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学生个体身上造成了三种虚无:现实自我的虚无、集体成员感的虚无以及社会角色的虚无。这三种虚无进而造成了学生责任感的消解。具体而言,第一,现实自我的虚无导致了虚拟“我”的产生,这种“我”不仅忽略现实,还会忽略网络环境的要求,进而失去应有的责任感;第二,集体成员感的虚无使得“我”孤立地存在,这自然失去了对于未来和他人的责任感;第三,社会角色的虚无使得我处于“无根”状态,这一状态容易让个体丧失自我的各种角色定位及社会对这一角色的各种期待及要求,进而丧失应有的责任感。对于网络的虚无作用,教育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