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近几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车床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体会,从程序编制、操作技能和工艺处理三方面,针对如何开展实训教学,努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控实习;程序编制;操作技能;工艺处理。
中图分类号:TG65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8-0172-01
数控车床专业是一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重的新技术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强、实践经验要求丰富。由于当前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教材不配套,技能鉴定標准也不统一,故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1完善程序编制的综合教学
不同的数控系统,其加工程序的结构及指令的格式,都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编程的基础知识、原理讲清讲透,对个指令的格式、运动线路及其进行详细讲解,而且教学的内容也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例如:在教授“加工路线的确定”一节时,应根据职校生的基础和掌握程度,逐步引入并演示不同系统和型号的数控车床车锥法、移圆法、车圆法、平等车削法和终点车削法等加工路线,从而使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演示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数控系统的《编程使用手册》来掌握该系统的编程方法,笔者认为这一点是程序编程制教学中的重点。相应地,辅以简单的电脑绘图、查坐标、必要的数学处理方法与工艺处理技巧,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程序编制的方法,自如熟练地操作数控设备。
2加强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基地。使学生掌握训练的操作技能,服务于企业是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但通过这几年来数控专业的考试、考证及竞赛情况来看,职校间的学生在数控操作技能方面差异较大。有些职校侧重于程序编制的教学,对操作技能训练有所忽视。有些职校侧重于操作技能,对数控基础知识有所忽视。有些职校侧重数控新技术学习,对传统车工技能有所忽视。为此,在数控车床的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各项操作,对首件加工、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均能独立快捷地完成,并熟练掌握批量加工中,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各种方法。例如:在讲解“中级技能训练”一章时,可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先进行技能理论知识的灌输,然后按中级考证实操试题集进行抽题训练,教师着重对加工的步骤、方法、精度的保障等方面作讲解和提示。
3注重工艺处理能力的培养
工艺处理工作是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较为复杂又非常重要的环节,与程序编制水平的高低、加工质量、经济效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最难掌握的环节。在实训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零件,从零件的图样分析、刀具及夹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工艺线路、编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特别是对刀具选择和加工手段确定的方面,应着重加强。例如:在演示“GSK980TD指令编程和加工”一节时,教师应尽量进行一刀多用或一刀多刃的操作,对一些工艺难度、形状特殊的零件、其刀具形状和几何参数,都必需做出详细的详解和说明,才能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掌握和巩固。笔者曾经使用清远碾盛模具厂的“螺纹配合件”的实际生产图纸咨询地过数控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对刀具选择方面,基本上都是选用四把整体式的焊接刀、二把刀分别粗车削、二把分别是进行精车削,但由于铸铁表皮较硬,刀具容易产生磨损,换刀后,重新对刀、试车、调试的辅助时间较多,且四把刀加工、刀架自动换刀和空运行时间也较多。这样,就没有发挥出数控车床的效能。如果将车刀改为机夹刀,并设两组刀补,各取自用,刀具磨损后,只需更换刀片,做简单的刀补修改,即可满足加工需要。大大缩短了辅助加工、调试时间及刀具自动换刀、空运行时间,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明显提高加工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刀具选用、加工手段确定等工艺处理工作,对数控车床的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训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工艺处理与编程、加工之间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独立的工艺处理能力,才能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为学生今后独立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4提高实训教师的业务水平
数控车床的实训教学中有较多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工艺,重难点也较多,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师需要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索、钻研这门新技术,紧密联系实践,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吸取、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探讨、总结教学方法,研究教材的改进,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教师只有具备扎实、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春礼.中职数控教学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5,(3).
关键词:数控实习;程序编制;操作技能;工艺处理。
中图分类号:TG65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8-0172-01
数控车床专业是一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重的新技术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强、实践经验要求丰富。由于当前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教材不配套,技能鉴定標准也不统一,故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1完善程序编制的综合教学
不同的数控系统,其加工程序的结构及指令的格式,都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编程的基础知识、原理讲清讲透,对个指令的格式、运动线路及其进行详细讲解,而且教学的内容也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例如:在教授“加工路线的确定”一节时,应根据职校生的基础和掌握程度,逐步引入并演示不同系统和型号的数控车床车锥法、移圆法、车圆法、平等车削法和终点车削法等加工路线,从而使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演示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数控系统的《编程使用手册》来掌握该系统的编程方法,笔者认为这一点是程序编程制教学中的重点。相应地,辅以简单的电脑绘图、查坐标、必要的数学处理方法与工艺处理技巧,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程序编制的方法,自如熟练地操作数控设备。
2加强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基地。使学生掌握训练的操作技能,服务于企业是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但通过这几年来数控专业的考试、考证及竞赛情况来看,职校间的学生在数控操作技能方面差异较大。有些职校侧重于程序编制的教学,对操作技能训练有所忽视。有些职校侧重于操作技能,对数控基础知识有所忽视。有些职校侧重数控新技术学习,对传统车工技能有所忽视。为此,在数控车床的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各项操作,对首件加工、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均能独立快捷地完成,并熟练掌握批量加工中,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各种方法。例如:在讲解“中级技能训练”一章时,可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先进行技能理论知识的灌输,然后按中级考证实操试题集进行抽题训练,教师着重对加工的步骤、方法、精度的保障等方面作讲解和提示。
3注重工艺处理能力的培养
工艺处理工作是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较为复杂又非常重要的环节,与程序编制水平的高低、加工质量、经济效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最难掌握的环节。在实训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零件,从零件的图样分析、刀具及夹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工艺线路、编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特别是对刀具选择和加工手段确定的方面,应着重加强。例如:在演示“GSK980TD指令编程和加工”一节时,教师应尽量进行一刀多用或一刀多刃的操作,对一些工艺难度、形状特殊的零件、其刀具形状和几何参数,都必需做出详细的详解和说明,才能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掌握和巩固。笔者曾经使用清远碾盛模具厂的“螺纹配合件”的实际生产图纸咨询地过数控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对刀具选择方面,基本上都是选用四把整体式的焊接刀、二把刀分别粗车削、二把分别是进行精车削,但由于铸铁表皮较硬,刀具容易产生磨损,换刀后,重新对刀、试车、调试的辅助时间较多,且四把刀加工、刀架自动换刀和空运行时间也较多。这样,就没有发挥出数控车床的效能。如果将车刀改为机夹刀,并设两组刀补,各取自用,刀具磨损后,只需更换刀片,做简单的刀补修改,即可满足加工需要。大大缩短了辅助加工、调试时间及刀具自动换刀、空运行时间,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明显提高加工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刀具选用、加工手段确定等工艺处理工作,对数控车床的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训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工艺处理与编程、加工之间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独立的工艺处理能力,才能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为学生今后独立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4提高实训教师的业务水平
数控车床的实训教学中有较多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工艺,重难点也较多,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师需要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索、钻研这门新技术,紧密联系实践,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吸取、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探讨、总结教学方法,研究教材的改进,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教师只有具备扎实、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春礼.中职数控教学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