    持续动荡的泰国局势再起波澜:4月10日,支持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冲击位于芭提雅的东盟峰会会场,导致峰会被迫取消。4月12日,红衫军又包围了泰国内政部,总理阿披实在离开内政部时受到袭击。据传,阿披实的胳膊负轻伤,已经被送到医院治疗。  自阿披实去年12月就任总理以来,类似的冲突多次发生。12月28日,上万名他信
亲爱的木木:  我认识了一个女人,我们谈得很投机,但我开始越来越受不了她忽冷忽热的起伏——我猜想是我没有让她完全地倾心。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对两人无果而终保持了相当的心理暗示,一边享受于目前的虚幻,一边对虚幻之后的结果保持着清醒。但这种理性和情感的冲突让我很烦躁。木木,我知道你很喜欢《银河英雄传说》(编注: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一部长篇小说),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既不能像莱因哈特那样完美地压抑分裂,
变动社会中的军阀    近代中国乱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同时,无法保持政治稳定性。陈志让所剖析的就是这一时代政权的性质和表现。他对这一时期的评价基本是负面的。长达15年的军阀割据不仅使得中国处于内乱分裂之中,也将大量本可用于发展工业的资本变成了炮灰,在他看来这是中国现代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军阀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传统(他着重指出了为患深远的派系斗争),也决不是值得继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