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精神的鲜亮底色。近年来,文化自信的提出,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更加突显,其对于多个领域的发展,突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样,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倡导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文主要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教育 结合
  素质教育的推行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目标的,其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现在各高校的学习还是以主科科目和考试科目为主,对于副科的重视度不够。但良好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思维眼界的开阔都有重要作用。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美术走向世界舞台。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根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的内容、横跨的时间、研究的深度都是值得去研究和挖掘的,其对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之根。同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其对于美术教育的方向、涉及的教育内容、教育的内涵等影响都是深远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中,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通过美术的领域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国本土美术的精华。
  (二)美术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美术教育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各种画类风格、体裁样式及其文化内涵都彰显了美的魅力。良好的美术教育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美术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更加突出和表现出中国文化底色,彰显中国特色的藝术之美。这样的结合和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突出美术之美。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发展现状
  当下,中国教育内容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紧密,没有实现有机整合,甚至有的初高中生连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没有,这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在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给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底色,增强文化自信。当前,很多小学、初中、高中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和重视不够,有的学校美术课程都没有开设,或者课程开设了,但教学课时不够,甚至相关课程被主科课程所占用,没有起到实质的教育效果。在高校,部分专业会开设美术教育相关课程,但是大多专业是没有开设美术教育课程的。有的高校也没有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或者是有限地选修,片断地呈现,因而没有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些问题是长期以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美术教育重视度不够,对二者有机结合研究较少导致的。
  美术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针对目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的结合,是值得我们探究和深思的。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结合的发展策略
  1.教师意识的提高
  无论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美术教育,还是二者结合发展,教师都是推动其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首先,要对相关负责任的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其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其深意,并能使其内涵深入内心,外化其行。同时,相关专业的教师要开展相关专题讲座等,让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意。对于专业美术学生或者其他阶段的学生,要开展相关的美术课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倡议,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这样能够提升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眼界。美术教师要有自我文化认同,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这不是单个教师力量的推动,而是相关部门、不同专业教师共同协力推动,重视其过程,讲究策略地有序推动二者的结合。
  2.课内课外共同推动
  相关文化课程的教育不要局限在校园和课堂,要有课内与课外的互动,起到共同推动发展的效果。在课堂内,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美术教育相关结合进行讲解,在具体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上实现贯穿。比如山水画的讲解,中国的山水风景美如画,这些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讲解绘画过程时可以穿插山水文化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对讲授的内容能够更加熟悉和了解,通过其想象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这样能够让学生不是生硬地去描摹和勾勒,而是加入情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画作中。有一项课外活动是采风,到有特色的地方收集民俗文化,这样能够更好地接触当地民风民情,了解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对其熟知后,将所学所感结合到具体的美术创作中。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够更好地与课内教学实现互补。课外采风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结合研究的一个生动方式。此外,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去参观学习,对当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建筑等进实地考察和参观,能够更好地体会其文化内涵,更好地将其融入自己的具体创作中。不同的城市和地域有不同的传统文化特色,要与当地文化发展深入结合,这样能够更方便学生直接地去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课内课外的学习能够动静结合、内外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课堂内,校园里,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相关标语、海报的张贴,专题讲座的开展和讨论等,都会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感受。
  3.优化美术教育模式
  传统的美术教育是把其分成不同模块来进行讲授,山水、素描、油画、水彩、人物、建筑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按照自己所擅长的方法去描绘和勾勒。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增加对某方面知识文化背景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明白创作的目的和背后的深意。美术创作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仅是为了拓宽创作领域和层面,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以美术视角和层面呈现给世人。这样的文化,这样的美术是独树一帜的。当下,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国艺术、中国美术的发言权很有限,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育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要通过绘画的方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山水风景、建筑特点、民俗民风等。语言交流是有限的,绘画交流虽然是无声的,但是在艺术的世界里,其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给予美术创作以重视和引导。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大学也应该开设与美术相关的艺术学科,审美学科,增加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碰撞。此外,剪纸、脸谱、年画、泥塑等方面的知识也可增加到美术教学中,让美术教育能够更接地气,更接近生活,多动手,才能增加创作实践,才能拓宽思维和增加灵感。[1]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结合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是重视度不够。目前,我国各学校无论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美术教育,还是二者的结合发展,其涉及的层面和重视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在时间上,要增加相关内容的学习时长,拓宽素质教育的范围;在空间上,不能仅停留在研究的表面和皮毛上,要深入挖掘素材和文化内涵,增加对美术与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其次是涉及的层面有限。美术教育不仅是单一的绘画,还有审美研究,增加传统文化元素是为了彰显中国审美理念,其意义是深远的。因此,应拓宽研究的领域,结合当地特色,把二者融于一体,将其当成研究去做而不是单一的任务。参与人数有限也是发展的一个问题,目前,参与的人数、范围还有层面都是很有限的,需要调动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去研究交流,增加参与人数。同时,也要培养一批专业人员,大范围地进行讲解和传承,增加受众范围和参与人员。[2]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增加美术教育,能使传统文化更加生动活泼,多渠道地去展示传统文化的价值;在美术教育中增添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增加美术教育的人文内涵,给学科教学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这样有利于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将二者结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艺术以不同的方式被更多的人欣赏和理解。艺术的创作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和审美创作是不一样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也是为了推动中国創造在世界上走得更高更远。在世界文化艺术的长廊中,我们只有不断地传承发展、创造创新,才能被更多的世界人民所了解。当下全球文化也在不断碰撞和交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增加各国人民的交流,促进人们友好发展,其意义和价值都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黎亮.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中), 2010(7): 60-65.
  [2]滕星,张俊豪.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 .
  (作者简介:解淑亮,女,本科,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美术教学;董晓芳,女,硕士研究生,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与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更好地认知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拓展语文学习知识领域的同时,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更能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在经典诵读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现阶段教师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有着实际的现实意义与
摘要: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其中的不同之处。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比较密切。尤其是中韩两国所在国家的留学生中,对方国家的留学生占很大比重。本文利用对比语言学的一般方法理论,对比不同对象之间使用的汉语和韩语的称谓语。  关键词:韩汉称谓语 对比 差异  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
摘要:舞蹈教学是舞台艺术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的形体动作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以增强舞蹈专业的“舞台性”。舞台实践是舞蹈教学的延伸,不仅能够检验舞蹈教学的成果,还能训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以便让学生实现舞蹈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知识转化为舞台的表演力。在教学实践中,应促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舞蹈的独特魅力,来激发起学生对舞蹈的热爱,逐渐学会自主地舞蹈练习与学习
摘要: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发展历史并没有传统艺术画的历史悠久,而且在油画领域内西方国家的艺术特征相较于中国来说更加突出,但是中国意象油画在风景上的艺术特征却又有自身的特点。而且中国有许多文化特点可以加入风景油画中,这也是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优势。  关键词:中国意象风景油画 艺术特征 优势  一、中国意象油画的意义  中国意象油画其实是对西方意象油画的一种改造,许多中国油画都是对西方油画的一种借鉴,而
天宇  慢慢地暗下来  一弯月挂在云边  草木、大地  朦胧了  幽暗中  蛐蛐声声  蛙鸣助阵  蝙蝠在树间  轻盈地滑行  水中  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林莽的倒影  黑白相间  韵味无穷  啊,朦胧  演化无数奇幻  诗的意境  梦的背景  也许  宇宙老人酒后微醉  对世间的一切  开始宽容  感知最早的  带着生命密码  是一群小生灵  它们虽然弱势  却在朦胧中  拼命地呼喊  回城傍晚
期刊
摘要: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幼儿期是一个人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语言发展 幼儿园环境 家庭教育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全面配合,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不仅能够通过阅读书籍来积累丰富的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一且不被重视,而随着对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因此,在语文教材阅读的基础上,还应适量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学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提升了体育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体验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有所启迪。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体育教学 体育能力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它是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
千年前的遵义建制叫播州  那个时候诗人一袭长衫很自在地  走在大唐广袤的山河  不分贵贱贫富,交友、饮酒、赋诗  那时的湘山寺  坐拥在层峦叠翠中  蝉鸣挂在红墙碧瓦的屋檐  钟声袅袅飘浮在清亮的阳光中  人鸟幽寂  千年后的今天  梵音淹没在霓虹汽车尾气中  人潮奔涌  一座寺庙仿佛一个隐喻  人们需要有一座高出物欲的小山  需要這么一座庙一口钟  让落水的魂魄,有一块栖息地  开远·行知校园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要巧妙选择文本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根据学生基础,设计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从深挖语文的人文内涵向运用语言文字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将“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教学理念恰当地展现出来,很好地体现从“教语文”到“教课程”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文字 训练  “文人合一,文心合一;文以立人,文以立心。”语文教育是一种心灵的熏染,一种精神的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