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脾虚造模法的横向对比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4种常见脾虚小鼠造模方法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评价各造模法脾虚损伤程度及其适用性.[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每只每天0.5 mL)、苦寒泻下组(100%番泻叶水浸液每只每日0.5 mL)、饮食失节组(喂饲甘蓝并每2日加喂猪脂1次)、劳倦过度组(每日捆尾力竭游泳1次)、利血平组(1%利血平,每日2 mL/kg,皮下注射),每组20只.持续造模10 d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取材,做相关指标检测,10只自然恢复10 d,通过对宏观体征、进食量、体质量及游泳时长的测定,观察各组宏观指标的稳定性.计算各组胸腺、脾脏指数,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学指标,比色法测定血清D-木糖水平,碘-淀粉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对mtDNA拷贝数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 mRNA的表达,对各组小鼠进行线粒体功能评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利血平组宏观指标表现差异明显(P<0.05),以利血平组最为显著,指标稳定性以苦寒泻下组显著(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苦寒泻下组、劳倦过度组、利血平组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劳倦过度组变化显著;苦寒泻下组与利血平组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血平组变化显著.3)利血平组和苦寒泻下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模型组小鼠血清D-木糖水平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利血平组血清淀粉酶活性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血平组最为显著.6)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劳倦过度组mtDNA拷贝数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饮食失节组最为显著;苦寒泻下组和饮食失节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 mRNA转录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血平组Parkin mRNA转录水平有所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血平组宏观指标和理化指标变化明显,但宏观指标稳定性差,其造模法为短期造模的首选.苦寒泻下组宏观指标、理化指标及线粒体功能变化明显,宏观指标稳定性好,其造模法,适合多种脾虚指标的广泛研究使用.饮食不节组理化指标和线粒体功能变化较明显,但宏观指标表现不明显,其造模法可以作为长期造模研究的脾家损伤,更贴近临床实际的一种方法.劳倦过度造模法,可用于多因素造模法复制脾虚损伤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救疫全生篇》又名《瘟疫辨明主治方法》,主要阐述了瘟疫相关症状的病因病机、临床体征、治法方药等.其辨治瘟疫的学术思想包括神气舌脉,明辨细诊;寒暑疟痢,重视兼证;详论夹证,以通为用;独创新剂,兼顾岭南.该书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技能优良,可为后世研究瘟疫提供思路与借鉴.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背俞穴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康复科和脑病科住院治疗的84例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总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和Fugl-Meye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乏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治疗不离治血、治气、治火.文章基于血气火关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探讨.通过回顾文献,分析其“从气论治”理论依据;从辨病辨证角度,阐述“从气论治”临证思路及其机制.发现血气火3者关系密切,相互承载转化制约;“从气论治”主要分为气之不及与气之太过,治以益气固表、益气生血、益气摄血、温阳益气、补气祛阴火、行气化瘀及清气降火等;“气”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从气论治”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目的]系统评价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VIP)、万方医学网(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搜集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文献参照Cochrane Handbook 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
[目的]探讨熄风通瘀开窍方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对照组(41例,常规西医治疗)、电针组(41例,常规西医+电针治疗)、汤剂组(41例,常规西医+熄风通瘀开窍方治疗)、联合组(41例,常规西医+熄风通瘀开窍方+电针治疗).对比4组治疗前、1周后、2周后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文章系统阐述了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病因病机方面,王教授认为有风湿袭表、阳明热盛、气郁神伤、风痰上扰、阴血亏虚5种,病位在筋脉,与脾、肝、肾密切相关.治疗上随证立法,以“方药调其脏,针推通其经”为总体治疗思想,临床疗效确切.
[目的]研究扶肾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连蛋白(F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原则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2只)与造模组(38只),造模组在手术后7 d随机选取大鼠2只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余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中药低、高剂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以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作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输尿管.各组大鼠在术后7 d开始灌胃给药,所有大鼠均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疑难病,治疗棘手,病程缠绵,极易反复.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成为重要的创新手段,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整体上常法与变法并用,熟用常法以治本,活用变法以增效,并借鉴胃镜下粘膜形态进行微观辨病,衷中参西,并运用“以内辅外”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的疗效,防止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章详细阐述了整体辨证与微观辨病理论在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具体运用,以飨同道.
文章介绍毛宇湘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证经验.毛教授通过辨病提出食管癌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浊毒内蕴,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在基本病机基础上突出阶段性的主要矛盾,通过辨证提出本病分为3期,分别为初期—浊毒初蕴期,中期—浊毒血瘀期,末期—浊毒阴虚期.在治疗上,重视辨病、辨证、辨症结合,采用健脾和胃、化浊解毒、活血养阴、软坚散结的具体治法,并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选取针对性的疗法,获得了良好疗效.
李彬教授对辨治房室传导阻滞(AVB)具有独特的经验,认为气血不足、心肾阳气亏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其中宗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寒凝血瘀、气滞痰阻为本病的标实病机.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是李彬教授治疗AVB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