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勇敢是什么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八月末的小长假,我窝在省图书馆一边故作认真地啃着考证教辅,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中午吃什么好。肚子饿得咕咕地抗议时,我起座下定决心好好安抚它一番。侧身的刹那,一件熟悉的白蓝POLO衫撞入眼帘——
  我的天!还有什么学校的校服能丑得如此显眼,又丑得如此亲切?那必然是我亲爱的母校了!于是我怀着些许幸灾乐祸的心情,一脸怜爱地打量起在我身旁专心做题的小学妹来。
  她留着符合校规的学生头,眉毛微锁,双眼几乎不眨地对着身前的一寸世界,右手迅疾地摆动,沙沙留下一丝不苟的笔迹。她做的是我的母校自己出的新高三专用习题册,依旧黄色封皮,纸张粗糙,题目可怖。当年是令我们闻风丧胆的作业,人称“夺命小黄本”。至今我都记得老班第一次下发小黄本时那一句“内部资料。外泄者斩”的阴森口气和疹人微笑。
  在空调的阵阵凉风中,将升大二的我注视着将入高三的她,忽然一阵感慨:高考啊高考,曾经这个在耳边千千万万遍被念叨的东西,居然已经离开我有这么久。
  2
  高三,好像是个挺恐怖的词。单是想想,便觉得无端冒出无数只罪恶的手,硬要将你拖进无边的黑暗里去——啊,然后涌来的是题目与试卷的海浪,轰鸣的是老师和父母的惊雷。
  还记得那是一场美其名曰“高三迎新大会”的年级大集会,将我和我的同学们,拖进了这场可怕的战役。集会在鲜少开放的活动中心举行。偌大的大厅。竞也坐得密密麻麻。大家带着将入高三的恐瞑、担忧和兴奋,开始叽叽喳喳。场子热闹得像马上要开明星演唱会。
  教导主任一见急了,大概心上一计,机智地按下了播放音乐的开关——“看昨天的我们走远了/在命运广场中央等待/那模糊的肩膀/越奔跑,越渺小……”他播的是牛奶咖啡的《明天,你好》,有点哀伤的声音唱着成长的伤痛。全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不苟言笑的校领导轮番上台,或用严肃的话语强调着当下的严峻形势,或用急切的情感渲染拼搏的必要性。
  做题、考试、坚持、高考、胜利。这是我从那几篇慷慨陈词里总结出来的五大关键词。那时的我,还躺在高二的好成绩里暗自得意,也过惯了学习娱乐两不误的闲散生活。所以当隆重的大会吹响高三征战的号角时,我除了觉得那首开幕曲挺好听以外,并无太多感受。
  然而,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像我这样心性顽固。相反,大会一结束,我就感觉身边这些神情凝重的同学似乎产生了一些思想变化。曾经靠课代表与同学互相包庇狼狈为奸以瞒过老师法眼的收作业情况开始变为一本不差,下课铃后玩乐的喧闹声开始被此起彼伏的问题声慢慢取代。遵循旧轨的我一时有点不适应:大家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努力了?
  我给自己找了很有说服力的理由。我相信:他们这样是一时心急,然而学习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我这样从容的学习节奏才更能持久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十月考试,我居然一下子从红榜上段直跌榜尾。相应的,许多居我身后的同学,通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轻松超过了我。
  在这特殊时期,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袭向了我。
  “在一场比赛中,如果你的对手已经跑了起来,那么即使你暂时领先,走得再久,也必然落后。”这,就是高三给我上的第一课。
  3
  滑铁卢一役,让我的心情受到了极大影响。学校是按排名来安排考场和座位的,这让我一下子从在最前的两个考场被直接踢到后面的考场。眼睁睁看自己的位置被眼中死读书的同学占领,那种“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毛凤凰不如鸡”的不甘自是不必言说。
  对,当时的我心态很不正。一方面我艳羡别人的进步,另一方面又鄙夷别人的努力。我常常瞅着他们趴在课桌上奋笔疾书的身影,在心中大叫:你不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要是我像你这么努力,我早就年级前多少了!
  这个时候,学校已经开设了持续到晚上十点的晚自习和周六的补课,额外学习地点更多地转移到了校内。我指的额外学习,就是作业以外的自主学习,比如刷教辅和真题卷,归纳笔记构建知识网络,等等。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质的考试,考生要做的不是越过一个标杆,而是超越他人并扩大差距。而拉开差距要靠的,就是在满足基本作业前提下自主学习的规划。
  高二那一年,在很多人八点回家开始放松的时候,我习惯了在热饮和音乐的陪伴下,伏在小桌上舒舒服服地做两个小时的数学或者物理。然而当地点被迫换成学校,当我的周围坐满一起伏案学习的同龄人,我开始感到紧张,感到竞争感和威胁感——特别是在学校强制性这一点上我产生了叛逆心理和反感情绪。简单来说,我不再那么静得下心来自习。
  在负面情绪引导下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同桌问我—道化学题,我抓耳挠腮想了半天毫无头绪——老天,那道题目我至少见过三次!
  某天我被我很喜欢的化学老师D姐叫出教室。她问我:“你上课为什么不专心?”
  我一愣,脱口而出:“我在听讲啊。”
  “对,你托着腮看着我,好像在听,可是你的眼神是虚的,心不在课堂。”D姐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告诉我,“高三要拼效率,如果不全神贯注地学习,你不如不学习。”
  4
  十一月,十二月……紧张的元月考试在望,备大学的自主招生报名也拉开了帷幕。这是一个流言蜚语四处乱窜的时节——“听说学校拿到几个清华北大的校荐名额”“老班估计要把x大的给班干部”……
  一股浮躁的暗流在长期密闭的教室中浮动着。忧心忡忡的老班把我请到了办公室。因为高二物理完成过46分到107分的跨度,作为物理老师的他对我总是很信任。很照顾。这一次,他费解地看着我,眼神充满探究的意味:“你知道,这学期很多同学终于觉醒。完成了飞跃。”
  “是。”我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但是,你却例外。”他顿了顿,瞧着我,“我眼里你一直是个勤奋好学的同学,是不是压力太大?或者把时间花在自主招生的准备上了?”   我不知该如何解释我的消极心理。只好死死盯住那张胡桃色的办公桌。难道真的告诉他我就是静不下心?受不了强制性的高强度复习?不,我愧对那双曾经充满赞许的眼睛。
  “自主招生的确是一种途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擅攻难题爱好竞赛的建议冲一冲,踏实求稳的就要学会舍小求大了。”
  “我不知道你出了什么问题,也许是压力过大,这是正常现象,要学会排解,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最后,这个年过四十、用深沉父爱般的关怀陪伴了我们两年半的严肃男人拍拍我的肩,对我说,“好好调整,我相信你。”
  比起这学期里父母的担忧与自己对成绩的心急,我差点为这句话掉下泪来。
  5
  老班的一番鼓励让我从迷茫中醒悟过来——陡然间,我好像又看到一年前那个在床上乐不可支地刷题的自己。和在办公室偷看排名后恨不得立刻奔回家报喜的自己。我不想让老班失望,不想让父母失望,更不想让自己失望。我在真题卷上写下“必胜”两个大字,开始制定详尽的每日计划。我想,我一定要在下一次的考试里,把我失去的全部拿回来!
  那个月,我就像一个视死如归的战士,每天持一支笔为武器,在题场里厮杀。我对自己下决定坚持一个月,如果我提升了,那就证明他们那样的努力是很有用的。我瞧不起只是因为我不敢!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个月后,起色并不明显的成绩像一块绑在我身上的巨石,将我拽向了湖底。
  我在这场战败后一蹶不振。那种求而不得的抑郁,把我重新拉回到高一门门红灯的绝望之中——原来上帝不过是给我一颗甜枣尝了尝,最终一切归零回到原点。
  所幸,故事走到这样的穷途末路,也到了绝地反击的时候了。
  L,我高二时一起刷题一起进步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我的堕落。把我狠狠地骂了一顿:“你看看你现在什么样子!你还是原来的你吗?!”
  他是个脾气很好的男生,我们认识两年半,从未见他对我发过火。这突如其来的一通骂,让我一时情绪失控,心中酸涩,差点哭出来。
  那天晚上,我没有上晚自习。一个人走在操场上,呆呆地吹着凉风望着夜空,感到如此孤寂无助。我这才明白高三里一直牵绊我的消极情感是什么——是孤军奋战的害怕,是对未来未知的恐慌。
  无助之下,我拨通了发小J的电话,本想和他倾诉下内心的烦恼,却在听到那个熟悉又遥远声音的瞬间,所有委屈苦楚涌上心头,哇的一声哭起来。
  “我懂的,我都懂的。”年少朋友的声音就像一剂安慰剂,慢慢稳定了我的情绪。他耐心地听着我的连篇废话,对我说:“不要怕,那么多同学都一起陪着你打着这场仗,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孤军奋战呢?我们都陪着你,慢慢来,不要急,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只要尽力了,和自己比有了进步,一切努力就是值得的。”
  不夸张地说,那时候J的陪伴,就像我在黑夜里看见了一道光。在他的劝慰下,我逐渐明白高考的意义,和我心态的不正确性。
  “明天你好/声音多渺小/却提醒我/勇敢是什么……”
  走在距离高考三个月的初春夜风里,我听着MP3,突然发现高三迎新大会那天教导主任送给我们的歌是那么贴切和动人。
  6
  后来的事倒没什么可说的了。重新找回信心和z大壮志的我,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回到了课桌前。补课吞掉了我们仅剩的周日,可是没关系。同学们在周日的下午求老班特批了一节活动课,在暖阳普照的午后奔跑嬉闹,用最最爽朗的大笑声甩掉一周积累的所有疲惫。
  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科目的强弱势,每周夯实一门强项与恶补一门弱项。同时适当提高数学、理综的题量,加深英语、语文记背,保证学习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累了,就和同桌打打嘴仗,出去跑跑操场。时光在我们不断重复的简单日子里哨然流逝。
  转眼六月。高考当天,我穿着后背有老班亲笔书写的洋洋洒洒“人品必爆发”五个霸气大字的校服傲然入场。我怀揣着高一就定下的z大梦,背后是亲人们热切的目光。
  我真的很想像写下类似《花开不败》《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这类经典高考励志文的作者那样。写出一个足够激励人的圆满结局。很遗憾,我没能做到。末期的补救没能完全挽回我的前期的失足,我最终考上那年全国排名低z大一名的大学。但,这个虽不完美却差强人意的结局,写满了我切切实实的青春。
  进入大学后,我和J、L等一起并肩奋战过的朋友一直保持着联系。每每想起近乎崩溃时J那句:“人都是互相支撑而坚强”,心中就一阵温暖。身边能有这样的朋友,真是上天对我的馈赠。
  大一和L一起看了部青春电影《左耳》,讲述了学生时代里四个人的爱恨情仇。L开玩笑说:“其实我们的青春没有那么多精彩浪漫的桥段和帅哥靓女,我们的十八岁青春。都被王后雄、曲一线、杜志建这三个男人占据了。”
  听起来有点无聊,却绝对难忘,值得一生回忆。
  7
  从实现梦想的标准来衡量,我不是高考中的胜者。可庆幸的是,在最后征程的那两个月里,我终于甩掉了那些彷徨和懦弱,没有沦为愧对青春的败者。
  也是经历过高考后才慢慢明白。作为牵动着千万个家庭心脉的人生大战:高考,它不仅是实力战,更是心理战。它能给予胜者短暂的荣耀光环,给败者失落与遗憾的惩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未来一段时光的伴侣圈子和生活模式,但它并没有那些危言耸听的培训机构和恨铁不成钢的老师说的那么可怕,好像人生只此一考似的。事实上,它能影响但不能决定你的人生。无论成败,未来的路,依然很长。
  高考最大的意义,是让人在一场持久的战役里,与那么多同伴一起去拼搏去笑去哭,书写一段值得永久铭记的难忘回忆,然后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最最重要的是,在特别的成年礼后,笑着对自己的未来说一句:明天,你好!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如果说迷茫是摸不透一件事,那么挫折就是了解一件事却对付不了它。它就像无法跳出的黑暗,像高不可攀的山峰。  有人问:“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吗?”A说:“从桥上过。”问者摇摇头说:“没有桥。”B说:“从叶子上过。”问者说:“叶子被水冲走了。”C说:“被鸟吃到肚子里就过河了。”问者强调:“那样的话,毛毛虫就死掉了,也便失去了过河的意义。”  那么毛毛虫究竟是怎么过河的呢?毛毛虫要想过河,只有一种方法
期刊
说到跑步,不得不坦白,我“起跑”比较晚,即便坚持到现在,也还完全称不上资深。但这并不妨碍我想说说自己,说说跑步这件事。所以,原谅一个爱跑步的孤独的话痨吧!而大多数的故事都是这样开始的:有一天……作为一个爱看故事的人,我自然也不能免俗。  有一天,我坐在树荫下小口小口地喝着水(我一直都是这么文艺地喝水,喝粥也是),望着远处的天空慢慢被染成了玫红色。突然,一个朋友跑过来坐在我身边,问我为什么每天都过来
期刊
很多人觉得“上戏”二宇代表着出名,代表着可以看到很多明星或者自己就是明星。其实大部分上戏人都是严谨、踏实的。它们专攻学术,致力于舞台。明星只是上戏的附加产物。  空即孤独  吃完饭,我一个人往学校走,昏黄的灯光穿过法国梧桐的缝隙打在我的脸上。这条路以前是法租界,被法国人占领了一个世纪,它的内心一直都是孤独的。这条路的外表何其精致、华丽,但空缺的一百年早已让它忘却什么是热烈的迎合。我踩在它的身上,像
期刊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是一段珍贵的快乐时光,有现在看来依然觉得十分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所顾虑,可以自由自在。经常喜欢跟小伙伴们在小路上、田野中疯跑,让风穿过自己的身体,看着身边的风景快速移动,觉得特别好玩特别带劲。  后来上了小学,虽然说离家不很远,但正常走的话也需要20多分钟,一天还得来回走四趟,这对几岁的野孩子的耐心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所以,不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路上都是你追我赶的疯跑的身影,
期刊
一  程煜禾翻到晴野的微博界面时。上面的评论几乎炸了。  “呵呵,晴野只会骗钱而已!”  “当年他也不过是靠着薄荷草火的,薄荷草走了,他就腆着脸充当大神了……”  程煜禾一条一条地翻下去,只有看到“薄荷草”三个字时会停顿几秒,最后点进原微博,看到博主挂在那里的广播剧预告,才松了一口气,发了一句“请好好加油”就把手机扔在柜台上,不再理会之后的消息提示音——反正也不想在微博上和人吵架呢。  而少年就是
期刊
这么多年来,若不是那次偶然经过你家附近,我估计都不会再想起你。  一排排老房屋翻新过后,我已分不清哪是你家,你以前的家。斜对面那家医院在我害怕的目光下慢慢变得破旧不堪。要知道,以前我最怕那里的阿姨和那里难闻的消毒水味。今天,它变成了一堆废墟。听附近的老伯说,这里要改建成一座商场。  你说你叫顾长渊,长渊长渊,取“一回头便是万丈深渊”之意,告诫自己做事绝不后晦,永不回头。后来,你竟真的没有回头。  
期刊
一  这个世界上,在你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总有人在燃烧岁月,试图完成一场华丽的重生。有幸的是,在高三这年我见证了沈哈的涅槃。  沈哈是在高三这年作为复读生来到我们班的。与大多数复读生不同的是,沈晗早已经历了一年大学时光。  对于这个与众不同的复读生,我们都抱有几分好奇。我恰好成了他的同桌,后来和他熟起来后,才听他说起他的经历。  沈晗说他第一次考取了一所还不错的一本院校,读的是审计学。  沈晗考
期刊
Coco,现在是晚上八点半。我正准备着后天的证书考试。你在千什么?你曾一度要求我到了大学为你写信,可是答应之后我就一直在纠结写什么。励志名言?估计为了作文你比我背的还要多。学习方法?作为实验班的领头羊,你绝对秒秒钟PK掉我。可是下午看着军训场上被迷彩覆盖的地方,我忽然就想起了你,正在高三的题海书山为之拼命的你。  我还记得暑假里,做过的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从初中,到现在。梦里做了很多事,见到了很多人
期刊
似乎谈论任何年代的青春梦想,文学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这颗泛着梦之光泽的倔强种子,不是单单为青春年华而生,却在不同的风雨和阳光中,纷纷扎根在这块水草丰美的土地里,扎根在包裹着年少l降动与无限想象的炽热心灵里。它们或许并不需要开花结果,也不奢望长成参天大树,仅仅只是微微萌动,然后长出细小嫩芽,一切的压抑和渴望便能破土而出。  顺着香樟树的脉络踏进淹没在读书声中的校园,隔着宽大校服去倾听十几岁的热烈心跳,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好吧”成了我的口头禅。当别人提到什么观点,特别是令我不快或不解的观点,我没有耐心听下去也懒得费口舌去反驳,便无所谓地轻轻撂下一句“好吧”,仓促而利索地结束这个棘手的话题。  为避免针锋相对引发的争吵和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好吧”实在是一句万能的咒语,用棉花一般的柔软和宽容轻而易举地迎接所有咄咄逼人、穷追不舍或浑身带刺的争论和质疑。再犀利的语言扎进“好吧”的棉花之中都会陷入有劲儿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