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风分析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j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MICAPS资料、吉林省地面气象站对2018年11月26日吉林省中部发生的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风是吉林省常见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给吉林省造成很大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也受地形因素的作用,吉林省中部处于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均为西南-东北走向,狭管效应造成了此区域多大风天气;冷涡、高空槽和低压等是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槽前西南风和等压线斜交,使得气压梯度加大,低压前部暖空气密度加大,高空风动量下传的地面风速有所增加,进而导致出现大风天气过程。低压前部存在的暖平流导致低压近地面层存在有较为明显的负变压中心,变压风导致地面的风速有所增加,低压前部气压梯度力较大的地方极易出现大风;低压与地形密切配合是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低压前部以西南风为主与地形高度契合,有利于产生大风天气。
  关键词:温度平流;变压;低压;高空槽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015060
  引言
  大风是吉林省常见灾害性天气之一,气旋大风、冷锋后偏北大风、高压后部偏南大风、温带气旋、气压大风与雷雨冰雹大风等每年给吉林省造成很大灾害,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受地形因素的作用,吉林省中部处于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均为西南-东北走向,狭管效应造成了此区域多大风天气。在实际的气象观测工作当中,往往将瞬时风速不小于17m/s的风定义为大风。朱乾根对我国大风天气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大风天气表现出夏少春多,南少北多,内陆少沿海多等特点。大风预报通常使用统计学预报、天气气候学预报、模式直接输出等多种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地处E121°38’~131°19’及N40°50’~46°19’之间,其东部连接俄罗斯,南部临近辽宁省,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西部靠近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与黑龙江省相互接壤。吉林省土地总面积为18.74万km2,境内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整体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趋势。该省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表现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且风沙较多,夏季温度较高且雨水较多,秋季凉爽,冬季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据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得出,吉林省夏季平均温度高于23℃,冬季平均温度低于-11℃,温度日较差位于35~42℃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位于400~600mm之间,其中夏季降水最为充沛,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日照时数位于2259~3016h之间,日照较为充沛。受到当地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吉林省大风、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对当地民众日常生产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大风灾害作为吉林省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不容忽视。
  1.2 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并结合天气学原理,对大风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海平面气压、地形因素等进行分析。
  2 天气实况
  2018年11月26日8∶00—20∶00,吉林省中部出现分散性阵雪天气,中部观测站都出现了大范围的西南和偏南大风,平均风力最大为7级,而瞬时风力最大为10级。此次大风天气过程造成道路护栏刮坏,众多树木刮倒,室外广告牌刮落砸坏车辆以及设施农业损坏等较大的灾害。
  3 形势分析
  由图1能够看出,大风天气过程前期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境较为平直,高压脊出现在巴湖地区并逐渐发展至新疆地区,与此同时其强度有所增加,脊前西北气流加强,上下游效应造成贝加尔湖东部的冷涡逐渐加强,北涡南槽的形式更加明显,贝加尔湖北部的强冷空气沿着槽后呈现出下滑趋势,而且有明显的冷平流出现在槽中,且斜压性逐渐增强,与此同时高空槽位于地面锋线之后,此次过程属于较为典型的第一型冷锋天气。自东北北部至山东半岛存在有较为明显的切变线。高空槽抵达吉林省西部,吉林省中部处于槽前和低压气旋前部,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很强有利于产生西南偏南大风。综上可知,此次大风天气由冷涡、高空槽和低压共同产生。
  4 大风预报方法分析
  此次大风属于低压和气旋大风,适合利用天气模型与物理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槽后脊前西北风携带着大量的强冷空气产生堆积,进而导致出现强气压梯度风。地面气压迅速升高导致变压风的强度较强,此时冷空气逐渐下沉而动量也逐渐下传。大风发生区域的低压前部梯度最大,而且低压强度越强,大风持续时间越长、风速越大。统计大风区域内的气压差、位势高度差、垂直速度、涡度平流、温度平流等气象要素得出,在500hPa位置处,由东北北部至华北中部存在着低压带且强度比较强;在700hPa及850hPa位置处也存在有相对应的切变线,且具有深厚的高空槽;自500hPa至地面吉林省西部一直存在有冷平流,且强度较强。与地面冷锋相配合的高空槽越深,其槽后存在的冷平流的强度越强,同时对于加深高空槽越有利。槽前西南风和等压线斜交,使得气压梯度加大,低压前部暖空气密度加大,高空风动量下传的地面风速有所增加,进而导致出现大风天气过程。
  低压前部存在的暖平流导致低压近地面层存在有较为明显的负变压中心,变压风导致地面的风速有所增加,低压前部气压梯度力较大的地方极易出现大风。因此,需要对地面锋区、垂直速度、急流、正负变压大值區等进行分析。冷暖空气活动在暖锋前后24h变压分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24h变压数值是预报低压大风的良好指标。11月26日20∶00低压前后正负变压之间的差值为10hPa,而低压前部西南风在变压梯度较大的正变压中心附近为10级,大风出现在负变压中心附近变压梯度最大的地方。
  5 地形对大风的影响
  大风产生在吉林省中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东北平原上,摩擦力小;大风的走向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的走向基本一致,且呈NE—SW向,而且主要位于长白山脉的西侧,狭管效应促进了大风的产生。低压与地形密切配合是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低压前部以西南风为主与地形高度契合,有利于产生大风天气。
  6 结论
  大风是吉林省常见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给吉林省造成很大灾害,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受地形因素的作用,吉林省中部处于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均为西南-东北走向,狭管效应造成了此区域多大风天气;冷涡、高空槽和低压等是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槽前西南风和等压线斜交,使得气压梯度加大,低压前部暖空气密度加大,高空风动量下传的地面风速有所增加,进而导致出现大风天气过程,低压前部存在的暖平流导致低压近地面层存在有较为明显的负变压中心,变压风导致地面的风速有所增加,低压前部气压梯度力较大的地方极易出现大风;低压与地形密切配合是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低压前部以西南风为主与地形高度契合,有利于产生大风天气。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267-275.
  [2]李超,魏建苏,严文莲,等.江苏沿海大风特征及其变化分析[J].气象科学,2013(5):584-589.
  [3]高瑞华,王式功,张孝峰,等.渤海海峡长岛风特性研究[J].太阳学报,2001,41(2):729-731.
  [4]陈淑琴,黄辉.舟山群岛一次低压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6(1):68-73.
  [5]杨雪艳.中国东北地区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大风的成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6]王凤娇,赵坤,葛翔,等.“4.15”鲁北沿海东北大风分析[J].安徽农业科技,2013,26(4):729-731.
  [7]吴恒,冯旭,郭维.2010年4月7—9日吉林省大风沙尘天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0):17139-17142.
  作者简介:
  王晓腾(1984-),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天气预报;段家月(1991-),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气物理;徐驰(1990-),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气科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秋海棠属(Begonia)是植物界的一个大属,分布在地球的泛热带地区。由于生境退化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很多种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生存威胁,所以,对其保护刻不容缓。文章综合前人的研究,介绍了秋海棠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概况和保护研究,并展望了后期研究的可行方向,以期为保护秋海棠属植物种质多样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秋海棠属;生长习性;种质资源;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水稻这种作物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农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水稻根系又决定着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效果,只有水稻有良好的生长情况才能够有良好的产量。所以本研究主要是以水稻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水稻的根系分布以及根系形态2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对水稻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通过优化水稻的根系状况来不断提高其产量。  关键词:根系分布;根系
摘 要:本文尝试分析导致民主镇石阶路村茶产业发展滞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分析结果及对策有助于石阶路茶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助力石阶路村脱贫攻坚。通过实地调研及走访当地农户发现石阶路茶产业发展面临以下问题:茶园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合作社管理经验不足;部分村民意识守旧,不敢轻易尝试茶叶种植;茶产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资金投入少。以上原因造成石阶路村虽自2017年起种植茶叶,但到目前为止成效甚微
摘要:通过对句容地区农业物联网技术试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探明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尤其在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满足市场需求,树立消费信心及环境保护方面意义重大。  关键词:  农业物联网;应用;效益;句容市[HJ]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215075    引言
摘要:共享农庄是以充分涵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类资源和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合作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三农”新业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海口市美兰区东寨港共享农庄试点的打造,旨在推进当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摸索出一条城乡互补、农企共享
摘要:  近几年,沧州市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快速上升为沧州地区小麦的一种主要病害,给小麦的产量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进行研究探讨,旨在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有的耕地后备资源已难以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此自然资源部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以开发残次林地后备资源来获取新增耕地指标,进而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和粮食安全。基于此,在陕北风沙草滩区定边县波洛池村开展残次林地后备资源开发,本文通过工程的选址和实施工程实例介绍风沙草滩区定边县波洛池村残次林地土地整治技术措施,为风沙草滩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项目的实施将创
摘 要: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想尽办法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怎样提高农业的生产,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性呢?当前,中国的农业相对而言不是特别的突出,农业技术的推广就成了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农业技术在农村推广上去,农村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农村文化会得到相当大的进步。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以芦笋种子NY2037为实验材料,选取NaCl、Na2SO4、NaHCO3、Na2CO34种盐碱胁迫,分别设置盐碱浓度0 (CK)、25mmol/L、50mmol/L、75mmol/L、100mmol/L、125mmol/L、150mmol/L、175mmol/L、200mmol/L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芦笋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种子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胁迫能力;低浓度的中性
摘 要:本文综述了我国猕猴桃的种植资源现状与分布、功能性成分、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等研究概况,同时探讨了猕猴桃产业在汉中市的发展优势和对策,为猕猴桃产业在秦巴山区扶贫攻坚工作的作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猕猴桃;研究进展;产业发展;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30004  基金項目:陕西省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