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趋势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适合广大青少年健身的高雅运动,它具有简便、观赏、娱乐、强身等特点,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由于变化多,趣味性强,简便易学,是广大学生首选的健身休闲项目。最近,笔者曾对武汉市几所高校的随机调查表明,八成以上大学生表示对羽毛球运动感兴趣或很感兴趣。为此,本文着重就武汉市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与普及问题进行相关的交流与探讨。近几年来羽毛球运动在武汉市高校蓬勃开展。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学生特别青睐羽毛球运动,每年选修羽毛球课的人最多。课外活动时,校园内打羽毛球者处处可见。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武汉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其主客观方面存在的利弊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武汉市 高校羽毛球 现状 趋势 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武汉市高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查阅了武汉有关羽毛球运动发展,全国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文献20余篇。
  2.问卷调查法
  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中医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和体育教师采取问卷调查,学生共发问卷160份,收回155份,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92.5%。教师共发35份,收回35份,有效问卷率100%。
  3.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武汉市普通高校开设羽毛球课的现状分析
  (一)羽毛球运动逐步成为高校主流教学课程之一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十分普及,国家队的水平很高,在世界名列前茅,因羽毛球运动有其特殊的魅力,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高低来进行练习。选修羽毛球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的高校,羽毛球运动几乎成为第一的运动项目,许多高校都成立了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或长期的校羽毛球代表队,除此之外,许多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提高训练,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二)开课状况
  现在武汉市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与以前有了极大的不同,技术教学观、竞技运动教学观被增强体质、快乐体育、素质教育、终审体育等教学观取而代之。集健身、趣味、竞争与一体的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等时尚气氛浓厚的项目自然就成了师生喜欢的教学内容。武汉90%的高校都开设有羽毛球课,分羽毛球专项课与选修课,普修课。
  1.授课内容及方式
  羽毛球专项课或选修课一般都以实践课为主,辅以少量的专项理论课。专项课的授课内容以基本技术与练习、比赛为主,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基础或基础较差,专项课教学要从握拍、击球方法等最基本的技术开始;选修课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基础,教学内容以改进技术、掌握一定的战术方法与教学比赛为主。而普修课的主动性比较大,可根据学生对羽毛球的掌握程度进行课程、课时安排。
  2.课时安排
  据调查,武汉市多数高校的体育课授课时间选修课与选项课略有不同,选项课每学期一般为16-18周,约32-36学时,选修课9-12周左右,约18-24学时。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授课时间普遍都少于预定课时。
  3.考核与评定
  考核时把得分和技术评定相结合,内容为正手发高远球,反手发网前小球或底线击高远球。得分多少以羽毛球落点的准确性次数为依据,技术评定主要看动作的规范性、协调性。
  4.场地设施状况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运动开展的物质保障,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通过调查,目前武汉市拥有室内羽毛球场的高校不多,总的来说需大于供,不能很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多数室内羽毛球场都是与篮、排球场共用的,在一个体育馆内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不同项目的场地,并在不同的时间上课。
  5.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羽毛球项目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的动力之源。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高校专业的羽毛球教师很少,大多数是其它专项的教师兼任羽毛球课程的教学。在被调查的12所高校中有35个担任小球课程的教师填写了问卷,他们的职称、学历等情况如下:助教占50%,讲师占30%,副教授占14%,教授占6%,80%人是本科学历,20%人是硕士,72%的人表示参加过羽毛球项目短期培训班,84%的人表示未撰写过关于羽毛球运动的科研论文。这是一批高学历的年轻队伍,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大部分未进行专业系统的羽毛球项目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自学或是参加短期培训班而后从事教学,对此方面的科研少,教学与科研相长方面也有待提高。
  三、发展趋势
  (一)高校羽毛球运动越来越普及
  随着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高校羽毛球运动越来越普及,羽毛球运动几乎成为第一的运动项目,许多高校都成立了羽毛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或长期的校羽毛球代表队,除此之外,许多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提高训练,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二)高校羽毛球运动水平越来越高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1.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鼓励普通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对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资源配置优化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和竞赛体系。3.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也是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4.普通高等学校均应开展运动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三)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
  为达到办高水平羽毛球队,提高学校影响力,部分高校开始聘用专业羽毛球教练作为球队教练,在担任大学生体育课的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师中,接受专项羽毛球训练的老师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其次在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联合湖北体育局举行了湖北省高校羽毛球教师的专门培训,以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师的执教和训练水平。可见武汉高校体育教师,特别是专业羽毛球教师的水平会越来越高。
  四、进一步开展与普及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认真转变观念
  首先,我们必须切实扭转当前对羽毛球运动学生热学校冷的局面。作为学校老师,特别是学校领导应从培养高素质学生这一高度认识羽毛球运动开展与普及的重要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与选择。我们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重视起羽毛球运动,相关费用或设施才能及时到位,组织措施才会有力,学生参与才会更加积极和踊跃。另外,我们还应改变对羽毛球项目健身条件的传统认识。由于受竞技观念的影响,我们在开展羽毛球运动时,往往局限在正规的场地上进行,把室内场馆作为必备的条件。实质上,从学生长远的自我锻炼的意义上讲,我认为让他们在不规范的场所锻炼,作用可能更显著。
  (二)建设高校高水平教师、教练员队伍
  要提高一个项目的运动水平,首先要求要有一大批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术好、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比赛经验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多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也要求高校之间经常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教师自己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提高教学与训练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其次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羽毛球运动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羽毛球场馆的建设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应抓住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学校基础建设正在不断的建设完善的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馆。校新区各项运动体育场地建设的比例结构应符合改革发展的需要,改变仅以几个大项目为主的固有局面。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形式上灵活多样,实行有偿教学、有偿健身,以馆养馆,形成良性循环。
  (四)改革与完善羽毛球教学内容,加强羽毛球师资队伍的培养
  由于当前高校羽毛球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以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来安排的,部分技术和绝大多数战术及规则受运动条件和体能的限制,对学生未来健身活动实效性并不强,如果教学中多注重步法练习和高远球、平高球技术的掌握,让他们了解在不规范的场地如何开展健身活动,这将会更符合学生今后发展。对于羽毛球教学师资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的办法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还可以通过加强相互学习交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培养一批多能的体育师资。同时体育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顾及到大众健身和他们今后授课对象的需要,合理调配,尽可能改变现有的师资专业结构比例,以适应高校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季萍.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种基本素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
  [2]周威.高校羽毛球体育教学调查与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
  [3]翁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
  
其他文献
农民工是我国向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离开农村,走进城市,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他们承受的生活
文化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食粮.新形势下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已成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县社会文化热
中图分类号:G831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1    摘 要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健美操的时尚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健美操运动时尚化的成因为着眼点,通过其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进行归类整理,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加快体育生活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 健美操 时尚化价值 研究     一、前言   健美操运动项目发展历史较短,但其将肢体语言与艺术
据《中国水运报》报道,记者从2014年12月9日武汉召开的“长江航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会暠获悉,长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长航局)将紧紧抓住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钻石机遇期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长期以来,排球运动的高度技巧性制约着排球运动的普及和作为健身手段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运用。伴随软式排球运动质地柔软,手感舒适,免充气,球速慢,易掌握,趣味性强,不易伤害等优点的突现,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软式排球课程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31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本文针对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依据形态美的内涵探其在健美操教学中作用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根据形态美训练融入到健美操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身体形态的控制能力以及对姿态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其高雅的气质和风度,并为健美操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形态美 健美操 影响 
期刊
期刊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要通过对国际标准交谊舞的起源、风格、服装、音乐等几个方面的了解,树立人们对国标舞欣赏的意识和观念,从而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推动人们积极参与这一体育运动。  关键词国标舞 欣赏 素养    一、前言  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舞。由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的高度发展,人们在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压力下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排舞特点、重庆市校园开展排舞的现实意义以及“健康重庆”城市体育背景为排舞发展提供的契机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排舞在重庆市校园推广和普及的建议。  关键词健康重庆排舞校园推广和普及    排舞,直译于英文“Line Dance”,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排成一排跳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