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的规律”到“美学伦理”——20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热”的理论谱系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朱光潜、李泽厚、蒋孔阳、刘纲纪等理论家纷纷将研究视角转向马克思前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在自然的人化、美的规律等问题上进行了论争,试图从《手稿》中找到人道主义、人性发展和人的自由的论据,从而确定"美学热"的合法性存在价值。朱光潜、李泽厚等从"自然的人化"理论出发,建构起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主体观与实践观。同时,也带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热潮。理论家们认为审美不仅构成了主体实践的一部分,更是参与到作为社会历史实践的"人的解放"进程。"美的规律"问题的探讨则完成了美学意识形态的自我建构和主体性美学延展的目标,成为人道主义思想在美学领域的深化。当美的本质问题和人的本质问题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以主体性为核心、以人学为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框架,从而具有知识分子文化启蒙的历史价值。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了有序多孔TiO2微球,在微波辐照条件下对其掺氮改性,利用FTIR、SEM、XRD、XPS分析等方法对掺氮TiO2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掺氮前后TiO2材料的
东部非洲的塞伦盖蒂草原,方圆3万多平方公里,这个神奇的地方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僅角马就多达150万头。虽然每年都会上演世界上最壮观的角马大迁徙奇观,但它们只离开两个月,之后又回到这个地方。也就是说,角马每年有10个月的时间生活在这里。  如此罕见的群体,每天排泄的粪便超过450吨,可以装满16个集装箱。这仅仅是一天,那么一个月、一年呢?长此以往,整个草原不就被粪便埋没了吗?可是,草原上并没见到粪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