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鉴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居民生活垃圾行为与管理现状,并得出人们乱扔垃圾行为与知识和意识有关,而与政策无明显的相关性,从而为城乡管理者在建设城乡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活垃圾;行为与管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背景及意义
在城市公共场所,人们乱扔垃圾的行为屡见不鲜。散乱在公共场所的垃圾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损害城市形象,而且也可能会使垃圾因长时间未处理而造成环境污染,对公共场所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本文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以河南理工大学校区周边区域为例,分析人们乱扔垃圾的行为特点,得出影响人们乱扔垃圾行为与管理的相关因素,为城市的美化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回收
为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及有效性,遵循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同时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经验设计问卷。以居民日常个人扔垃圾习惯为导入,在征询受访者年龄、职业、收入和学历等基本信息外,问卷围绕市民对垃圾危害知识的了解程度、行为、意识、政府政策和其它五个方面设计问题。
问卷形成后选取位于焦作市河南理工大学附近公园、小区和商场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以随机抽取流动人群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开展问卷的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有效回收率达85.9%。
三、数据的处理
除不可量化变量外,问卷中其余项目均采用5分评分法(有一个为四个选项,设置为4分制),回答选项设计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非常不同意类似的5个等级,根据问题内容,依次赋值5、4、3、2、1分值。数据在统计分析工具主要为EXCEL、SPSS软件。
四、数据的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人们对当前政府对于乱扔垃圾的相关政策满意程度只有59.6%,居民普遍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加大惩罚力度、开展垃圾危害教育来整治乱扔垃圾的行为。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如果想加强对市民垃圾正确的丢放,需要做更多的是在管理层面更加的完善与严格。在调查人群对垃圾知识了解的程度时,被调查者有较大一部分认为乱丢垃圾是因为个人的素质低,其次是认为在丢垃圾时,自己也想丢在垃圾箱中,但是却未能找到垃圾箱进行投放。
从问卷最后整理中,我们发现,有36%的人一般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来了解垃圾污染的危害的,而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已有21.43%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垃圾危害的相关知识。在此次调查中,有84.33%的居民认为通过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禁止随地乱扔垃圾容易被人们接受。在居民的认知中,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是素质不够高、公共场所垃圾桶不足。
2.检验知识、行为、意识和政策的相关性。由单样本t检验可知在134个调查样本中年龄均值为36.22,偏年轻化;性别均值为1.44,偏向与男性;受教育年限平均值为12.93,说明大部分居民受教育水平良好。
對于“你认为政府对随手乱扔垃圾的监管力度如何?”,其平均值为2.53分,说明政府对于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有一定监管力度的,但是这种监管力度只在监管力度一般和监管力度不大之间,说明政府的有关部门未能真正的做好监管工作,其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再根据图一分析,其实对政府的工作打1分和2分的群众也大有所在,说明市政府对于监管力度这一块确实需要加强
对于“你觉得焦作市公共环境垃圾处理的状况如何?”,其平均值为3.15分,说明大多数被调查的群众对于政府对垃圾的处理很是满意的。这也许是和我们在校园,公园等地方调查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在城郊去做,不知道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情况。但结合图二总的来说,政府对垃圾处理这一块还是到位的。
对于“你对焦作市公共卫生的满意程度?”,其平均值为3.25分,说明大多数被调查的群众都是对市政府所创建的环境卫生所满意。其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同时,很容易说明,这样的公共卫生大众对其评价是一般般的满意,而不是满意或者是很满意。结合图三,不太满意的成分还是有一些比例的,需要加强对公共卫生的治理,因为如果连公共卫生,譬如公园的环境都不能让人们满意的话,那么哪里还会有让人满意的生活去处。因此,政府更应当加大对垃圾的管理与清洁。
知识、行为、意识和政策间的相关系数
在可信度方面,将显著性水平与0.05相比较,如果双尾开率P-值小于0.05,那么可以此两项所涉及的方面的有95%的把握来说明其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而如果双尾开率P-值大于0.05,则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那么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知识、意识和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而知识、意识和政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但行为和政策没有相关性。
将得到的调查结果与“计划行为理论”相结合分析,能够看出,政府政策环节的薄弱性。它能够与个人的知识,与个人的意识产生影响,但是却在人们在做出最终的行为的时候,却几乎不考虑政府的政策。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扔垃圾这一现象做出更大的政策性措施,以引导人们正确的利用政策-知識-意识来产生最终正确的行为。
五、结语
从居民自身着手,加强并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环保意识并加强政府的政策力度,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市民对垃圾危害的意识。当人们了解并掌握垃圾危害的知识,充分认识的意识健全时,加上政府的合理、及时引导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政策、知识、行为、意识四者紧密配合,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北京城市垃圾处理与管理对策[J].黄凯,刘克锋,王红利,李荣.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01).
[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J].廖如珺,黄建忠,杨丹蓉.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2(01).
关键词:生活垃圾;行为与管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背景及意义
在城市公共场所,人们乱扔垃圾的行为屡见不鲜。散乱在公共场所的垃圾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损害城市形象,而且也可能会使垃圾因长时间未处理而造成环境污染,对公共场所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本文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以河南理工大学校区周边区域为例,分析人们乱扔垃圾的行为特点,得出影响人们乱扔垃圾行为与管理的相关因素,为城市的美化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回收
为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及有效性,遵循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同时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经验设计问卷。以居民日常个人扔垃圾习惯为导入,在征询受访者年龄、职业、收入和学历等基本信息外,问卷围绕市民对垃圾危害知识的了解程度、行为、意识、政府政策和其它五个方面设计问题。
问卷形成后选取位于焦作市河南理工大学附近公园、小区和商场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以随机抽取流动人群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开展问卷的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有效回收率达85.9%。
三、数据的处理
除不可量化变量外,问卷中其余项目均采用5分评分法(有一个为四个选项,设置为4分制),回答选项设计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非常不同意类似的5个等级,根据问题内容,依次赋值5、4、3、2、1分值。数据在统计分析工具主要为EXCEL、SPSS软件。
四、数据的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人们对当前政府对于乱扔垃圾的相关政策满意程度只有59.6%,居民普遍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加大惩罚力度、开展垃圾危害教育来整治乱扔垃圾的行为。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如果想加强对市民垃圾正确的丢放,需要做更多的是在管理层面更加的完善与严格。在调查人群对垃圾知识了解的程度时,被调查者有较大一部分认为乱丢垃圾是因为个人的素质低,其次是认为在丢垃圾时,自己也想丢在垃圾箱中,但是却未能找到垃圾箱进行投放。
从问卷最后整理中,我们发现,有36%的人一般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来了解垃圾污染的危害的,而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已有21.43%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垃圾危害的相关知识。在此次调查中,有84.33%的居民认为通过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禁止随地乱扔垃圾容易被人们接受。在居民的认知中,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是素质不够高、公共场所垃圾桶不足。
2.检验知识、行为、意识和政策的相关性。由单样本t检验可知在134个调查样本中年龄均值为36.22,偏年轻化;性别均值为1.44,偏向与男性;受教育年限平均值为12.93,说明大部分居民受教育水平良好。
對于“你认为政府对随手乱扔垃圾的监管力度如何?”,其平均值为2.53分,说明政府对于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有一定监管力度的,但是这种监管力度只在监管力度一般和监管力度不大之间,说明政府的有关部门未能真正的做好监管工作,其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再根据图一分析,其实对政府的工作打1分和2分的群众也大有所在,说明市政府对于监管力度这一块确实需要加强
对于“你觉得焦作市公共环境垃圾处理的状况如何?”,其平均值为3.15分,说明大多数被调查的群众对于政府对垃圾的处理很是满意的。这也许是和我们在校园,公园等地方调查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在城郊去做,不知道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情况。但结合图二总的来说,政府对垃圾处理这一块还是到位的。
对于“你对焦作市公共卫生的满意程度?”,其平均值为3.25分,说明大多数被调查的群众都是对市政府所创建的环境卫生所满意。其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同时,很容易说明,这样的公共卫生大众对其评价是一般般的满意,而不是满意或者是很满意。结合图三,不太满意的成分还是有一些比例的,需要加强对公共卫生的治理,因为如果连公共卫生,譬如公园的环境都不能让人们满意的话,那么哪里还会有让人满意的生活去处。因此,政府更应当加大对垃圾的管理与清洁。
知识、行为、意识和政策间的相关系数
在可信度方面,将显著性水平与0.05相比较,如果双尾开率P-值小于0.05,那么可以此两项所涉及的方面的有95%的把握来说明其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而如果双尾开率P-值大于0.05,则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那么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知识、意识和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而知识、意识和政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但行为和政策没有相关性。
将得到的调查结果与“计划行为理论”相结合分析,能够看出,政府政策环节的薄弱性。它能够与个人的知识,与个人的意识产生影响,但是却在人们在做出最终的行为的时候,却几乎不考虑政府的政策。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扔垃圾这一现象做出更大的政策性措施,以引导人们正确的利用政策-知識-意识来产生最终正确的行为。
五、结语
从居民自身着手,加强并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环保意识并加强政府的政策力度,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市民对垃圾危害的意识。当人们了解并掌握垃圾危害的知识,充分认识的意识健全时,加上政府的合理、及时引导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政策、知识、行为、意识四者紧密配合,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北京城市垃圾处理与管理对策[J].黄凯,刘克锋,王红利,李荣.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01).
[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J].廖如珺,黄建忠,杨丹蓉.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