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面临“普高热”、“打工潮”等各种挑战,生源质量和数量急剧下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职学校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每一所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的口号,定期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如何从众多优秀学生当中挑选出能够代表本校教学能力、展现本校中职生良好形象、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是每一位竞赛指导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技能竞赛 优秀技能选手培养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担负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任,中职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面临“普高热”、“打工潮”等各种挑战,生源质量和数量急剧下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职学校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每一所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的口号,并定期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开展得轰轰烈烈。技能竞赛的开展就像是给迷雾中的中职教育点亮了一盏明灯,技能竞赛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成了展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盛装舞台,也成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器。如何从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挑选出能够代表本校教学能力、展现本校中职生良好形象、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是每一位竞赛指导教师关注的问题。如何促使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是各位指导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如何选拔并培养优秀的技能选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确立竞赛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其专业课程体系除了安排大量实践教学外,更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是对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有益补充。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的活动形式,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我校每年五月份都举行由企业赞助的技能竞赛月活动,获奖选手不仅可以得到奖品,更成为广大学子的职业动力,是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确立正确的竞赛指导思想,在竞赛组织领导、资金来源、师资队伍、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要给予高度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从校级层次的技能竞赛开始,同时把技能竞赛活动作为一项学期常规重点工作,建立规章制度。通过竞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促使教师教学理念和模式转变,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
二、确立竞赛指导教师
1.挑选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培训任务。指导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动手操作技能。竞赛表面上看是比学生,很大程度上是比教师,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带出高水平的学生。
2.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及时掌握竞赛形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导教师要对竞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予以高度重视,在分析历届竞赛出现过的题型、题量的基础上,按照竞赛项目要求和技术标准,对竞赛的难易程度做出初步判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并且符合竞赛标准的培训计划,再细化培训内容,各阶段的考核项目与要求,并通过考核检查各阶段的培训效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指导教师是培训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因此,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管理要到位,方法要恰当。在培训过程中要亲身亲为、言传身教。既要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又要勇于探索、百折不挠,更要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与学生同甘共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三、选拔竞赛选手
技能竞赛选手的挑选,相信对大多数指导教师而言,都不是一天就能决定的。我推崇的做法是从海选到复选到最后确定。只有选出了好的选手,才有可能在竞赛中拿奖。
1.选手应具备的条件。竞赛选手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接受能力强,反应敏捷,能吃苦耐劳。同时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强和自觉性好。
2.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广播、板报、座谈、班会、大会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竞赛,介绍竞赛相关情况,让更多学生了解竞赛,提高认识,增强自信,自觉报名参加选拔,这样有利于选拔出好的竞赛苗子,同时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
3.选手的选拔方式。对于报名参加选拔的学生,根据竞赛项目的要求,进行集中的短期基础培训,然后进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择优留下部分学生。再加大培训难度,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再根据考试成绩,按参赛人数的2倍,择优确定赛前培训学生人选。
四、培养竞赛选手
1.培养选手的敬业能力。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参加过技能培训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技能培训是一个艰苦而枯燥的过程,反复枯燥的训练与日后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工作的过程是相似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认真地练习正是日后工作中敬业态度的一个养成过程。一个在培训中忍得住枯燥、顶得住压力的选手才有可能在最后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才有可能在今后工作中创造出人生辉煌。
2.培养选手的沟通能力。在团体比赛项目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尤其重要。如参加电子商务项目的比赛中,需要3位选手完成这项任务,有的选手要拍照,有的选手要进行照片处理和加工,有的选手要对店铺进行宣传,等等,每个选手的任务都不是单独的,需要合作完成,任务大的时候要3个选手共同参与,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手之间进行沟通,哪个人完成哪个部分,最终完成比赛任务。在工作中掌握交流与交谈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见解,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是决定在社会上能否成功的重点。
3.培养选手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指建立在团队基础上,发挥团队的精神、互补互助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成员来说,不但要有个人能力,更要有在不同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参加团队技能比赛项目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相互之间不了解,培训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针对某个问题让学生相互提问,提出看法的方式进行。通过这个方法,培训学生接受不同观点,增加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通过模拟试题的测试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4.培养选手的抗压能力。什么是抗压能力?说穿了就是在外界压力下处理事务的能力。其根本是处理事务的能力,只不过外界环境或者条件不同。很多中职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对他们基本是有求必应,造成学生碰到困难时产生畏难心理、慌乱心理,从而比赛时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培训的时候,应该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观察他们的思想变化,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的性格。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主张,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是人格因素,培养乐观人格是提高抗压力的最有效手段。
5.培养选手融会贯通的能力。技能比赛选手应该能够达到看见题目就知道考试的知识点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最快解决这个问题的地步。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选手达到融会贯通的基础,活学活用是达到融会贯通的基本手段。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培训时多问选手,让选手了解自己练的内容有什么用,比较同一个效果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哪一种方法更好。
通过竞赛,锻造了技能高手,有助于带动职业院校建设,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竞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对学生技能要求非常高,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合作形成了很好的互动。技能竞赛是对一个学校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参赛选手实力的一个检验。我们对选手的培养不但要针对他们的基本技能,还要对他们今后在企业上应具有的素质进行培养。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中职生,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老师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黎春秀,张建辉,赵甘林.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的思考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2]史文生.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评判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3]孟宪辉,刘四妹.浅议职业技能大赛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技能竞赛 优秀技能选手培养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担负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任,中职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面临“普高热”、“打工潮”等各种挑战,生源质量和数量急剧下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职学校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每一所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的口号,并定期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开展得轰轰烈烈。技能竞赛的开展就像是给迷雾中的中职教育点亮了一盏明灯,技能竞赛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成了展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盛装舞台,也成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器。如何从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挑选出能够代表本校教学能力、展现本校中职生良好形象、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是每一位竞赛指导教师关注的问题。如何促使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是各位指导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如何选拔并培养优秀的技能选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确立竞赛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其专业课程体系除了安排大量实践教学外,更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是对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有益补充。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的活动形式,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我校每年五月份都举行由企业赞助的技能竞赛月活动,获奖选手不仅可以得到奖品,更成为广大学子的职业动力,是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确立正确的竞赛指导思想,在竞赛组织领导、资金来源、师资队伍、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要给予高度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从校级层次的技能竞赛开始,同时把技能竞赛活动作为一项学期常规重点工作,建立规章制度。通过竞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促使教师教学理念和模式转变,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
二、确立竞赛指导教师
1.挑选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培训任务。指导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动手操作技能。竞赛表面上看是比学生,很大程度上是比教师,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带出高水平的学生。
2.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及时掌握竞赛形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导教师要对竞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予以高度重视,在分析历届竞赛出现过的题型、题量的基础上,按照竞赛项目要求和技术标准,对竞赛的难易程度做出初步判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并且符合竞赛标准的培训计划,再细化培训内容,各阶段的考核项目与要求,并通过考核检查各阶段的培训效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指导教师是培训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因此,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管理要到位,方法要恰当。在培训过程中要亲身亲为、言传身教。既要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又要勇于探索、百折不挠,更要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与学生同甘共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三、选拔竞赛选手
技能竞赛选手的挑选,相信对大多数指导教师而言,都不是一天就能决定的。我推崇的做法是从海选到复选到最后确定。只有选出了好的选手,才有可能在竞赛中拿奖。
1.选手应具备的条件。竞赛选手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接受能力强,反应敏捷,能吃苦耐劳。同时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强和自觉性好。
2.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广播、板报、座谈、班会、大会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竞赛,介绍竞赛相关情况,让更多学生了解竞赛,提高认识,增强自信,自觉报名参加选拔,这样有利于选拔出好的竞赛苗子,同时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
3.选手的选拔方式。对于报名参加选拔的学生,根据竞赛项目的要求,进行集中的短期基础培训,然后进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择优留下部分学生。再加大培训难度,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再根据考试成绩,按参赛人数的2倍,择优确定赛前培训学生人选。
四、培养竞赛选手
1.培养选手的敬业能力。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参加过技能培训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技能培训是一个艰苦而枯燥的过程,反复枯燥的训练与日后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工作的过程是相似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认真地练习正是日后工作中敬业态度的一个养成过程。一个在培训中忍得住枯燥、顶得住压力的选手才有可能在最后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才有可能在今后工作中创造出人生辉煌。
2.培养选手的沟通能力。在团体比赛项目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尤其重要。如参加电子商务项目的比赛中,需要3位选手完成这项任务,有的选手要拍照,有的选手要进行照片处理和加工,有的选手要对店铺进行宣传,等等,每个选手的任务都不是单独的,需要合作完成,任务大的时候要3个选手共同参与,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手之间进行沟通,哪个人完成哪个部分,最终完成比赛任务。在工作中掌握交流与交谈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见解,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是决定在社会上能否成功的重点。
3.培养选手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指建立在团队基础上,发挥团队的精神、互补互助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成员来说,不但要有个人能力,更要有在不同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参加团队技能比赛项目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相互之间不了解,培训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针对某个问题让学生相互提问,提出看法的方式进行。通过这个方法,培训学生接受不同观点,增加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通过模拟试题的测试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4.培养选手的抗压能力。什么是抗压能力?说穿了就是在外界压力下处理事务的能力。其根本是处理事务的能力,只不过外界环境或者条件不同。很多中职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对他们基本是有求必应,造成学生碰到困难时产生畏难心理、慌乱心理,从而比赛时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培训的时候,应该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观察他们的思想变化,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的性格。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主张,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是人格因素,培养乐观人格是提高抗压力的最有效手段。
5.培养选手融会贯通的能力。技能比赛选手应该能够达到看见题目就知道考试的知识点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最快解决这个问题的地步。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选手达到融会贯通的基础,活学活用是达到融会贯通的基本手段。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培训时多问选手,让选手了解自己练的内容有什么用,比较同一个效果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哪一种方法更好。
通过竞赛,锻造了技能高手,有助于带动职业院校建设,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竞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对学生技能要求非常高,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合作形成了很好的互动。技能竞赛是对一个学校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参赛选手实力的一个检验。我们对选手的培养不但要针对他们的基本技能,还要对他们今后在企业上应具有的素质进行培养。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中职生,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老师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黎春秀,张建辉,赵甘林.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的思考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2]史文生.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评判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3]孟宪辉,刘四妹.浅议职业技能大赛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