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家门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一到入夜时分,白天空荡荡的外滩边马路立刻热闹非凡。小贩们推着特制的手推车,现场搭建帐篷,手脚非常麻利,不一会帐篷便成型了。顺着马路一溜下去,有五、六十家摊位,气势相当宏伟。
早在清朝中期,沈家门便形成了热闹的街市,曾有“市肆骈列,海物错杂,贩客麇至”的记载,素有“小上海”、“活水码头”之美誉。这里常年万船穿梭。每逢渔汛,沿海十几个省市的几十万渔民云集港内,桅樯林立,鱼山虾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海岛渔港景观。
沈家门的大排档就在渔港边,海鲜品种多多,有不少还是鲜活乱跳的。除了常见的梭子蟹、花蟹、濑尿虾、蛏子、海瓜子、鱿鱼、鲳鱼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我连名字都叫不上的各式海鱼和贝类。当地人告诉我们,小贩有时欺生,见不是当地人可能会乘机抬价。虽然如此,但既然来了就不能不去坐坐,毕竟要感受一下当地的夜生活嘛!
最终选择了人气比较旺的一家。问了价格,觉得还能接受。
海鲜绝对新鲜,不过烧的功夫有点欠缺,四个菜全一个味,特别是摊主极力推荐那条鱼,鱼肉偏老,还没自家清蒸的扁鱼鲜美。之后,我们得出个结论,凡是自己叫不上名字的怪鱼还是少点为妙。
夜排档有不少卖唱的少男少女组合,大概是2元点一首吧。不过普遍歌喉不佳,坐我隔壁的一桌人先叫了一对少女组合,唱得都走音了;紧接着又换了一组少男组合,把一首好端端的《好汉歌》又给糟蹋了。但是这走音的歌声倒也让我体会到了小城的生活,与大城市完全不一样,这也是我在旅途中所要追寻的东西。
当地人说,吃海鲜一定要吃点杨梅烧酒,不然不够味,也容易拉肚子。很多美眉为了以防万一,也都皱皱眉头喝了一些,这拉肚子可不是好惹的。而我们几个却没信这个邪,滴酒未沾仍享受了美味,不知这是运气还是巧合。
大排档是远远比不上高档饭店的服务与设施,也没有豪华酒店的安静与惬意,但就是有这么一批人喜欢这简陋与嘈杂,喜欢这样的自娱自乐、毫无拘束,喜欢享受这种所谓的味道。迎着海风,品尝各路海味,确有逍遥自在之感。海鲜有生有熟,呛蟹、毛蚶吃的就是生鲜,而芝麻螺、黄螺等吃的是熟味。大排档里人头攒动,觥筹交错,炒菜声、嬉笑声混成一片,渔家味十足。所以大排档总让人有亲切感。
当然,如果想吃沈家门的海鲜,又不想去夜排档这种卫生设施相对简陋的地方,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去海鲜楼。先前我们以为在正规的海鲜楼吃海鲜价格一定高,被宰的可能性也大,所以当本地人向我们介绍一家酒楼的时候还有点犹豫。抱着先去看看的心情去了,结果这家酒楼的确没让我们失望,明码实价,而且有不少海鲜比大排档的开价还要低,烧得味道当然比排档要好多了。怪不得酒楼的生意这么红火,整个楼面坐满了食客。
选择去哪儿吃海鲜,要看大家的喜爱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会带给你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