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管理在现代图书馆建设和功能发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人本”、“和谐”和“柔性”三个维度入手,探讨了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人本 和谐 柔性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63-02
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非常强调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结合多年图书馆工作经验和现代管理知识认为,“人本”、“和谐”和“柔性”是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三个不可缺少的维度,对于加强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塑造当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1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人本之维
现代图书馆是人的集合,是信息的平台,也是以人搜索知识,传播信息为目的而构建的公共服务性研究机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是以人的价值观和效益观为中心,不同于以往以物为中心。
1.1 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强调图书馆的主体是人,人是图书馆有效管理和进步发展的关键,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要使人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图书馆管理是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其中包括:为图书馆员工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为图书馆员工施展才华构建学术信息平台;维护和实现图书馆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物质精神利益,为员工及时排忧解难;高度重视对员工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在日常工作中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要不断地改进管理者的工作作风,组织管理者要成为图书馆员利益的真正代表。
1.2 管理以人为中心
强调人本管理是图书馆各项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是图书馆现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心。图书馆现代人本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如下:(1)人本管理及其思想是现代图书馆全面制订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才能有效促进管理者在现代管理中注重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并有效发挥创造力,给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制定全面系统的战略。其战略理念包括以下基本任务:吸引人才和补充人才;充分保持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所急需人才;培训工作人员和储备专门人才;着实发挥现有图书馆人才的作用。同时全面开发以人本管理思想为前提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其策略包括:人事策略、公共关系策略、领导策略和组织策略。(2)创造和谐氛围、协调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是其基本的指导思想。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倡导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学科门类众多,人员层次构成复杂,由于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所受教育、实践经验、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不尽相同,对不同事物的认识等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故要使图书管理系统有效运作,保证其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馆员间和谐相处,互相理解、尊重、帮助、信任、补充、协作和支持;使馆员的个体精神和有效物质需求得到相应限度的满足,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团队战斗力。(3)现代人本管理思想是图书馆制定全员办馆方针的基础。以人本的现代图书馆办馆方针具体体现在体制导向、舆论导向、作风导向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其中舆论导向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图书馆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体制导向可为体现民主管理、全员管理的体制,为各类各级人员参加管理提供前提保证。
2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和谐之维
现代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社会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主旋律下,图书馆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和谐社会管理的样板。
现代图书馆的和谐管理表现在:(1)要求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交往融洽。图书馆员是现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图书馆员一要理解读者的心理诉求,尊重读者内心感受、关心读者学习需求,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二要以方便读者为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读者实际知识需要为己任,急读者及所急,想读者之所想。在馆员中树立读者至上、和谐立馆的理念,把与入馆读者的和谐关系作为对图书馆员考评成绩的重要依据。(2)要求沟通渠道和谐。在现实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馆员不可避免遇到一下问题,诸如有读者可能说生活琐事或交流思想问题,他们过于投入,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忘乎所以,严重影响到周围读者的阅读和学习。这时如果按传统做法,图书馆员一如既往要求请交谈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没有公共阅读素质,要保持安静,否则被清理出去。这样的传统做法,远不如馆员自己轻轻走过去,拍拍桌子并加上一个友善的眼神,读者就会可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也会对馆员报以歉意微笑,一个窘迫的情境,就瞬间化解了,这样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化解了,彼此内心深处还达成了一种理解和默契。甚至成为友好相处的开始。由此可见,图书馆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交流渠道,实现沟通渠道和谐,既方便了入馆读者及时给图书馆员反馈意见,由融洽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图书馆员随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读者提出的种种问题,适时消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可能激化的矛盾,保证了双方的和谐沟通,把双方因误会造成的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3)坚持阅读和谐。阅读和谐的首要前提就是平等阅读。要求现代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服务实践中,要兼顾不同读者群体,平等对待所有读者,特别是要兼顾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如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阅读需要,为此图书馆制订相关保障措施,开辟各种便利绿色通道,开展相应对口服务,促使不同层次的读者能够平等拥有读书的权利、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权利。(4)阅读氛围和谐。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阅读氛围和谐是吸引读者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从馆藏的布局到内部环境的设计,从外部馆舍建筑的现代设计到室内装饰品的摆放,每一细节都是以人的舒适、愉快为前提,图书馆体现出是浓厚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从而让让读者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得到美的艺术的享受。(5)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是和谐之魂。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服理念,开展个性化服务、多层次的信息咨询、人性化交流沟通位主要特质的图书信息管理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尊重个人价值,每一个人的读书的平等权利,要向每一个人大开方便之门。由此可见,现代图书馆平等阅读是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中的一种自然反映,是读者人格的现代具体体现,是每位现代读者应有的平等利用信息文献资源的重要民主权利。 3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柔性之维
图书馆柔性管理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人是管理的核心,人也是管理的最终目的。柔性管理的潜在依据是基于人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人格化管理。该管理强调在尊重人尊严、理解人内心活动、重视人技能和素质的基础上用好人、管好人。其逻辑的出发点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依据,以人性化的管理思维和工作方式,靠制度的人性化设计,靠馆员之间的人情化沟通,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内在富于人情味的劝说力,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中,有效把组织管理的意志和贯穿在员工的工作行动中。以人为核心是柔性管理的理论精髓,做到应变能力强灵活柔软。图书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依赖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而是依靠内在力量,在充分尊重认定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是在灵魂深处来激发图书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内在驱动力,图书馆员才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优质高效地工作。而外在强制力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从管理学理论上分析,柔性管理的特征集中体现在:(1)管理痕迹上的模糊性;(2)管理方式上的感应性;(3)管理措施上的非线性;(4)管理效果的滞后性;(5)管理理念的塑造性。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比强制管理更加人性合理的管理方式。该方式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理性的高级管理。是现代知识管理的主流趋向。
图书馆柔性管理的具体体现应为:心理上理解员工,舍身处地为每个员工着想;人格上尊重员工。尊重员工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要求就是不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力,不疏忽任何一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强调人人都是组织集体中的成员,相信人人都有组织自豪感和荣誉感,愿意为组织作出贡献。这样就激发了员工的投身图书馆事业中的工作热情,激发了为工作担当的事业责任感。2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和谐之维
现代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社会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主旋律下,图书馆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和谐社会管理的样板。
现代图书馆的和谐管理表现在:(1)要求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交往融洽。图书馆员是现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图书馆员一要理解读者的心理诉求,尊重读者内心感受、关心读者学习需求,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二要以方便读者为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读者实际知识需要为己任,急读者及所急,想读者之所想。在馆员中树立读者至上、和谐立馆的理念,把与入馆读者的和谐关系作为对图书馆员考评成绩的重要依据。(2)要求沟通渠道和谐。在现实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馆员不可避免遇到一下问题,诸如有读者可能说生活琐事或交流思想问题,他们过于投入,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忘乎所以,严重影响到周围读者的阅读和学习。这时如果按传统做法,图书馆员一如既往要求请交谈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没有公共阅读素质,要保持安静,否则被清理出去。这样的传统做法,远不如馆员自己轻轻走过去,拍拍桌子并加上一个友善的眼神,读者就会可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也会对馆员报以歉意微笑,一个窘迫的情境,就瞬间化解了,这样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化解了,彼此内心深处还达成了一种理解和默契。甚至成为友好相处的开始。由此可见,图书馆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交流渠道,实现沟通渠道和谐,既方便了入馆读者及时给图书馆员反馈意见,由融洽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图书馆员随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读者提出的种种问题,适时消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可能激化的矛盾,保证了双方的和谐沟通,把双方因误会造成的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3)坚持阅读和谐。阅读和谐的首要前提就是平等阅读。要求现代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服务实践中,要兼顾不同读者群体,平等对待所有读者,特别是要兼顾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如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阅读需要,为此图书馆制订相关保障措施,开辟各种便利绿色通道,开展相应对口服务,促使不同层次的读者能够平等拥有读书的权利、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权利。(4)阅读氛围和谐。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阅读氛围和谐是吸引读者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从馆藏的布局到内部环境的设计,从外部馆舍建筑的现代设计到室内装饰品的摆放,每一细节都是以人的舒适、愉快为前提,图书馆体现出是浓厚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从而让让读者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得到美的艺术的享受。(5)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是和谐之魂。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服理念,开展个性化服务、多层次的信息咨询、人性化交流沟通位主要特质的图书信息管理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尊重个人价值,每一个人的读书的平等权利,要向每一个人大开方便之门。由此可见,现代图书馆平等阅读是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中的一种自然反映,是读者人格的现代具体体现,是每位现代读者应有的平等利用信息文献资源的重要民主权利。
3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柔性之维
图书馆柔性管理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人是管理的核心,人也是管理的最终目的。柔性管理的潜在依据是基于人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人格化管理。该管理强调在尊重人尊严、理解人内心活动、重视人技能和素质的基础上用好人、管好人。其逻辑的出发点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依据,以人性化的管理思维和工作方式,靠制度的人性化设计,靠馆员之间的人情化沟通,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内在富于人情味的劝说力,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中,有效把组织管理的意志和贯穿在员工的工作行动中。以人为核心是柔性管理的理论精髓,做到应变能力强灵活柔软。图书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依赖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而是依靠内在力量,在充分尊重认定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是在灵魂深处来激发图书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内在驱动力,图书馆员才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优质高效地工作。而外在强制力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从管理学理论上分析,柔性管理的特征集中体现在:(1)管理痕迹上的模糊性;(2)管理方式上的感应性;(3)管理措施上的非线性;(4)管理效果的滞后性;(5)管理理念的塑造性。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比强制管理更加人性合理的管理方式。该方式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理性的高级管理。是现代知识管理的主流趋向。
图书馆柔性管理的具体体现应为:心理上理解员工,舍身处地为每个员工着想;人格上尊重员工。尊重员工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要求就是不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力,不疏忽任何一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强调人人都是组织集体中的成员,相信人人都有组织自豪感和荣誉感,愿意为组织作出贡献。这样就激发了员工的投身图书馆事业中的工作热情,激发了为工作担当的事业责任感。 通过建立提案制度,鼓励全员参与管理。图书馆通过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质量保障等措施,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疏导部分职工的不满情绪,从而把对工作和现实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图书馆通过柔性管理凝聚员工力量,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创造尊重员工的和谐环境,让员工从和谐管理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和尊严;由于人是社会的产物,自身要受外界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疏忽和失误。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对员工的失误应采取柔性管理,强调彼此宽容和深入理解。面对图书管理中发生的失误,柔性管理要求不能过分追究图书馆员工个人的责任,工作重心是查究造成失误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总之理解宽容员工,加强柔性管理,促成图书馆人际关系和谐的局面,一方面保持了员工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尊重了员工个性,是一举两得。
加强柔性绩效考核管理。柔性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核心是:(1)翔实搜集每一个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状态,作为柔性管理的外显依据;(2)完善员工工作行为和结果等有关信息作为参照依据,并据此作为对员工工作效能的评价。图书馆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是促进图书馆迅速实现其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加强柔性薪酬管理。薪酬管理可分为间接薪酬管理和直接薪酬管理。图书馆直接薪酬就是工资,间接薪酬即是福利。工资与福利是是激励员工的基础,合理规范的工资制度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首要前提。它满足了职工生存的物质需要和发展的等方面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组织提供的福利又同时反映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文化,是图书馆柔性管理的又一关键。最后,加强柔性激励机制管理。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机能的总和,是柔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柔性激励机制管理既有利于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有利于实现图书馆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1)强化理想激励,理想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就是把馆员的社会理想规范起来,实现于自身的工作实践中。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寓个人理想于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激励机制。(2)加强柔性目标激励。目标激励主要包括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激励两种方式。其精髓是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3)加强柔性榜样激励。要义是通过榜样的宣传示范产生模范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柔性管理不竭源泉。(4)加强柔性培训激励。要注重员工教育,把培训员工当成一项制度来抓。把对员工培训和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当成图书馆过一项持续发展的战略投资。图书馆员工的培训一般由技能培训、知识培训和素质培训三个层次的培训组成,技能培训提高的是馆员的业务管理技巧;知识培训提高的实馆员的知识素养,素质培训提高的是员工的业务水准。通过与员工的薪水水平挂钩,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前景联系,与员工职务晋升要求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总之,人本管理、和谐管理和柔性管理是打开大学图书馆管理瓶颈的三把金钥匙。从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人本”、“和谐”和“柔性”三个维度入手,能很好解决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78-79.
[2]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 王兰敬.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4,(2):28-29.
[4] 苗晓坤.浅论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2,(4).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人本 和谐 柔性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63-02
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非常强调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结合多年图书馆工作经验和现代管理知识认为,“人本”、“和谐”和“柔性”是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三个不可缺少的维度,对于加强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塑造当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1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人本之维
现代图书馆是人的集合,是信息的平台,也是以人搜索知识,传播信息为目的而构建的公共服务性研究机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是以人的价值观和效益观为中心,不同于以往以物为中心。
1.1 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强调图书馆的主体是人,人是图书馆有效管理和进步发展的关键,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要使人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图书馆管理是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其中包括:为图书馆员工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为图书馆员工施展才华构建学术信息平台;维护和实现图书馆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物质精神利益,为员工及时排忧解难;高度重视对员工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在日常工作中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要不断地改进管理者的工作作风,组织管理者要成为图书馆员利益的真正代表。
1.2 管理以人为中心
强调人本管理是图书馆各项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是图书馆现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心。图书馆现代人本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如下:(1)人本管理及其思想是现代图书馆全面制订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才能有效促进管理者在现代管理中注重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并有效发挥创造力,给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制定全面系统的战略。其战略理念包括以下基本任务:吸引人才和补充人才;充分保持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所急需人才;培训工作人员和储备专门人才;着实发挥现有图书馆人才的作用。同时全面开发以人本管理思想为前提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其策略包括:人事策略、公共关系策略、领导策略和组织策略。(2)创造和谐氛围、协调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是其基本的指导思想。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倡导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学科门类众多,人员层次构成复杂,由于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所受教育、实践经验、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不尽相同,对不同事物的认识等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故要使图书管理系统有效运作,保证其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馆员间和谐相处,互相理解、尊重、帮助、信任、补充、协作和支持;使馆员的个体精神和有效物质需求得到相应限度的满足,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团队战斗力。(3)现代人本管理思想是图书馆制定全员办馆方针的基础。以人本的现代图书馆办馆方针具体体现在体制导向、舆论导向、作风导向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其中舆论导向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图书馆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体制导向可为体现民主管理、全员管理的体制,为各类各级人员参加管理提供前提保证。
2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和谐之维
现代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社会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主旋律下,图书馆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和谐社会管理的样板。
现代图书馆的和谐管理表现在:(1)要求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交往融洽。图书馆员是现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图书馆员一要理解读者的心理诉求,尊重读者内心感受、关心读者学习需求,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二要以方便读者为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读者实际知识需要为己任,急读者及所急,想读者之所想。在馆员中树立读者至上、和谐立馆的理念,把与入馆读者的和谐关系作为对图书馆员考评成绩的重要依据。(2)要求沟通渠道和谐。在现实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馆员不可避免遇到一下问题,诸如有读者可能说生活琐事或交流思想问题,他们过于投入,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忘乎所以,严重影响到周围读者的阅读和学习。这时如果按传统做法,图书馆员一如既往要求请交谈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没有公共阅读素质,要保持安静,否则被清理出去。这样的传统做法,远不如馆员自己轻轻走过去,拍拍桌子并加上一个友善的眼神,读者就会可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也会对馆员报以歉意微笑,一个窘迫的情境,就瞬间化解了,这样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化解了,彼此内心深处还达成了一种理解和默契。甚至成为友好相处的开始。由此可见,图书馆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交流渠道,实现沟通渠道和谐,既方便了入馆读者及时给图书馆员反馈意见,由融洽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图书馆员随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读者提出的种种问题,适时消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可能激化的矛盾,保证了双方的和谐沟通,把双方因误会造成的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3)坚持阅读和谐。阅读和谐的首要前提就是平等阅读。要求现代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服务实践中,要兼顾不同读者群体,平等对待所有读者,特别是要兼顾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如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阅读需要,为此图书馆制订相关保障措施,开辟各种便利绿色通道,开展相应对口服务,促使不同层次的读者能够平等拥有读书的权利、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权利。(4)阅读氛围和谐。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阅读氛围和谐是吸引读者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从馆藏的布局到内部环境的设计,从外部馆舍建筑的现代设计到室内装饰品的摆放,每一细节都是以人的舒适、愉快为前提,图书馆体现出是浓厚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从而让让读者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得到美的艺术的享受。(5)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是和谐之魂。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服理念,开展个性化服务、多层次的信息咨询、人性化交流沟通位主要特质的图书信息管理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尊重个人价值,每一个人的读书的平等权利,要向每一个人大开方便之门。由此可见,现代图书馆平等阅读是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中的一种自然反映,是读者人格的现代具体体现,是每位现代读者应有的平等利用信息文献资源的重要民主权利。 3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柔性之维
图书馆柔性管理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人是管理的核心,人也是管理的最终目的。柔性管理的潜在依据是基于人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人格化管理。该管理强调在尊重人尊严、理解人内心活动、重视人技能和素质的基础上用好人、管好人。其逻辑的出发点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依据,以人性化的管理思维和工作方式,靠制度的人性化设计,靠馆员之间的人情化沟通,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内在富于人情味的劝说力,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中,有效把组织管理的意志和贯穿在员工的工作行动中。以人为核心是柔性管理的理论精髓,做到应变能力强灵活柔软。图书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依赖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而是依靠内在力量,在充分尊重认定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是在灵魂深处来激发图书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内在驱动力,图书馆员才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优质高效地工作。而外在强制力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从管理学理论上分析,柔性管理的特征集中体现在:(1)管理痕迹上的模糊性;(2)管理方式上的感应性;(3)管理措施上的非线性;(4)管理效果的滞后性;(5)管理理念的塑造性。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比强制管理更加人性合理的管理方式。该方式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理性的高级管理。是现代知识管理的主流趋向。
图书馆柔性管理的具体体现应为:心理上理解员工,舍身处地为每个员工着想;人格上尊重员工。尊重员工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要求就是不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力,不疏忽任何一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强调人人都是组织集体中的成员,相信人人都有组织自豪感和荣誉感,愿意为组织作出贡献。这样就激发了员工的投身图书馆事业中的工作热情,激发了为工作担当的事业责任感。2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和谐之维
现代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社会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主旋律下,图书馆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和谐社会管理的样板。
现代图书馆的和谐管理表现在:(1)要求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交往融洽。图书馆员是现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图书馆员一要理解读者的心理诉求,尊重读者内心感受、关心读者学习需求,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二要以方便读者为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读者实际知识需要为己任,急读者及所急,想读者之所想。在馆员中树立读者至上、和谐立馆的理念,把与入馆读者的和谐关系作为对图书馆员考评成绩的重要依据。(2)要求沟通渠道和谐。在现实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馆员不可避免遇到一下问题,诸如有读者可能说生活琐事或交流思想问题,他们过于投入,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忘乎所以,严重影响到周围读者的阅读和学习。这时如果按传统做法,图书馆员一如既往要求请交谈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没有公共阅读素质,要保持安静,否则被清理出去。这样的传统做法,远不如馆员自己轻轻走过去,拍拍桌子并加上一个友善的眼神,读者就会可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也会对馆员报以歉意微笑,一个窘迫的情境,就瞬间化解了,这样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化解了,彼此内心深处还达成了一种理解和默契。甚至成为友好相处的开始。由此可见,图书馆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交流渠道,实现沟通渠道和谐,既方便了入馆读者及时给图书馆员反馈意见,由融洽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图书馆员随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读者提出的种种问题,适时消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可能激化的矛盾,保证了双方的和谐沟通,把双方因误会造成的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3)坚持阅读和谐。阅读和谐的首要前提就是平等阅读。要求现代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服务实践中,要兼顾不同读者群体,平等对待所有读者,特别是要兼顾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如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阅读需要,为此图书馆制订相关保障措施,开辟各种便利绿色通道,开展相应对口服务,促使不同层次的读者能够平等拥有读书的权利、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权利。(4)阅读氛围和谐。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阅读氛围和谐是吸引读者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从馆藏的布局到内部环境的设计,从外部馆舍建筑的现代设计到室内装饰品的摆放,每一细节都是以人的舒适、愉快为前提,图书馆体现出是浓厚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从而让让读者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得到美的艺术的享受。(5)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是和谐之魂。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服理念,开展个性化服务、多层次的信息咨询、人性化交流沟通位主要特质的图书信息管理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尊重个人价值,每一个人的读书的平等权利,要向每一个人大开方便之门。由此可见,现代图书馆平等阅读是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中的一种自然反映,是读者人格的现代具体体现,是每位现代读者应有的平等利用信息文献资源的重要民主权利。
3 图书馆在现代管理中的柔性之维
图书馆柔性管理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人是管理的核心,人也是管理的最终目的。柔性管理的潜在依据是基于人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人格化管理。该管理强调在尊重人尊严、理解人内心活动、重视人技能和素质的基础上用好人、管好人。其逻辑的出发点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依据,以人性化的管理思维和工作方式,靠制度的人性化设计,靠馆员之间的人情化沟通,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内在富于人情味的劝说力,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中,有效把组织管理的意志和贯穿在员工的工作行动中。以人为核心是柔性管理的理论精髓,做到应变能力强灵活柔软。图书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是依赖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而是依靠内在力量,在充分尊重认定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是在灵魂深处来激发图书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内在驱动力,图书馆员才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优质高效地工作。而外在强制力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从管理学理论上分析,柔性管理的特征集中体现在:(1)管理痕迹上的模糊性;(2)管理方式上的感应性;(3)管理措施上的非线性;(4)管理效果的滞后性;(5)管理理念的塑造性。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比强制管理更加人性合理的管理方式。该方式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理性的高级管理。是现代知识管理的主流趋向。
图书馆柔性管理的具体体现应为:心理上理解员工,舍身处地为每个员工着想;人格上尊重员工。尊重员工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要求就是不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力,不疏忽任何一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强调人人都是组织集体中的成员,相信人人都有组织自豪感和荣誉感,愿意为组织作出贡献。这样就激发了员工的投身图书馆事业中的工作热情,激发了为工作担当的事业责任感。 通过建立提案制度,鼓励全员参与管理。图书馆通过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质量保障等措施,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疏导部分职工的不满情绪,从而把对工作和现实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图书馆通过柔性管理凝聚员工力量,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创造尊重员工的和谐环境,让员工从和谐管理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和尊严;由于人是社会的产物,自身要受外界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疏忽和失误。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对员工的失误应采取柔性管理,强调彼此宽容和深入理解。面对图书管理中发生的失误,柔性管理要求不能过分追究图书馆员工个人的责任,工作重心是查究造成失误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总之理解宽容员工,加强柔性管理,促成图书馆人际关系和谐的局面,一方面保持了员工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尊重了员工个性,是一举两得。
加强柔性绩效考核管理。柔性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核心是:(1)翔实搜集每一个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状态,作为柔性管理的外显依据;(2)完善员工工作行为和结果等有关信息作为参照依据,并据此作为对员工工作效能的评价。图书馆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是促进图书馆迅速实现其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加强柔性薪酬管理。薪酬管理可分为间接薪酬管理和直接薪酬管理。图书馆直接薪酬就是工资,间接薪酬即是福利。工资与福利是是激励员工的基础,合理规范的工资制度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首要前提。它满足了职工生存的物质需要和发展的等方面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组织提供的福利又同时反映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文化,是图书馆柔性管理的又一关键。最后,加强柔性激励机制管理。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机能的总和,是柔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柔性激励机制管理既有利于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有利于实现图书馆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1)强化理想激励,理想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就是把馆员的社会理想规范起来,实现于自身的工作实践中。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寓个人理想于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激励机制。(2)加强柔性目标激励。目标激励主要包括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激励两种方式。其精髓是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3)加强柔性榜样激励。要义是通过榜样的宣传示范产生模范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柔性管理不竭源泉。(4)加强柔性培训激励。要注重员工教育,把培训员工当成一项制度来抓。把对员工培训和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当成图书馆过一项持续发展的战略投资。图书馆员工的培训一般由技能培训、知识培训和素质培训三个层次的培训组成,技能培训提高的是馆员的业务管理技巧;知识培训提高的实馆员的知识素养,素质培训提高的是员工的业务水准。通过与员工的薪水水平挂钩,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前景联系,与员工职务晋升要求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总之,人本管理、和谐管理和柔性管理是打开大学图书馆管理瓶颈的三把金钥匙。从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人本”、“和谐”和“柔性”三个维度入手,能很好解决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78-79.
[2]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 王兰敬.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4,(2):28-29.
[4] 苗晓坤.浅论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