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本文从解释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和实践。然而笔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外阅读量不够
  在现今的教学评价上,为了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教师往往无意或有意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教学效果。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教材的“奴隶”。
  2. 阅读活动重宣教,轻落实
  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时,教师更多情况下只是在布置,而缺乏具体指导。“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教师仅仅停留于这种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将系统、科学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更缺乏学生阅读成果的有效反馈,可想而知,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 课堂内外阅读零散,缺乏整合
  研究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群文阅读教学恰恰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的短板,它是选取同类型的文章对语文课本进行补充、拓展、丰富。
  二、群文阅读的内涵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就选文内容展开集体建构,最终对选文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从“一篇”到“一群”的更大价值是努力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的许多痼疾。它意味着“教”的改变。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1. 转变教师观念
  教学改革最难的莫过于观念的革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极强的“守旧意识”,往往表现在“舍不得改、不知怎么改”。他们认为多读书固然是好,然而教师讲解课内知识的时间就少了,教师讲得不够,学生的成绩也必然不理想。与之对应的群文阅读教学却跳出了这个“思维怪圈”。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山东省高密四中,因为高一新扩了两个班,没有语文教师,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教师来代课,而其他教师都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如果再给别的班代课根本无力完成。所以没有办法,教师只好和学生一起制订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教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书。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教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考试成绩出来后,却让语文教师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别的班低,阅读和写作的成绩比别的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书读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也就加深了。
  2. 选好主题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选择篇目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如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鲧禹治水》《大卫》《夸父逐日》等了解神话特点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商鞅南门立木》《狄仁杰公正护法》《出色的老师》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群文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文章的“线索”进行多角度、多面向的组合。如,把李白的诗歌放在一起,是以“作者”为线索;把记叙文放在一起,是以“体裁”为线索;把友情类文章放在一起,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一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议题,围绕着议题可以展开阅读教学。
  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群文阅读把大块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在“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的课堂上,从客观上就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群文阅读”的课堂里不再拘泥于单一字词的理解,不必做到句段的“刨根问底”,也没有时间做到精读感悟。
  4. 尝试多种阅读方式
  课堂上除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文本性质,进行更为实战也更为实用的“生活化”阅读,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当前的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更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种基于课外阅读教学的群文阅读,不仅让课外阅读的指导更有成效,还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群文阅读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形式的变化带来教育理念的巨大变革,引领语文教育由思想封闭走向思想解放,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由知识灌输走向寻求共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阅读兴趣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实验小学 341700)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近年来各科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多年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学习热情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态变化,试着从“有趣”“成功”“有用”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积极情感;科学;催化剂;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
1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创新动因  1.1创新教育形势的必然要求  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既重视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的形成,重视科学态度、情感态度的培养.突出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意味着必须建立新的教学体系.首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即由原来重视学科知识、技能向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转变;再优
1问题提出  伽利略在《两个新科学的对话》中借莎尔瓦蒂之口谈到如图1所示的摆:摆悬于A点,DC为水平线,将摆球置于C而后释放,认为若无空气阻力可摆至D.在绳左侧A点正下方置一钉E或F,则球可摆至G或I.反之,自D、G或I开始,若无空气阻力可摆至C.此摆常作为机械能守恒或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之用.但在正常操作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却出现了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的“异常”现象,从而成为极好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通过
中学生写议论文,在说理分析时的常见表现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空泛议论、空洞说理、无病呻吟,很多时候是在四平八稳地说正确的“废话”。究其根本,缺乏分析说理的内在动力是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不妨用一用“设置‘假想敌’”这一招。  所谓“设置‘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假定自己存在一个论辩对手,引出与自己对立的观点,树立论争的“靶子”,并据理与对方辨析的一种论证方法。苏洵在《六国论》中
期刊
摘要: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阅读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单词,更重要的是学习英语语法和培养英语语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常常把英语阅读作为重要环节来讲解,而忽视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40  阅读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处于尴尬境地,要么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数理化学科常常挤占体育教学时间,甚至有的学校课表上的体育就是一个摆设;要么学生对体育学习态度不积极,将体育课当作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与消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前一种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后一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广大体育教师要在自身教学中寻找原因,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技法阐释]rn改革开放40年, 我们穿越风雨,战胜坎坷,收获幸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阔步前进. 一滴水能够映照太阳的灿烂光辉. 一个小物件也许就是改革开放
期刊
中学阶段“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最重要实验之一,也是学生分组实验倍感难做的实验之一.这个实验综合性强,它不仅在实验方法、操作、数据采集、处理等方面比较难,更主要的是我们难于对被研究的物体(小车)施加一个并测出这个恒力.因为在现实中,除了在真空中抛出或下落的物体只受一个力(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作用几乎是不存在的.怎么办呢?幸好我们在前面研究过“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在这个实验
摘要: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自身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练就扎实的写作功底。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夯实基础,以切实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厚积薄发出华章。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41  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
一篇好的作文,思路清晰、语言利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就像一座梯田,层次清晰、条分缕析的展现着学生的思维梯度和层次. 现实情况却是, 学生的习作, 往往思维混乱,层次不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