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课文饱含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口才,加强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从而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慢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就无法表达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就无法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无法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创设朗读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朗读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让学生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我一边用多媒体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解说:“孩子们,我们已乘着竹筏小舟来到漓江上,面对巍巍青山,悠悠碧波,有没有朗诵家来上一段啊?”影像感染加上言语激励,创设出良好的朗读情境,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诵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身临其境地体会什么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另外,音乐情境的创设,也能使朗读增色不少,配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特别是古诗中经常运用。伴随古筝曲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虽不能言传但能体会得到。
  3.熟练朗读,掌握节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音清晰。通过反复诵读训练,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课堂上,我先将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不一样的学生读,比较其好坏。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束缚,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著名电影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他说:“不要去念字儿,而要去说事儿。”
  在诗词教学中,学生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不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这就要加大读的量(次数)。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这里的质,是指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及以后对其他文字的理解。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词,在学生预习之后,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然后学生分组试读,再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重读的字词,学生自然领悟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特点。一篇文章开始时并不一定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但只要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思维活跃,慢慢悟其真义。
  4.提高教师朗读素养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老师朗读并享受朗读。我们探讨朗读教学的意义,就是要引起老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课堂上多拿点时间,多想点办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我们听了那么多的语文课,发现课堂上老师们虽然都很重视朗读,但是很少有教师给学生范读,甚至有的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这里读得重一些,那里读得轻一些;这里读得慢一些,那里读得快一些……学生怎么读都读不出味道。其实这个时候,只需老师范读一下,师生就会进入朗读的美妙境界。
  如何练出朗读的真功夫呢?不妨看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备课时是怎样备“朗读”的:“我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下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不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等。总之,要读出语感来。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了,我才敢走进课堂,因为我可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因为我取得了指导朗读的发言权。”于老师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用心备好每一篇课文的朗读。
  5.抓住重点,品词品句,反复咀嚼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读好”的意识:抓住重点词语读,抓住重点语句读,注意朗读能力的迁移。在读懂的基础上,抓住时机,让学生背诵,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是一种促进和激励。
  6.多读少讲,以读带说,以说促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保持协调一致,用“心”读;还要带着问题读,做到每读一段、每读一篇都要有目的,不白读。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国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军的农村交通的发展成为了促进农村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对于水泥公路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能够极大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对施工环节进行区分,按照各环节的特点对能保证水泥公路施工质量的检查方式和要点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水泥公路;施工质量;检查要点  作为一项工程项目,水泥公路工程具有所有工程共有的繁杂性
祖父与音乐  祖父有眼疾,到最后差不多失明了,母亲早年说带他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他舍不得花钱,死活不去医院,却过了几十年黑暗的日子。祖父的命运是多舛的。他的父母早逝,不到十岁失去了双亲,跟着叔叔婶婶长大,成年后结婚,没过多少幸福日子又离婚独自带着他的独子生活。贫穷、疾病,背负沉重的体力劳动,旁人的白眼,这些残酷的现实没有打垮他,他快快乐乐地生活了九十年,只因为他热爱音乐。在童年的记忆里,祖父在耕田
期刊
戴维·哈维在他的代表作《后现代的状况》中提出“时空压缩”一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热潮。在“时空压缩”语境下分析教育的复杂性、局限性、主体性缺失等问题,提出
[摘 要]近年来,党中央特别强调,要把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如何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依赖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重要途径,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本增值管理,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 人力资本增值管理    我国经济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世纪以来,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新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国家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计划的深入,对口支援工作已逐步成为各中东部高职院校长远建设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对口支援工作管理现状,制定和
摘 要:新课改正在逐步深入,如何推进教育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每天都在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师探讨新课程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引学;探练;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的形式应该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或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将数学学习与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对待自己的数学学习,在感受数学发展的同时获得数学方法
摘 要:近些年来,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化,而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方面,许多的课题需要各界深入探析。而物理情景创设教学方式则是其中一个课题。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开展尤其是对于物理这门逻辑性、思考性极强的理科来说
太阳明晃晃地照下来,比昨天毒多了。山子开着塔吊忽上忽下,吊着钢材、模板不断往十八层楼送。这是一个在建楼盘。山子坐在操作室内,感觉有一层热气裹着肉身,闷热难受,阳光让他睁不开眼,从模糊的视线里,他看到塔吊的影子像一个吊死鬼。过了一阵,居然哈欠连天,浑身乏力。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妈的,接连跟朵儿折腾了两个晚上,全部失败了,弄得上班都病恹恹的,活像鸦片鬼。在夜里他隐约看到朵儿失望的神情,像刀剐他
期刊
贝原益轩为日本近世初期的儒学家代表者之一,他的著述不仅局限于儒学研究,还包括养生思想的研究。益轩认为认为“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来自天地的恩惠,是养生之根本,他主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