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曙光油田超稠油主要沉积的两套储层的四个主力区块进行吞吐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TARS热采数模软件对9~12周期不同注汽强度进行了研究,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利用优选法和数模相结合对注汽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了科学合理的界限。
关键词:曙光油田 超稠油 高周期吞吐 注汽参数 优选
一、概况
1.曙光油田超稠油吞吐开发现状
曙光油田是一个以超稠油开发为主的老油田,已进入吞吐高周期生产。目前曙光超稠油正常开井677口,产量规模118.1×104t,因此如何提高高周期吞吐经济效益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开发历程及现状
曙光油田超稠油的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滚动开发上产阶段(2000~2004年)
通过滚动勘探开发,曙光超稠油开发规模逐渐扩大,超稠油年产油量从投产初期的2.1×104t提高到2004年的77.1×104t,阶段末油井总数367口,上报地质储量3933×104,采油速度6.69%,采出程度11.3%,年产油77.0×104t累计产量308.4×104t。
2.2综合调整稳产阶段(2005~2009年)
为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相继在杜84兴隆台区块、杜813兴隆台区块和杜212兴隆台区块等主力区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密调整,同时加大多种热采配套措施的实施力度。阶段末油井总数794口,上报地质储量7097.25×104t,采油速度9.52%,采出程度12.79%,年产油155.4×104t,累计产油达到774.6×104t。
2.3低压低速递减阶段(2010~2012年)
随着开发时间延长,超稠油区块采出程度提高,地层压力下降,开发成熟度高,无加密调整余地,油井吞吐周期增加,产量递减加大。截止2012年12月,曙采超稠油共有油井964口,开井677口,日产液1.2992×104t,日产油0.3267×104t,综合含水74.5%,采油速度1.68%,采出程度13.67%。年产油119.57×104t,年注汽306.59×104t,年油气比0.39,累计油气比0.54,平均吞吐8.0周期。
二、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注汽参数研究
为使研究内容具有广泛代表性,共筛选厚层状(以杜84馆陶为代表)、中厚互层(以杜84兴隆台为代表)、薄互层(以杜813兴隆台为代表)等典型油藏为研究对象,对其吞吐生产特性、吞吐规律、注汽参数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认识,并初步制定了超稠油油藏补射孔、选层注汽、注汽参数设计的合理技术指标。
1.影响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储层物性对油层吸气的影响
三、结论与认识
1.曙光超稠油周期内、周期间产油量,周期油气比均符合指数递减规律。
2.高周期吞吐阶段周期采油量低,但递减幅度减缓。进入高周期阶段后,逐周期按10%少量增加周期注汽量对周期生产时间影响不大,且济效益不好。
参考文献
[1]高瑞祺,赵正璋等.中国油气新区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刘其成,等.辽河油区稠油热采中储层变化实验研究[J].特种油汽藏,1999年6月.
关键词:曙光油田 超稠油 高周期吞吐 注汽参数 优选
一、概况
1.曙光油田超稠油吞吐开发现状
曙光油田是一个以超稠油开发为主的老油田,已进入吞吐高周期生产。目前曙光超稠油正常开井677口,产量规模118.1×104t,因此如何提高高周期吞吐经济效益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开发历程及现状
曙光油田超稠油的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滚动开发上产阶段(2000~2004年)
通过滚动勘探开发,曙光超稠油开发规模逐渐扩大,超稠油年产油量从投产初期的2.1×104t提高到2004年的77.1×104t,阶段末油井总数367口,上报地质储量3933×104,采油速度6.69%,采出程度11.3%,年产油77.0×104t累计产量308.4×104t。
2.2综合调整稳产阶段(2005~2009年)
为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相继在杜84兴隆台区块、杜813兴隆台区块和杜212兴隆台区块等主力区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密调整,同时加大多种热采配套措施的实施力度。阶段末油井总数794口,上报地质储量7097.25×104t,采油速度9.52%,采出程度12.79%,年产油155.4×104t,累计产油达到774.6×104t。
2.3低压低速递减阶段(2010~2012年)
随着开发时间延长,超稠油区块采出程度提高,地层压力下降,开发成熟度高,无加密调整余地,油井吞吐周期增加,产量递减加大。截止2012年12月,曙采超稠油共有油井964口,开井677口,日产液1.2992×104t,日产油0.3267×104t,综合含水74.5%,采油速度1.68%,采出程度13.67%。年产油119.57×104t,年注汽306.59×104t,年油气比0.39,累计油气比0.54,平均吞吐8.0周期。
二、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注汽参数研究
为使研究内容具有广泛代表性,共筛选厚层状(以杜84馆陶为代表)、中厚互层(以杜84兴隆台为代表)、薄互层(以杜813兴隆台为代表)等典型油藏为研究对象,对其吞吐生产特性、吞吐规律、注汽参数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认识,并初步制定了超稠油油藏补射孔、选层注汽、注汽参数设计的合理技术指标。
1.影响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储层物性对油层吸气的影响
三、结论与认识
1.曙光超稠油周期内、周期间产油量,周期油气比均符合指数递减规律。
2.高周期吞吐阶段周期采油量低,但递减幅度减缓。进入高周期阶段后,逐周期按10%少量增加周期注汽量对周期生产时间影响不大,且济效益不好。
参考文献
[1]高瑞祺,赵正璋等.中国油气新区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刘其成,等.辽河油区稠油热采中储层变化实验研究[J].特种油汽藏,199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