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模块教学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thre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普遍开设,成为大学生接触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将直接决定着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以因材施教为核心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下,模块教学应运而生。基于此,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出发,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模块教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9-0126-02
  1 概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为培养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是发挥高等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大学计算机基础综合了实用性、操作性与知识性等特征,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并成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因此,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分模块教学,既是对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创新,也是此次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所针对的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根本目的是想要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增强大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入到社会之后可以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优势来处理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1]。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显现,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效果来分析,该课程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并未达到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其一,目前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全面普及,但受制于地区差异与发展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个体还存在一定差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出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知盲区”,学生的综合发展受到影响;其二,教学组织模式相对单一。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是以“讲解 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内容,通过“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等一系列过程之后,学生上机完成自主操作。从具体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在这种教学组织模式下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三,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依据统一的教材安排来完成,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并未达到“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目标。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这种尴尬局面[2]。
  而在这种尴尬局面之下,分模块化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分模块化教学的本质则是将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模块当中包含的知识点不同则使得模块大小不被限制。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分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教学所需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知识点的统筹优化,最终制定切实可行的模块化教学方案,在因材施教下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由此可见,分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针对性更强,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全面的教学优化,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保障。可以说,分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对全面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3]。
  3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模块教学途径及实施方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模块化的应用意义都表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模块化教学实践,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形成系统的实施方案,最终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3.1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模块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是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思路得以落实的关键,做好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切割十分关键。而将这些内容进行分模块切割则需要坚持以内容关联性为主线的切割原则,将课程内容切割为四个部分,具体包括:(1)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该教学模块当中包含内容有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理论以及因特网基础知识等。该模块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模块,侧重点是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缩小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储备的个体差异;(2)文本处理与演示文稿模块。该模块涵盖了一些办公软件,如Office软件中的Word文本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模块定位为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对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数据整理与网页设计模块。这一模块涵盖了数据处理软件Excel以及静态网站设计内容,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与网站设计能力;(4)多媒体处理模块。这一模块内容蕴含图形图像、音频以及视频处理,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内容。四大模块及其模块当中蕴含的内容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系统。不同模块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该搭建起各自的知识框架,从而在模块教学完成之后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模块化学习效果最大化提供条件[4]。
  3.2 计算机师资团队分模块教学实施方案
  师资团队是确保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教学发挥实效的关键,对师资团队进行模块划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创新的基础条件。通常情况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通常是由一个教师来完成,对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软件的使用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导致计算机教师面临较大的压力,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创新的态度会有所减弱。针对这种情况,模块化教学的应用则需要将师资团队进行分割,打破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是让教师负责四大模块当中的一个内容,如A教师负责计算机基础模块教學、B教师负责文本处理与演示文稿模块教学、C教师负责数据处理与网页设计模块教学、D教师负责多媒体处理模块教学。通过这样的师资团队的分割模式,使得不同教学模块有专人负责,减轻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这个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模块教学优势的最大化。计算机师资团队的分模块化教学实施,在分割之前需要考量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特点,确保安排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教师的强项,为针对性的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5]。   3.3 计算机基础课程配课分模块实施方案
  模块化教学实践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的应用,在实现课程内容分割与模块化分割的基础之上做好优化,确保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配课分割,保证整個教学体系以三至四个班为基础,从而完成循环,计算机教师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对所有班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这样的模块化配课模式能够确保计算机基础知识点的逐步渗透,减少由于配课混乱造成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当然,做好配课优化还需要结合教学时间情况以及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在实现系统的归纳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安排,提供决策方向。以模块化为基础实现内容的连接、分类、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教学活动的系统配课过程,依据配课内容形成授课计划[6]。
  3.4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分模块实施方案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分模块实施方案的设计是分模块教学效果检验的根本。考核主体是参与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学习的学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知识的接受情况。对学生进行模块化的考核,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四个模块进行分别考核,当每一个模块的考核结束之后自动进入到下一个模块的考核。但前提条件则是学生在接收模块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的考核模式打破了传统统一考核的限制,对学生的个体价值与综合发展充分尊重,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分模块考核能够更加系统的得出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在安排考核方面,还需要坚持系统化的考核目标,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案进行反复的推敲与验证,避免由于考核内容的制定不合理出现影响模块化考核效果的因素。基于此,分模块考核的实施方案制定能够更具体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教学内容的设计会更有针对性,为分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刘云翔. 模块化教学方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施[J]. 大学教育,2016,(8):124-126.
  [2] 何业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分模块教学改革研究[J/OL]. 软件导刊,2015,14(10):172-174.
  [3] 付瑞平,靳伟国.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模块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计算机时代,2014,(1):49-51.
  [4] 李银英,远海静.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257-258.
  [5] 魏英.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105-106.
  [6] 羊裔高,张伟利.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新探[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5):95-96.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教学策略方面的专著大都关注教学过程策略及其优化,包括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定义、设计和应用等。该文涉及的现代教学策略的概念关注于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的应用,这些方式附带着教学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等,并最终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达成。现代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这些现代教学策略的益处还在于实现了多重社会互动,促进了学生们的认知、参与社会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摘要:经典阅读推广形式的陈旧导致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逐渐降低,信息化时代需要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解决这一问题,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能够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有机结合。Moodle平台是当今较流行的网络课堂平台,教师在此平台上仅需做简单的二次开发就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利用Moodle平台构建的网络课堂多角度提高了学生参加经典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Moodle的教学辅助作用。  关键词:M
摘要:新闻话题抽取对于话题模型构建以及新闻话题挖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传统的方法仅仅通过提取关键词包来表示话题,缺乏完整的话题语义信息描述。针对该问题,本文从话题事件要素入手,建立话题语义模型,利用浅层语法特征抽取话题语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提取新闻话题要素,抽取结果具有一定的语义表达能力。  关键词:话题语义信息; 话题抽取; 事件要素; Text Rank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信息技术考试复习阶段,教师要把握重点,制订计划,采取多种方法将知识融汇广通。该文通过对循环结构这一模块的复习,简单谈谈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复习;一题多解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23-02  1 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必修课,全国各地信息技术学业
摘要:笔者从事高校多媒体教室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为保障学校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工作,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多媒体主要设备常见的故障、分析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介绍设备维护的有效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服务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设备;设备维护  中图分类号:TP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184-02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
摘要:该文主要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教学系统设计》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习该课程的同学进行学习能力测试,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对课程进行设计,并对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高等教育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影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
摘要:文章分析了课程资源建库建设的意义,讨论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库的结构、资料的收集和建库的实施步骤,提出一种快速、高效、基于协作式的建库平台,方便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关键词HDwiki;课程资源;信息技术;协作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158-03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
摘要:该文以计算机速录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分析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进行教学的优点,论述了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Packet Tracer;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38-02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基
摘要:互联网技术发展越来越迅猛,其应用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互联网技术所依托的技术平台之一——网站开发也越来越重要,其中尤其包括网站前端开发技术之CSS样式的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网站前端开发;CSS样式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215-02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快速推动了人类社会信息时代的发展,由此带动和影响了
摘要:高效教学是教学的理想境界,更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该文结合“生师”角色转变的教学模式特点和大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探讨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通过构建学生有效参与模型,从而实现翻转教学的高效课堂,为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教学策略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师”角色转变;有效参与;高效  随着翻转课堂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各院校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积极探索合适本校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