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Ms6.5)临震预测、中期预测及中地壳流变结构

来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1°N,103.3°E)发生Ms6.5地震,震源深度10km,死亡617人,失踪112人,受伤3 143人,受灾人口108.84万人.根据月亮赤纬角、太阳黑子极值年等周期变化及两者的叠加效应,总结出2013—2014年是云南强震高危期,具备Ms7地震的发生条件.次年,利用基础SW前兆仪的临震预测指纹法信息,制定了2014年底211号地震预测表,预测了2014年8月四川(26.18°N,105.33°E)将发生Ms5.3地震发生.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表明:这次地震的指纹法预测时间相差1天,震中相差226km,震级误差Ms1.2.通过构造背景、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机制研究,NW向的包谷垴-小河左旋走滑断裂是鲁甸地震的发震断裂.中下地壳低速(高导)体与包谷垴-小河断裂交接部位是流变界面能量释放的位置,即本次地震的震源位置,为板内地震三层次构造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At 1630 on August 3, 2014, an Ms6.5 earthquake struck Ludian County, Zhaotong City, Yunnan Province (27.1 ° N, 103.3 ° E) with a focal depth of 10 km and 617 deaths, 112 missing and 3 143 injured , Affected population 1088400. According to the moon declination angle, sunspot extreme year and other periodic changes and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two summed up the 2013-2014 earthquake in Yunnan high-risk period, with Ms7 earthquake conditions. , A prediction table for the earthquake No.2011 at the end of 2014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ile prediction fingerprinting of the basic SW precursors and predicted that an Ms5.3 earthquake would occur in Sichuan (26.18 ° N, 105.33 ° E) in August 2014. In 2014 On August 3, the Ms6.5 earthquake in Lu’duan, Yunnan Province shows that the fingerprints of this earthquake differ by one day in duration, with a difference of 226 km in epicenter and magnitude error Ms1.2. Through the study of tectonic setting,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and focal mechanism, Th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of a small river is a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Ludian earthquake, where the low-velocity (high-conductivity) body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and the junction of the valleys and valleys are where the rheological interface energy is released, that is, the source location , Which provides a new case for the three-layer structural mode of intra-plate earthquake.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针对采用矩谐分析方法构建地磁基准图的边界震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的区域地磁异常数据边界补偿方法.采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区域地磁异常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对分解所得小尺度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利用总体Hilbert变换法进行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特征提取,通过自采样和特征匹配进行边界补偿;将大尺度分量之和作为趋势项,利用三角函数方法建立模型并计算边界之外的大尺度磁异常值.实验证明,相比当前已
这天晚上,我给阿木发完短信后就倒头睡了.事前我坐在窗前将近三个小时,但仍然没有想出应付明天局面的办法.办法总是有的,比如逃跑,我完全就可以那么一下子从所有人面前消失掉
期刊
全国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的今天,城乡之间的差异越加明显。本文以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出发,浅谈了如何以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多方位的创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多方式的激励机制来有效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高技术园区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通过建立的中国高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989年~1994年(历年)进行了发展现状与增长评价,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30个省、市、区科技发展综合实力和52个高新区发展条件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认为:北京、上海、沈阳等7个高新区是今后中国高新技术区发展扶持的重点区;天津、吉林、西安、郑州可视国家经
文章对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时序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剖析了“阶段论”、“台阶论”等粮食生产发展研究的常用方法,提出和论述了“渐变论”的观点和方法,建立了“综合增产率”计算模型。然后,应用“渐变论”对1949年~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进行了定量研究,从粮食总产变化趋势和变化驱动力两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粮食总产的时序特征。最后,应用两种方法对粮食总产进行了动态预测,预测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可突破5
月壤介电常数是当前月球微波遥感探测的基础,是月壤厚度、成分等信息提取不可或缺的参数.为了实现全月介电常数反演,通过对嫦娥二号卫星微波辐射计亮温数据进行时角校正,得到同一时角的全月微波亮温图.全月微波亮温表现出随月球地形、月壤成分及纬度变化的特征.基于校正后的微波辐射亮温,结合辐射传输模型,通过解算相关参数,反演得到3GHz频率下全月介电常数分布.其中,月海地区的介电常数实部高于月陆地区,且月球极地
由地化元素所揭示的近30MaB.P.以来气候演变的序列及特征,即在第三纪大部分时间中,虽有冷干与暖湿的交替变化,但气候状况相对稳定;进入上新世后,气候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表现为冷干与暖湿大幅度、频繁地交替,至第四纪早期,才又表现出相对冷湿的环境特征。这一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由上新世前不显著至上新世中逐步建立,直至第四纪早期稳定建立的动态过程。由地化元素揭示的近30MaB.P.以来的气候演
文章以我国9种主要类型土壤和同一地域的棕壤和四种褐土亚类以及红壤带中的非地带性土壤,如酸、中、石灰性紫色土,探讨了在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