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贯通目标的有力工具。文章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湘南学院为例,探讨构建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使地方本科院校成功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  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湘南学院
  Abstract: Talent cultivation is the basic function and fundamental task of a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a university.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focuses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lights the all-rou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disciplin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t is a powerful tool to realize the goal of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on chain-education chain-talent chain". This paper aims at local universities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takes xiang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building local universities education fusi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promotes local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of success to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1  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与综合性的认识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环境和资源,让学生在企业、行业实践中学习,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进而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和协同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产教融合模式更加突出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加注重企行业在人才培养过程的主导地位;更加凸显校企、校行、校政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育人机制构建;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平台建设等多元要素与环节,这些要素与环节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共同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水平。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和依托,其正确设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就业质量、地方本科院校整体资源利用方向和竞争优势所在。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指南与操作手则,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行具体规划。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教育思想、观念、目的、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2]。平台建设,包括校内外实验与实训教学平台、实验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等资源建设,是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的手段和依托工具。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设置及调整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不够
  我国现有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都设置为文、理、医、工、艺等多学科专业群,在专业设置方面追求高大上和齐全,专业设置的原则主要是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需要,一味地迎合当前教育市场需求设置,热衷开设热门专业、新兴专业、交叉学科专业,盲目跟风,而不是直接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设和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耦合度差,与地方经济产业群不相匹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本科院校未集中力量发展地方产业群所需要的特色专业,未深度扩展和建设自身传统优势专业,专业竞争实力较弱。高校往往为迎合市场需求新开设的热门专业中,自身师资力量都不能达到开展教学和科研要求,更谈不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2.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行业参与度不够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各高校教务部门基于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等要求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行业参与程度不够,培养方案未能明显体现出企业、行业对就业工作岗位胜任素质要求。教育实践中,有许多学校会请企业、行业代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但是大多数高校局限在征求意见方面,流于表面和形式,在人才培养后期的确定过程中还是以学校需求为准,校企相互交融不够。同时,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未严格执行共同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逐下,单方面违背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将学生作为利益获取来源,如对学生加收实习场地使用费或者降低学生实习待遇等。   2.3 课程体系设置千篇一律,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千篇一律,通常设置为通识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内实践课、课外实践课,普遍存着特色课程、优势课程、在线课程资源、实践能力培育课程、创造性思维课程、创新创业孵化培育课程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企业行业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比例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差异化、高质量教育发展诉求。同时在公共课课程设置方面,大多实行“一刀切”,课程内容大而不专、与学生差异化的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匹配度差,大量存在“水课、满堂灌、照本宣科”式教学,教学质量低。同时,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实践课程设置比例低于30%[3],实践课程设置流程不合理,许多校内专业实践课程安排在大四年级,大多学生大四正外出实习,实践课程资源浪费严重。
  2.4 平台建设资源严重不足,使用和维护不当
  在平台建设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中心-边缘”结构,优质平台建设资源流向重点本科院校,而地方本科院校处于边缘地位,加上自身学科基础薄弱,在各项平台评比工作中吸引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参与建设能力差,平台建设资源严重不足。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严重缺乏,省级校企共建平台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平台直接服务于企业经济利益发展能力低,无法满足企业重大科学研究需求,导致校企、校行共建共享资源平台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选择与一流大学进行合作共建平台。同时在平台使用和维护方面,存在平台资源更新速度慢、使用效率低、使用流程不规范、维护成本过高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现有大多本科院校实验室开放度不够,在学校非实验课安排时,学生不能参与实验活动。
  3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湘南学院为例
  3.1 校企共建專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置专业
  根据欧洲应用型大学发展经验,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和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专业设置应具有显著的职业导向,学校始终坚持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湘南学院结合郴州市有色资源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教育行业人才需求旺盛,2016年以来,学校增设了环境生态工程、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前教育等9个地方特色专业,这些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吻合度100%。针对郴州市基础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从2019年开始,学校8个兼招培养师范生专业改为纯师范生专业,同时学校与市教育局制定共同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培养计划。伴随着短缺的高级服务管理人才和软件人才供给矛盾凸显,学校与市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会、国际金钥匙公司共建旅游管理专业;与上海杰普公司联合举办物联网工程师班。同时,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产教融合事宜,并出台《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已构建企业、行业共同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机制。
  3.2 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管理
  实行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度,每年学校深入企业、行业一线调查人才需求目录和岗位胜任力要求,将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调研结果制定人才方案初稿,各二级学院组织由行业、企业、政府、专家组成的专业论证委员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修订以及对后期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经济需求相匹配。校企双方共同商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课程、课程设置、课外科技活动与自主创新实践内容,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等内容的建设。为进一步发挥制度红利,学校特制定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要求校企合作严格执行共同商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各二级学院教务部门不定期走访企业,在学校、企业两个场域同时调研学生学习和实习情况,将调研情况与人才方案进行对比和评估,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得以贯彻执行。
  3.3 校企共建课程,加大课程改革
  以企业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企业提出职业标准所需要的知识需求、技能条件和素质要求,提出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时分配、课程实施条件、授课教师的待遇,学业评价考核的设置等要求。学校依照企业需求,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构建通识教育课作为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作为主线课程,专业基础课、创新创业课程对主线课程进行支撑的课程体系。目前,学校已构建“两个维度(理论和实践维度)、三层次(知识、技能、素质)、多模块(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创新创业课程多模块)”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已出台校企共建课程专项资助计划等政策,目前已有校企共建课程360门。从2013年开始,学校在调研职业标准基础上,大力推行公共课改革,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大学英语、计算机公共课程依照不同成绩、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规划和教学要求,减少理论课程授课时间,增加实践学习时间,大学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思政课程实行多元教学方式,课程改革赋能学生乐学、好学、学好,教师乐教、善教、懂教。
  3.4 校企共搭产教融合教学、科研平台
  校企已经构建由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虚拟实验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组成的多维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培育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学校已出台校企合作共建平台奖励政策,学校积极与行业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如实行“医学专业和医院深度融合,医教协同,合作育人,目前学校已经出台《临床学院与附属医院深度融合框架方案》,双方已实现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实习实践资源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学校继续扩展郴州市第一、第三、第四人民医院等行业平台的合作。学校选择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度较强的企业共建教学、科研平台,如与郴州高斯贝尔公司组建微波通信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共同研发的微波介质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个亿。学校与郴州市芝草公司合作开发杏鲍菇、松乳菇、天麻栽培等技术,为企业实现利润1.07亿元。与郴州金旺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湘南稀贵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实验室,对郴州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中的技术创新、环境治理和机制体制中的技术和环境问题联合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为绿色郴州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  结语
  经过近几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湘南学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建了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该校实际情况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平台建设“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知识教学体系、技能教学体系、素质实践体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三体系”,不断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探索出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需要不断丰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内涵,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产业结构需求的复合型、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俭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5):79.
  [2]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 乔秀丽,田军,迟彩霞.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177-181.
  [4] 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1-76.
  [5] 湘南学院.湘南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EB/OL].[2019-04-30].https://pjc.xnu.edu.cn/2019_04/30_12/content-42283.s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时代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基石,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学院本科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承担着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责任。研究基于AACSB认证的要求优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将思政元素、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融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信息应用技能,实现AACSB认证的目标。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课程文件作为学科课程教学的指南,对语文教学有重要影响。因此该文以建国后颁布的语文课程文件为研究对象,选取“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5个思维术语做数据统计分析,分析其中思维能力目标的变化。首先进行概念界定,为接下来的分析奠定基础;其次对课程文件中各术语的分布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以数据为依据,描述发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希望对今后语
期刊
摘 要: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在我国普及,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计,该文立足于中加课程项目班的教学实际,以编制校本教材为主要方向,通过对比中国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与加拿大BC省的高中数学教材在课程标准、教材结构、教材内容3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得出了编制校本教材的基本启示,以期能够为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学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加 高中 数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各大视频网站自制综艺的发展如火如荼,尤其以爱奇艺打造的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芒果TV打造的《明星大侦探》《向往的生活》、腾讯视频打造的《创造营》等,一些现象级网络综艺已经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收视王牌。而在多家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吐槽大会》自2016年开播以来,就注重其衍生节目及衍生产品的发展。该文将以《吐槽大会》为例分析其营销状况。  关键词:《吐槽大会》 脱口
期刊
摘 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辅导员能否在时代的发展高度,把握教育的使命和任务,科学有力地判断教育的形势,全面贯彻当前党的重要的教育方针,正确地把握育人方向,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的研究主要是在结合了辅导员育人的能力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下辅导员不忘初心、以身作则的育人策略和育人方针。  关键词:不忘初心 以身作则 育人功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期刊
摘 要:语文知识培养也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顺应教师资格证国考、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投入使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三大背景的需要,需积极加强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但目前而言,受理论研究不充分、教学内容创新不足、相应的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需从整体上进行革新,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堂教学设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措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电力需求急剧下降。同时,由能源生产和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还有国际合作新主张带来的环境形势冲击,让电力行业这个污染排放大户在环境治理和全球变暖的双重压力下,需要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让我国电力发展顺应当今的经济发展态势,在保障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性发展显得尤
期刊
摘 要:关爱留守儿童,让其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助推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中国梦中就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鉴于此,该文使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参与式观察法,结合“舞蹈公益百校行”的个案,驾驭网络化治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剖析了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具有的的专门化、灵活与速度、创新性、扩大的影响力四大优势,分析了需要注意目标一致、沟通灾难、分割式协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下,高校在法学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搭建网络平台教学平台,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成为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思路。该文以“刑法学”教学为例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平台教学模式下刑法学实践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相关案例对网络平台教学模式下刑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完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平台 法学实践教学
期刊
摘 要:目的 为增进了解韩国创意经济发展背后的原因及机制。方法 实地调研分析韩国博物馆文创商品的类别、销售情况以及运行模式,总结了韩国对于创意经济的扶持政策及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结果 创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及系统的产品研发,同时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行业挂钩。结论 该文章可为国内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系统研发提出成熟的借鉴思路。  关键词:文化产品 博物馆 产品开发 创意经济  Abs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