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半个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发展中形成了层次多样的教育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管理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进一步的发展。教育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顺利开展是保障高效品质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文中介绍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高效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239-02
  前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校以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信息化包括教学模式改革,师资团队培养、教学信息开发共享等内容,是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任务。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其办学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
  一、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一)管理更加民主化
  开放性是网络自身属性,高校实行教育信息化管理,可以转过过去金字塔型的管理结构,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分散,有利于进一步下放教育管理控制功能。对管理权力进行适度下放,不但可以加强各部门各层级管理信息的沟通,简化教育管理层的联系,同时使高校教育管理更加开放,比如在学校管理决策时,通过网络手段,可以及时广泛的收集各部门意见,从而保持了决策的民主性[1]。
  (二)管理效率更高
  在高效实行信息化的教育管理,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高管理的效率。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确定选修课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得到教学数据以及信息反馈,网络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2]。另外,通过信息化的教育管理,学校不但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还大幅度节省了教育成本,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三)管理更加职能化
  通过信息化管理,转变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为智能化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高校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查询,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的随意性,加强了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教育管理信息化由以往的管理转变为服务。比如学生登入管理系统,可以看到和自己有关的所有信息,比如入学年份,考试成绩任课教师以及收费标准等等[3]。
  二、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一)教学管理数字化
  在教学管理中涉及到课程时数、工作量、学生成绩等数据、对于这些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更加容易。除此之外教学管理中还有很多的描述性资料,比如领导的指示、教学计划、教学成果、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等,这些数据需要进一步的数字化,也就是将这些文字、图形、和音频等信息转化为数据形式进行录入、处理和传播。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传统教学管理需要人工进行数据的收集,然后填制报表,现在这些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实现。过去校园信息资源保存在文件柜中,数字化的教学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处理和保存,不但降低了制作和保存的费用,同时数字化的管理信息方便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的调阅文件,处理信息,各职能部门也可随时从数据库提取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信息传播和利用的效率。
  (二)教学管理网络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以及知识共享的目标。教学管理网络化的基础是建立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教研室、教学单位、教务处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连接,通过客户端方便快捷的进行文件的传输和共享。其次,要建立校园网络,也就是通过网络将各院系、职能部门、教师管理、教学管理、考试管理、课程管理、招生管理集成一体,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流通[4]。教学管理的网络化要实现局域网、校内网和社会网络的全面互联。让学校管理者和社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了解社会需要的人才种类,以及进行就业指导等服务。
  (三)教学管理扁平化
  以往教学管理基本是按照科层制进行组织的,权利、信息以及资源都是垂直分布的。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的信息垂直分布的模式,使信息的分布和传递趋于横向的网络互联,缩减了很多中间管理层级,教学管理结构更加的扁平化。科层制管理模式分工细、层次多,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官本位,通过行政权力管理学术发展,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低下。扁平式教学管理结构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完成教学管理的大量工作,信息传递快捷方便拓展了管理的幅度,中间管理层级被逐渐取消。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给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与创造空间。
  (四)教学管理智能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利用多媒体和智能设备等技术,结合网络技术,实现了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就结构方面来说,信息系统利用数据库的方法及理论,通过模块花设计方式,实时监控处理分散在管理节点上的教学信息。教学管理的不同业务和环节自成体系,同时为其他子系统转换联系提供了接口。比如教学任务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程序软件,可以自主生成课程表和考试安排。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的高级语言模拟大脑思维方式,进行逻辑推理,智能的管理和决策。
  (五)教学管理合作化
  传统的教学管理按照分工出效率的规律,依据职能进行分工,不同管理工作分别由不同科室完成。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呈现扁平化的结构模式,这种份工作也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管理人员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教学管理的复杂型转变为教学管理者知识、技能的复杂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需要教学管理者协调合作,以完成信息处理和教学管理任务。
  三、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程度较低
  要全面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必须要巨大的投资作为保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信息化投资不够,虽然近期很多高校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投入了相应的子衿,但是现在投入的经费尚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全面覆盖的要求。因为校方信息化投资力度不够,在进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很多高校重建设轻应用,在建设中也更注重硬件投入,而不注重软件环境的提升。在高校信息化服务经费、软件建设和技术支持方面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支撑。   (二)资源信息没有实现统一管理
  从宏观上说,我国教育部并未制定信息化管理标准,很多高校管理信息化缺少统一的认证以及规划,高校一般都设置了自由的管理系统,但是因为所用软件不同,数据信息以及标准要求无法统一,所以造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同时,高校之间无法实现信息的传导,不能进行信息资源共享[5]。另外,很多高校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行统一认证平台建设,统一认证平台可以为高校提供统一的规范的系统界面,是信息资源的入口,用户通过认证可以得到全方位服务。但是很多高校没有对这些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改进,无法实现统一认证平台的无缝对接,缺少统一的数据存储、交换、身份认证等管理中心。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管理系统的数据准确率,资源利用率以及服务效率。
  (三)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信息系统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其和信息化管理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其次,教师应提高捕捉、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切实掌握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加工过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管理。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意识,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薄弱,尚无法满足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四、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加大教育信息化投资力度
  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说,其信息化建设具有周期长以及工作量大的特点。所以,校方要加大投资力度,只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才能保障其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在资金投入的条件下,高校应对投入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减少不必要开支。只有各环节资金投入充足,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应有成果[6]。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投资融资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大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国家和地方的财政部门应将教育投资放在首位,只有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能确保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充足。其次,高校要努力健全自身进行体系,设置信息化建设资金机构,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利用高校人才资源进行资金管理,提升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品质和速度。再次,高校应不断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支持。只有充分挖掘社会各界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高校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经费以支持管理信息化建设。所以,高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加大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系沟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二)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我国教育部门在2011年制定了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其中提出要持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实现高校教育的全面信息化,并且对十年内高校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地方教育部门要坚持以此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当地教育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级学校教育信息的发展规划[7]。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和地方教育部发展规划指导下,高校应研究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策略,实现信息化管理教学的设施构建、制度确立、人才培养,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全面支持。同时,各高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管理网站,积极进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及时准确的处理教育管理信息数据,从而变革过去传统管理中查询难、传递男、效率低下各种问题[8]。
  (三)大力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进行高效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人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高效信息化管理人才包括两种,一种是建设管理人才,另一种是利用信息平台教学和进行教育管理的人才,这两种人员是教育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高效要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9]。对于信息化技术维护使用方法进行培训教育,从而提高管理者技术水平,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无障碍运行。
  结束语: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高效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时代要求。高校必须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全面进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梁雨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2]郭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3]黄炎磊,叶青.谈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3,02(17):36-38.
  [4]荣荣,杨现民,陈耀华,赵秋锦.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3(21):30-37.
  [5]陈小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6(08):112-113.
  [6]王邦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6(24):142-143.
  [7]洪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探讨[J].管理观察,2014,05(19):132-133.
  [8]张旭升,吴梦玲.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5(23):207.
  [9]胡卫红.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平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15-01  随着全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随之突显。积极有效地推动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对于促进就业指导全程化,实现就业指导精细化,满足就业指导个性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可行性  (一)具有明显的角色优势。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彼此距离感小,可以进行较
<正>~~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逐步渗透进了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
摘 要:技校学生处于青春期且面临与中学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需要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应采取各种方式增加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尝试;活动心理咨询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型企业对中级技能人才的需要在逐渐加大。同时,又因为招生政策的放宽,各技校在校学生人数也得以快速增长。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中级技术工人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政治
符拉基米尔&#183;符拉基米罗维奇&#183;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俄国著名诗人。代表作长诗《列宁》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
介绍了利用GPS卫星定位仪和Google Earth卫星地图软件,建立输电线路三维仿真模型,集成线路路径详细信息,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天天的祝愿常见的小鸟住在你的屋沿下每天你起来的很早起小鸟被惊扰
介绍了一种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医用恒温反应箱.该系统包括:触摸屏人机接口、温度传感器、加热/制冷片、循环泵和Wi Fi接口.该系统能够对箱内温度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实时故障报警及无线数据传送.通过构建无线网络,实现了智能手机对该控制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在进行测试前,对温度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实验.然后,进行12次重复实验,每次实验,连续运行48 h,并将历史数据存贮在触控屏和智能手机的存储卡中.实验结果表
当前地质环境监测中存在监测范围有限、资金缺乏、手段落后、队伍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尽快完善监测体系,科学部署监测工作,制定完整监测流程,集成监测网络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共享。
张文成,字宗石,一九五三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临邑,中国农工党党员,现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工商联书画艺术商会会长、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